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秀

  • 電話 繁星浩月娛樂事業有限公司-阿King

介紹

林美秀,1967年6月6日生於台灣宜蘭羅東,集滿台灣三金影展(金馬獎、金鐘獎、台北電影節)大獎的演員、主持人、歌手。幼時於蘭陽舞蹈團學習舞蹈,後於國光藝校舞蹈科畢業,1994年出道,是活躍於台灣舞台劇、大螢幕、小螢幕的超人氣表演者。 美秀姐的新IG:amixiu5 阿米秀 

 

📺最著名的廣告

林美秀以多支廣告作品廣為人知,以下列舉她最著名的四支廣告及其所飾演的角色:
📺京都念慈菴喉糖系列廣告:以多個經典角色,包括孟姜女、楊貴妃、包青天、臥冰求鯉等,展現其多變的演技,聲名大噪。 
📺泰山八寶粥廣告:他展現親切的母親形象,「呷飽未」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每朝健康綠茶廣告:「油咧~油咧~油咧~」諧音詪雙關語讓觀眾捧腹大笑。 
📺味味一品系列廣告:他飾演熱情的金澎湃店家,繞口令式指路,深受觀眾喜愛。

 

🎭參與過的舞台劇

年份      團隊              劇名                                                     
  綠光劇團 《結婚.結婚.辦桌》
  綠光劇團 《黑道害我真命苦》
  綠光劇團 《青春小鳥》
  綠光劇團 《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
  綠光劇團 《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2025年 綠光劇團 《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
  綠光劇團 《人間條件5:男性本是飄泊的心情》
  綠光劇團 《人間條件6-未來的主人翁》
  綠光劇團 《人間條件7-我是一片雲》
  綠光劇團 《清明時節》
  屏風表演班 《太平天國》
1994年    屏風表演班 《西出陽關》
1995年    屏風表演班 《半里長城》
  屏風表演班 《莎姆雷特》
  屏風表演班 《黑夜白賊》
  屏風表演班 《京戲啟示錄》
1997年 屏風表演班 《未曾相識》
1997年 屏風表演班 《三人行不行IV-長期玩命》
  屏風表演班 《西出陽關》(真愛版)
2001年 春禾劇團 《歡喜鴛鴦樓》
2004年 春禾劇團 《有錢沒命花》
  九九劇團 《誰家老婆上錯床》
  劇班子劇團 《東施眼裡出西施》
  親愛的劇團 《假期愉快》
  大風親子劇團    《睡美人》
  台北故事劇場 《花季未了》
  台北故事劇場 《露露聽我說》
2022~2024年    刺點創作工坊 《會演是英雄》

 

🏆獲得獎項

🏆金馬獎

2003年 《黑狗來了》 第40屆金馬獎 最佳女配角

 

🏆亞太影展

2004年 《黑狗來了》 第49屆亞太影展 最佳女配角

 

🏆台北電影獎

2014年 《總舖師》 2014年台北電影獎 最佳女配角

 

🏆金鐘獎

2011年 《人間渡系列-你的眼我的手》 第46屆金鐘獎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2012年 《我可能不會愛你》 第47屆金鐘獎 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照片:林美秀、綠光劇團提供
引用請註明嚷嚷社,資料來源1.2.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表演坊 成立於1999年,是花蓮的第一個正式登記劇團。 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在火車上、荒田中、巷弄裡、餐桌上,或是博物館、飯店房間⋯等各種非典型場域, 致力於讓表演融入花蓮的每一處角落,與觀眾共同探索空間與故事的無限可能。 自2018年以後,山東野從單純的年度徵才轉向營運型發展, 創造更多機會讓在地年輕創作者參與,也讓劇場藝術更深入在地的生活。 ※2024年獲選花蓮縣傑出演藝團隊   近年作品 2024 - 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只是想回家卻被錯認成返鄉青年只好努力成為人上人》 - 考古劇場《巨人踩過那座山》 - 台語主流計畫《這酒是人聲》 - 餐

C MUSICAL

Care.Cure.Comfort 讓音樂劇成為一種日常,用音樂劇去照顧、療癒、撫慰現代生活裡的忙碌、疲憊與孤獨。 C MUSICAL製作,以製作與創作中文音樂劇為發展核心。推出作品包含: #不讀書俱樂部 #焢肉遇見你 #最美的一天 #傾城記 #我的上海天菜 #徽因 #小王子 #LetMeFly   共同創辦人  張芯慈Hsin-Tzu, Chang 台北人,音樂班、音樂系,背著15公斤的低音提琴走過了十來年的求學生涯,經過幾次人生跑道轉換,最終在音樂劇的世界裡找到了歸屬;希望能做出令觀眾想一看再看的音樂劇。是個韓國通。 李品濤 Pin

柏格曼劇團(FC Bergman)

自2007年起創作國際的劇場與歌劇作品,總部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柏格曼劇團成員史蒂夫.艾爾茨Stef Aerts、喬埃.阿格曼斯Joé Agemans、托馬斯.維斯特拉騰Thomas Verstraeten、瑪麗.芬克Marie Vinck 與德里斯.德.溫Dries De Win 、  約納斯.維米倫Jonas Vermeulen共同創作  

晃晃跨幅町

晃晃跨幅町/ Rock Rock Crafting Collective 成立宗旨為「捕捉靈光、超越邊界的當代劇場美學實驗所」。 始終追求劇場性。創作不受時空、媒材、形式和議題侷限,突破消耗性或制式的創作類型,開拓新的美學表達及創作模式;期許開放地保持活性探索與實踐,在劇場脈絡中開展文化對話,也不斷重新評估自己及生活態度。晃晃跨幅町是以技藝跨越時空、耕耘想像的超幅度之地,在無盡的時間中細究,用技藝探勘記憶的洞窟。在不斷位移的時間和空間中搖晃既有的、鬆動固有的、鑿刻存有的,捕捉一瞬即永恆。 過往演出: 2023 TNAF臺南藝術節 晃晃跨幅町《慾望街車》 資料來源:

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演職員以中生代為主, 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 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 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 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 在不拘泥于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 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 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