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春

介紹

李寶春(1950年),幼名李寶寶,曾用藝名李泳李永孩台灣京劇演員,工老生,1950年在中國北京出生,祖籍河北霸縣,曾在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中國戲劇組專任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兼任副教授,臺北新劇團團長

生平

祖父李桂春(藝名小達子)是河北梆子京劇演員,父親李少春拜師余叔岩周信芳蓋叫天,兩代都是文武雙全(重唱工的文戲和重身段動作的武戲都很能做)的老生演員,母親侯玉蘭是京劇旦行演員。

青少年時考進馬連良擔任校長的北京市戲曲學校,師從馬連良、王少樓馬長禮等名師學唱老生,1969年畢業,到革命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杜鵑山》劇組工作,飾演李石堅(副生,正面人物)一角,並參與拍攝謝鐵驪執導的電影版。

1980年代中期後移民美國,1990年代初到台灣工作,直到現在。

1994年10月12日晚上,他在台灣國家音樂廳舉行「李寶春與兩岸國劇巨星:交響樂下唱皮黃」音樂會,胡炳旭指揮台灣國家交響樂團(當時叫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京劇樂隊(胡琴、鼓等)來自北京中國京劇院(現在的中國國家京劇院)。

這場音樂會讓他成為史上第1個,配上大型西方管弦樂伴奏演唱京劇的台灣演員,台灣國家交響樂團則成為台灣史上第1個給京劇伴奏的愛樂管弦樂團。

1996年,他錄製《一夜京戲》個人京劇唱腔音樂專輯,林鑫濤編曲,謝光榮打鼓,京劇胡琴(京胡)劉鐵山,京劇二胡(京二胡)王英奎。

1998年,創辦台北新劇團

外部連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寶春&oldid=75655935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日本飛行船劇團

兒童劇劇團,2025即將演出 #小飛俠彼得潘 臺灣限定 中文配音 由日本演員 全程聽國語進行演出   客服 02-2778-5596 週一~週五8:30-17:30(例假日除外) Line ID:@warawa

柏格曼劇團(FC Bergman)

自2007年起創作國際的劇場與歌劇作品,總部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柏格曼劇團成員史蒂夫.艾爾茨Stef Aerts、喬埃.阿格曼斯Joé Agemans、托馬斯.維斯特拉騰Thomas Verstraeten、瑪麗.芬克Marie Vinck 與德里斯.德.溫Dries De Win 、  約納斯.維米倫Jonas Vermeulen共同創作  

臺灣崑劇團

關於臺灣崑劇團 【緣起】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支持下,1991至2000 年,由曾永義教授和洪惟助教授主持的「崑曲傳習計畫」,廣泛邀集中國大陸各劇團優秀的崑劇演員及教師來台教授崑曲,多年來培訓出一批專業表演者。 【創團】 為了延續此計畫的成果,2000年在洪惟助教授的帶領下,以參與該計畫的成員為基礎,組成了台灣第一個專業崑劇表演團體「臺灣崑劇團」。持續聘請中國大陸名師來台教學, 並吸收年輕演員入團學習,現有演員三十餘人,並有專業水準的伴奏樂隊。 【發展】 臺灣崑劇團行當齊全,能演劇目相當多元。這批由大陸眾多崑劇名師指導訓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