吳念真

介紹

吳念真,台灣的國民阿伯,綠光劇團藝術監督,全方位的創作者,是導演、作家、編劇、演員、主持人、作詞人、廣告人。1952年7月29日生於新北市瑞芳區猴硐。1997年,吳念真以廣告獲得第32屆金鐘獎,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榮獲金馬、金鐘、金曲(三金)的得主(原著劇本獎、最佳資訊節目類主持人、最佳方言作詞人獎)

導演過的舞台劇

2001年—綠光劇團—《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
2001年—綠光劇團—《青春小鳥》
2006年2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主題為「向台灣女性致敬」。
2007年12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2009年5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
2010年10月—綠光劇團—《清明時節》
2012年9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5─男性本是漂泊心情》
2013年3月—綠光劇團—《單身溫度》
2014年3月—綠光劇團—《八月,在我家》
2014年10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6-未來的主人翁》:對下一代的抱歉,或者替下一代講講他們的壓力。
2021年8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7-我是一片雲》:向辛勤的台灣女性致敬,也呈現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生活歷史。
2023年9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8-凡人歌》[10]
2024年5月—綠光劇團—《押解 - 菜鳥警察 vs 老扒手》

寫過的舞臺劇劇本

2001年—《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
2001年—《青春小鳥》
2006年2月—《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
2007年12月—《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2009年5月—《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
2010年10月—《台灣文學劇場:清明時節》
2013年3月—《台灣文學劇場:單身溫度》
2012年《人間條件5:男性本是漂泊心情》
2014年《人間條件6:未來的主人翁》
2015年-與李明澤共編《臺灣文學劇場: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
2016年《當你轉身之後》
2018年《再會吧 北投!》
2021年《人間條件7:我是一片雲》
2023年9月《人間條件8:凡人歌》

著名的電影劇本選

1979年《香火》(吳念真創作的第一本劇本)
1979年《拒絕聯考的小子》
1982年《光陰的故事》
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
1983年《海灘的一天》
1988年《落山風》
1989年《悲情城市》
1989年《魯冰花》
1994年《多桑》(編劇、導演)

 

照片:綠光劇綠光劇團提供,張大魯攝影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拾陸製作

臺灣當代魔術劇場團隊,擅長以魔術作為藝術創作手法,將神奇槓桿出另一層的美好。 2020年由魔術師與劇場創作者林陸傑於宜蘭立案,為臺灣唯一將魔術作為敘事載體,並成為劇場創作主軸的團體。近年作品專注於生命的自我認同,以真實事件解構重組,時常出現幻象和敘事並行,找尋魔術與日常生活中的情誼共感。除了神奇有趣,魔術也可以表現孤獨嗎?那魔術可不可以講述死亡?魔術的本質是神奇,然而這份魔幻卻極少被魔術師拿來使用描述人們所生活的世界,傳達除了驚喜之外的意義表達。 藝術總監林陸傑近年之魔術劇場作品,屢獲國家兩廳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泰基金會、玉山銀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等機構支持。 __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走出了劇場,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對社會冷漠、不要對世界轉身,把能分享的給有需要的人事物,改變就會從你身上發生。」—余浩瑋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與光明,「藝」術能啟發自我成為完整的人,「盟」有跨域連結、攜手努力的意涵。青藝盟選擇以劇場為媒介,啟發創造力、思考力,透過戲劇教育的真實體驗發揮藝術的魔力,啟蒙青少年自我發展,創造臺灣永續的未來。 創辦人余浩瑋於2000年踏入劇場領域,2006年創立「青藝盟(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接手辦理「花樣戲劇節」至今已屆24年,花樣最重要的意義不只是孕育人才而是陪著青少年找到自己,並理解自己、別人與社會之間的角色關係,繼而能夠擁有信念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表演坊 成立於1999年,是花蓮的第一個正式登記劇團。 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在火車上、荒田中、巷弄裡、餐桌上,或是博物館、飯店房間⋯等各種非典型場域, 致力於讓表演融入花蓮的每一處角落,與觀眾共同探索空間與故事的無限可能。 自2018年以後,山東野從單純的年度徵才轉向營運型發展, 創造更多機會讓在地年輕創作者參與,也讓劇場藝術更深入在地的生活。 ※2024年獲選花蓮縣傑出演藝團隊   近年作品 2024 - 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只是想回家卻被錯認成返鄉青年只好努力成為人上人》 - 考古劇場《巨人踩過那座山》 - 台語主流計畫《這酒是人聲》 - 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