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王文企(?—17世紀),字仲安,徽州府歙縣人[1],湖廣江陵縣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王文企是天啟元年(1621年)湖廣鄉試舉人[2],到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擔任吏科給事中。淮揚、山東等地發生饑荒,他上陳賦稅繁重,令人民有怨言,被貶謫為南京國子監典籍,遷任大理左寺副[1]。
弘光年間,王文企改任太僕丞、大理少卿;隆武帝同時召用他和周廷鑨、徐開禧、郭之祥、姚宗衡、嚴似祖、何九雲、張之奇、孟應春,任命他為詹事掌管翰林院;福京失守後不再出仕[3]。
引用
參考文獻
|
|
王文企(?—17世紀),字仲安,徽州府歙縣人[1],湖廣江陵縣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文企是天啟元年(1621年)湖廣鄉試舉人[2],到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擔任吏科給事中。淮揚、山東等地發生饑荒,他上陳賦稅繁重,令人民有怨言,被貶謫為南京國子監典籍,遷任大理左寺副[1]。
弘光年間,王文企改任太僕丞、大理少卿;隆武帝同時召用他和周廷鑨、徐開禧、郭之祥、姚宗衡、嚴似祖、何九雲、張之奇、孟應春,任命他為詹事掌管翰林院;福京失守後不再出仕[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