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春

介紹

李寶春(1950年),幼名李寶寶,曾用藝名李泳李永孩台灣京劇演員,工老生,1950年在中國北京出生,祖籍河北霸縣,曾在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中國戲劇組專任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兼任副教授,臺北新劇團團長

生平

祖父李桂春(藝名小達子)是河北梆子京劇演員,父親李少春拜師余叔岩周信芳蓋叫天,兩代都是文武雙全(重唱工的文戲和重身段動作的武戲都很能做)的老生演員,母親侯玉蘭是京劇旦行演員。

青少年時考進馬連良擔任校長的北京市戲曲學校,師從馬連良、王少樓馬長禮等名師學唱老生,1969年畢業,到革命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杜鵑山》劇組工作,飾演李石堅(副生,正面人物)一角,並參與拍攝謝鐵驪執導的電影版。

1980年代中期後移民美國,1990年代初到台灣工作,直到現在。

1994年10月12日晚上,他在台灣國家音樂廳舉行「李寶春與兩岸國劇巨星:交響樂下唱皮黃」音樂會,胡炳旭指揮台灣國家交響樂團(當時叫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京劇樂隊(胡琴、鼓等)來自北京中國京劇院(現在的中國國家京劇院)。

這場音樂會讓他成為史上第1個,配上大型西方管弦樂伴奏演唱京劇的台灣演員,台灣國家交響樂團則成為台灣史上第1個給京劇伴奏的愛樂管弦樂團。

1996年,他錄製《一夜京戲》個人京劇唱腔音樂專輯,林鑫濤編曲,謝光榮打鼓,京劇胡琴(京胡)劉鐵山,京劇二胡(京二胡)王英奎。

1998年,創辦台北新劇團

外部連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寶春&oldid=75655935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52PRO!劇團(ゴツプロ!52pro!)

下北沢を中心に芝居を上演している集団。 以下北澤為據點的劇場製作集團。 Shimokitazawa-based theater production group. ゴツプロ合同会社 成立日期: 2016年7月12日 代表: 長崎幹広 統括製作人: 塚原大助 地址: 〒155-0033 東京都世田谷區代田4丁目9番19號 日星大樓203號室 電話/傳真: 03-6379-4972 業務內容 電影、舞台劇的公演及活動策劃、製作、運營及相關承包業務 與演員、藝人、作家、導演的經紀管理相關業務 人才培訓、教育、研討會及講座等活動的策劃、

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演職員以中生代為主, 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 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 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 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 在不拘泥于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 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 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  

晃晃跨幅町

晃晃跨幅町/ Rock Rock Crafting Collective 成立宗旨為「捕捉靈光、超越邊界的當代劇場美學實驗所」。 始終追求劇場性。創作不受時空、媒材、形式和議題侷限,突破消耗性或制式的創作類型,開拓新的美學表達及創作模式;期許開放地保持活性探索與實踐,在劇場脈絡中開展文化對話,也不斷重新評估自己及生活態度。晃晃跨幅町是以技藝跨越時空、耕耘想像的超幅度之地,在無盡的時間中細究,用技藝探勘記憶的洞窟。在不斷位移的時間和空間中搖晃既有的、鬆動固有的、鑿刻存有的,捕捉一瞬即永恆。 過往演出: 2023 TNAF臺南藝術節 晃晃跨幅町《慾望街車》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