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陸傑

介紹

臺灣宜蘭人,臺灣大學戲劇所碩士。現為拾陸製作藝術總監,臺北市立大學兼任講師。擅以魔術作為創作的媒介與實踐手法,慣用獨角戲形式於當代劇場呈現。作品經常解剖個人生命經驗,加入敘事、幻覺設計連結魔術與日常,試圖突破以往大眾對於魔術的刻板印象。實驗將魔術以不同形式出現於街頭、劇場、非典型空間與影像當中,探究魔術中的異奇,槓桿為更深層的意義。同時擔任各形式劇場、影像作品,以及藝文教育、演員訓練工作坊中的魔術設計與指導。

其魔術劇場創作與研究曾獲多項機構與獎助計劃支持,如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 Gap Year 藝術家、國家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藝術家、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藝術家、序場劇本發展中心年度藝術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新人新視野專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海外藝遊專案、牯嶺街小劇場年度節目優選等。

近年作品:《年少時光》、《Role Play》、《生日派對》。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演職員以中生代為主, 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 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 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 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 在不拘泥于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 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 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

C MUSICAL

Care.Cure.Comfort 讓音樂劇成為一種日常,用音樂劇去照顧、療癒、撫慰現代生活裡的忙碌、疲憊與孤獨。 C MUSICAL製作,以製作與創作中文音樂劇為發展核心。推出作品包含: #不讀書俱樂部 #焢肉遇見你 #最美的一天 #傾城記 #我的上海天菜 #徽因 #小王子 #LetMeFly   共同創辦人  張芯慈Hsin-Tzu, Chang 台北人,音樂班、音樂系,背著15公斤的低音提琴走過了十來年的求學生涯,經過幾次人生跑道轉換,最終在音樂劇的世界裡找到了歸屬;希望能做出令觀眾想一看再看的音樂劇。是個韓國通。 李品濤 Pin

拾陸製作

臺灣當代魔術劇場團隊,擅長以魔術作為藝術創作手法,將神奇槓桿出另一層的美好。 2020年由魔術師與劇場創作者林陸傑於宜蘭立案,為臺灣唯一將魔術作為敘事載體,並成為劇場創作主軸的團體。近年作品專注於生命的自我認同,以真實事件解構重組,時常出現幻象和敘事並行,找尋魔術與日常生活中的情誼共感。除了神奇有趣,魔術也可以表現孤獨嗎?那魔術可不可以講述死亡?魔術的本質是神奇,然而這份魔幻卻極少被魔術師拿來使用描述人們所生活的世界,傳達除了驚喜之外的意義表達。 藝術總監林陸傑近年之魔術劇場作品,屢獲國家兩廳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泰慈善基金會、玉山銀行文教基金會、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等機構

慢島劇團

以緩慢的島嶼為名,期許以藝術舒緩眾人生活步調;長期關注並創作在地性、議題性作品,常於非劇場空間演出。2021年起透過#妮妮的小祕密 親子偶戲,致力推廣幼兒身體界線議題。歡迎邀演。     慢島劇團曾將勞工及移工故事創作成大型歌舞劇《鐵工廠》(2013)、描述卡拉ok文化與女性生命故事的《月嬢》(2010)、也搬演過莎士比亞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環境劇場(2016|2019)。《雲裡的女人》(2018)、《高地來的男人》 (2020)讓更多人知道,桃園中壢一帶有許多雲南的移民,有別於大家所熟知到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路徑,他們另有一段曲折的在邊境求生續命的歷程。2021年舉辦慢島慢慢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