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

介紹

宋仁宗臨蘭亭集序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中國宋朝(北宋)第4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也是唯一活到成年的皇子,生母李宸妃天禧二年(1018年),進封昇王,同年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由嫡母劉太后攝政;1023年改年號為天聖;1033年,劉太后歸政,仁宗親政;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4歲,在位41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民間流傳「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參1]

早年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出生,初名受益,是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父親趙恆所寵信的美人劉氏(章獻皇后)無子,他便對外聲稱趙受益為劉氏所生。養母劉氏由此順利地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被立為皇后,而與劉氏交好的嬪御楊氏則親自撫育他。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三月,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左衛上將軍、上柱國、封慶國公、食邑一千戶、實封三百戶、月給俸錢二百千。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十二月,遷特進、為忠正軍節度使、檢校太尉、侍中、進封壽春郡王、加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賜號崇仁保運功臣,講學於資善堂。天禧元年(1017年)二月,兼中書令。二年(1018年)二月丁卯,遷開府儀同三司、太保、為建康軍節度使、進封昇王、食邑兩千戶、實封一千戶、賜號宣德守正功臣。因趙受益身為宋真宗唯一的兒子,兼具儲君和未來皇帝的身份。次日,南方的昇州做為升王名義上的封地,升為江寧府。開創了皇子封地建府的先例,打破了唐代以來,僅首都、陪都建府的慣例,亦是此後「潛藩升府」制度的雛形[參2]。五月,帽妖案爆發,群臣上奏,請求真宗立升王趙受益為皇太子。八月甲辰,立為皇太子,賜名。以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癸酉,謁太廟天禧四年(1018年)十月,詔五日一開資善堂,太子趙禎秉笏南鄉立,聽輔臣參決諸司事。

登基

宋仁宗半身像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真宗崩於延慶殿,太子即皇帝位,十二歲時由養母劉太后垂簾聽政。由於仁宗年幼,劉太后對他管教嚴厲,司馬光形容為「動以禮法禁約之,未嘗假以顏色」。以致仁宗與另一位養母——楊太妃更為親近[參3]。在劉太后的主導下,他放棄了自己寵愛的後宮張氏,於天聖二年(1024年)立郭氏為皇后。

治世

內政與外交

天聖元年(1023年)劉太后下旨發行交子。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聽政十一年後病卒,23歲的仁宗親政。

在位期間最主要的軍事衝突在於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後改變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國策,展開宋夏戰爭,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戰宋軍皆有失利之處,韓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戰後被貶。到定川寨之戰,西夏分兵欲直搗關中遭到宋朝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抵抗,全軍覆滅,西夏攻占關中的戰略目標就此破滅。西夏因連年征戰國力難支,最後兩國和談: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史稱「慶曆和議」,取得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遼興宗時以蕭惠陳兵宋境。接著,宋朝與遼朝協議,以增加歲幣為條件,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

歲幣支出中陝西出支為1551萬;寶元二年宋夏戰爭後,慶曆二年陝西出支為3363萬,幾近赤字[參4]

慶曆八年(1048年)發生疑似後宮爭鬥的坤寧宮事變,事後在眾多忠臣的輔佐之下奸臣的計策未能成功。仁宗時冗官與冗兵特別嚴重,皇祐元年(1049),戶部副使包拯即已指出冗官問題:「今內外官屬總一萬七千三百餘員,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選人不在數內,較之先朝,才四十餘年,已逾一倍多矣」,而州郡縣的地方官,則更是「三倍其多。」[參5]全國軍隊總計125萬9千人,佔賦稅十分之七。真宗與仁宗兩朝土地兼併更嚴重[參6],公卿大臣大都佔地千頃以上[參7]。仁宗晚年,「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併冒偽習以為俗,重禁莫能止焉」[參8],最後「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參9]國家財政出現危機,「當仁宗四十二年,號稱本朝至平極盛之世,而財用始大乏。」[參10]

皇佑四年(1052年),儂智高反宋,軍隊席捲廣西廣東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佑五年,狄青夜襲崑崙關,大敗儂智高於歸仁鋪之戰。次年,儂智高死於大理國,亂平。[參11]

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范仲淹十大政策揭開序目——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但反對勢力龐大,難以推動,一年四個月後便宣布中止。

仁宗一朝對外雖無重大戰爭,對內亦無重大革新,對外需要應對遼夏的軍事威脅。

崩逝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於汴梁皇宮駕崩,年五十三歲,死後葬於永昭陵。《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仁宗在位41年,是宋朝皇帝中執政最長的一位,生性恭儉仁恕,有官員曾奏請於被焚的玉清宮遺址擴建皇家園林,宋仁宗說:「我繼承先帝的園林,尚且覺得十分大,為什麼要這樣做(擴建)呢?」[參12]宋仁宗去世後,就連訃告送到遼國時,竟「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其廟號為「仁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此廟號的皇帝。諡號為「神文聖武明孝皇帝」,後追諡「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健康狀況

仁宗肝脾不良[參13]卻喜好飲酒啖肉[參14],疑患有家族遺傳疾病[參15]高血壓,又因出生影響常赤足[參16],致使冬季溫差突變時出現腦細血管梗塞性中風[參17],進而導致失語症[參18],並有譫妄症狀[參19]。遺傳和日常飲食導致高血壓,男性中高年發病,症狀時好時壞[參20],失語和譫妄的出現,伴隨著情緒失禁[參21],發病後(嘉祐元年~嘉祐八年)余命大致5至10年,皆屬於典型性多發梗塞性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心理症狀的表現。從發病風險上看,不規則飲食,好飲酒,運動不足,心理壓力(遼西夏戰事,晚年無子等)等生活習慣皆不良。從發病年齡上看,屬於早老性失智症(俗稱:中年痴呆)。

軼事

在宋仁宗出生的那天,真宗賞賜群臣包子[參22]

宋代王明清《揮麈後錄》卷一載:「仁宗母李後,曾夢一羽衣之士,跣足從空而下云:「來為汝子。」後召幸有娠而生仁宗。仁宗幼年,每穿履襪,即亟令脫去,常徒步禁掖,宮中皆呼為赤腳仙人,蓋古之得道者李君也。」

宋仁宗為中國名戲曲貍貓換太子》的主角,劇名之「太子」即為宋仁宗趙禎剛出生為嬰兒時的本人。劇中主要是講述後宮爭寵,當李辰妃誕下趙禎時,被劉德妃內侍總管郭槐以狸貓調包,欲使當時的皇帝宋真宗誤以為李辰妃產下怪胎,真宗果然信以為真,將李辰妃打入冷宮。而真正的太子趙禎原本將被丟入御河淹死,後被宮女寇珠與皇帝內侍總管陳琳密救,奔走託孤於八賢王趙德芳......一連串曲折離奇的故事;事隔二十年後,在開封府尹包拯的明查暗訪之下,揭穿了這偷天換日、欺君害主的陰謀。本戲曲又名《打龍袍》、《宋宮秘史》。

評價

正面評價

元朝脫脫宋史·仁宗本紀》總結[參23],宋仁宗個性仁愛、勤儉,一時朝野上下充滿惻隱善心、行忠義仁厚之政,要不是後代子孫的作為,仁宗之政是可為宋朝三百年的未來奠基:『贊曰: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禱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請以玉清舊地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燕私常服浣濯,帷帟衾裯,多用繒絁。宮中夜饑,思膳燒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賊物命,以備不時之須。大辟疑者,皆令上讞,歲常活千餘。吏部選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終身不遷。每諭輔臣曰:「朕未嘗詈人以死,況敢濫用辟乎!」至於夏人犯邊,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歲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負面評價

王夫之評論宋仁宗「無定志」,指出仁宗親政至去世的三十年間,兩府大臣更迭頻繁,計有的四十多名員都曾多次上任,但也多次被仁宗因小故而撤換,因此官員們的政策都因在位時間不長而無法貫徹實行,因人事改易而引起的頻密政策轉變亦令在下面的官吏和平民無所適從[參24]。當時官員亦清楚仁宗這一點,故蔡襄曾在慶曆改革之初,仁宗起用歐陽修、余靖及王素為諫官時,就曾提醒仁宗:「朝廷增用諫臣,修、靖、素一日並命,朝野相慶,然任諫非難,聽諫為難,聽諫非難,用諫為難。三人忠誠則正,必能盡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為御之說。……願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諫之名而無其實。」又曾指出仁宗「寬仁少斷」、「不顓聽斷,不攬威權」[參25][參26]

家庭

祖先

先祖
 
 
 
 
 
 
 
 
 
 
 
 
 
 
 
 
 
 
高祖父:(追尊)翼祖簡恭皇帝趙敬
 
 
 
 
 
 
 
曾祖父:(追尊)宣祖昭武皇帝趙弘殷
 
 
 
 
 
 
 
 
 
 
 
高祖母:(追尊)簡穆皇后劉氏
 
 
 
 
 
 
 
祖父:太宗廣孝皇帝趙炅
 
 
 
 
 
 
 
 
 
 
 
 
 
 
外高祖父:(追贈)太師杜爽
 
 
 
 
 
 
 
曾祖母:昭憲太后杜氏
 
 
 
 
 
 
 
 
 
 
 
外高祖母:(追贈)太師夫人范氏
 
 
 
 
 
 
 
父:真宗元孝皇帝趙恆
 
 
 
 
 
 
 
 
 
 
 
 
 
 
 
 
 
外曾祖父:(追封)常山郡王李英
 
 
 
 
 
 
 
 
 
 
 
祖母:(追尊)元德皇后李氏
 
 
 
 
 
 
 
 
 
 
 
 
 
 
外曾祖母:(追封)魏國太夫人王氏
 
 
 
 
 
 
 
 
 
 
 
仁宗明孝皇帝趙禎
 
 
 
 
 
 
 
 
 
 
 
 
 
 
 
 
 
 
 
 
外高祖父:(追贈)太傅李應已
 
 
 
 
 
 
 
外曾祖父:金華縣主簿李延嗣(追贈)太師
 
 
 
 
 
 
 
 
 
 
 
外高祖母:(追贈)蔡國太夫人沈氏 (吳興沈氏)
 
 
 
 
 
 
 
外祖父:左班殿直李仁德
 
 
 
 
 
 
 
 
 
 
 
 
 
 
外曾祖母:(追贈)徐國太夫人汪氏 (新安汪氏)
 
 
 
 
 
 
 
 
 
 
 
母:(追尊)章懿皇后李氏
 
 
 
 
 
 
 
 
 
 
 
 
 
 
 
 
 
外祖母:(追贈)陳國太夫人董氏 (高平董氏)
 
 
 
 
 
 
 
 
 
 
 
 
 

妻妾

皇后

  • 郭皇后(1012-1035),祖平盧節度使郭崇。姿色平常,由劉太后選為仁宗元配皇后。倚仗太后,驕橫任性。太后駕崩後,與尚美人爭鬥,錯手扇打仁宗,被廢為淨妃,法名清悟,逐出居瑤華宮。後仁宗密令郭淨妃回宮,但已立曹皇后,郭氏拒絕。郭氏生小病,仁宗派人前去醫治後暴薨。郭淨妃逝世後再追封為皇后,無冊謚祔廟之禮。
  •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1016-1079),祖名將曹彬,弟八仙曹國舅。仁宗繼室,十八歲奉詔入宮,次年立為皇后。出身將門,姿色平常,不受寵愛,然善於自處,熟讀經史,善飛白書,親自養蠶採桑。坤寧宮事變中臨危不懼,應變有方;治理後宮謹慎嚴明。將濮安懿王趙允讓趙宗實接進宮中撫養,即宋英宗。英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曾在英宗病中垂簾聽政神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曹太皇太后反對王安石變法,曾為蘇軾求情免死。葬永昭陵

妃嬪

  • 貴妃張氏(1024-1054),父進士張堯封。八歲入宮,長大後伶俐美艷,深得盛寵。封清河郡君,進才人修媛。生安壽公主寶和公主唐國公主,皆早夭,因此自請降為美人。慶曆八年(1048年),再封為貴妃。31歲暴薨,仁宗哀痛,追冊溫成皇后,但《宋史》中仍認為其為妃。
  • 昭節貴妃苗氏(1023-1091),父苗繼宗,母宋仁宗乳母許氏。美貌出眾,有品德,初封仁壽郡君,累進德妃,生雍王趙昕福康公主。撫養宋英宗趙宗實有恩,尊為貴妃。元祐年間去世,哲宗為庶曾祖母輟朝,諡號昭節。
  • 昭淑貴妃周氏(1022-1114),溫成皇后侍女、義女。初封為安定郡君,累進賢妃,有寵,「十閣」之一。生秦國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燕國舒國大長公主。後世累尊貴妃,徽宗年間出宮居住,高壽九十三歲。
  • 昭懿貴妃張氏(?-1104),初封延安郡君。撫養董淑妃永壽公主。神宗年間進美人、哲宗進婕妤、徽宗累進賢妃。薨逝後徽宗車駕臨奠,特贈貴妃,賜諡昭懿。
  • 董貴妃 (?-1062),宋仁宗侍女,仁宗晚年無子欲自刎時奪刀,封聞喜縣君,晉才人,有寵,「十閣」之一。生莊齊帝姬莊儼帝姬賢懿恭穆帝姬。病篤晉充媛,追封淑妃,仁宗十分哀痛,葬儀甚隆重。徽宗追尊貴妃。
  • 黃德妃(?-1078)原封宜春郡君,累進美人,生陳國公主。進尊修容,神宗年間去世,追贈德妃。[來源請求]
  • 德妃楊宗妙(1019-1073),父侍衛楊忠。初封原武郡君,進美人。美豔機敏,精通音律,善於逢迎,和尚美人一起與郭皇后爭寵。郭氏被廢,楊氏賜名宗妙,出居安和院。次年召回,累進婕妤。生商國公主。英宗尊封修儀。神宗追封賢妃,哲宗追進德妃。
  • 馮賢妃,祖兵部侍郎馮起,養女宋神宗林賢妃。九歲入宮,後封始平郡君。生魯國公主趙懿安,邢國公主。仁宗駕崩後,累加尊封為才人婕妤修容。撫養宋神宗與林賢妃二子燕王趙俁、越王趙偲。哲宗年間去世,追贈賢妃。
  • 俞德妃(? -1064),原封延安郡君,累進昭儀。生楊王趙昉崇慶公主。英宗年間去世,追贈賢妃,哲宗追進德妃。
  • 尚充儀(?-1050),姿色美艷,初封美人。與郭皇后爭鬥,混亂中皇后打了仁宗,以致被廢,她和楊美人亦被遣出宮,後被召回。去世追贈充儀
  • 朱充儀(?-1095),初封沛國郡君。生荊王趙曦。神宗進尊才人,哲宗年間去世,追贈充儀。
  • 張充儀,1100年,哲宗由婕妤追封充儀。
  • 連婕妤
  • 張美人(?-1028),義祖張美。與郭皇后同時入宮。仁宗屬意張氏為後,因劉太后僅封才人。有寵,病篤晉美人,旋即去世。劉太后去世,在郭皇后被廢前一個月追冊為皇后,謚號不詳。《宋史》中無張氏追冊皇后事,見於《宋大詔令集》。
  • 楊美人,1100年,哲宗由才人追封美人。[參27]
  • 余美人,與尚美人爭鬥,傷及仁宗御體,被交由曹皇后賜死。
  • 尚美人,與余美人爭鬥,傷及仁宗御體,被交由曹皇后賜死。[參28]
  • 張才人,溫成皇后之妹。姐姐過身後,甚得聖寵。[參29]

宮人

  • 永昌郡夫人翁氏[參30]
  • 彭城縣君劉道一 ,初為女官司飾,又曾經掌供御膳,偶得幸,封彭城縣君。劉氏恃宋仁宗之恩,凌慢被逐。遣於洞真宮出家修道,法號為法正虛妙大師,賜名道一。後又因其他過罪,削髮為妙法院尼姑
  • 安福縣君張氏,董貴妃的義女。
  • 仁和縣君李氏,董貴妃的義女。

其他

  • 遂國夫人王氏,父王蒙正。曾入選仁宗後宮,因過於漂亮被劉太后嫁給前夫劉美之子劉從德,劉從德死後,王氏出入宮廷,被認為是仁宗的情婦。
  • 范觀音,曹皇后養女,被仁宗所幸,溫成皇后即張貴妃用計將范觀音逐出宮廷。僅見於北宋王鞏所著《聞見近錄》,真實性已無法考證。
  • 楊易行,原為仁宗嬪御,出家為洞真宮法正,賜號誌靜大師。不知與楊美人是否為同一人。
  • 劉氏,仁宗寵妃,「十閣」之一,通請謁為奸,尤驕恣,被逐出宮,不知與劉道一是否為同一人。
  • 黃氏,仁宗寵姬,「十閣」之一,尤驕恣,被逐出宮[參31]
  • 韓蟲,又名蟲兒,永昌郡夫人翁氏侍女,仁宗去世後詐稱懷有遺腹子,敗露後被逐出宮。[參30]
  • 王德用進女婢,被諫出宮,仁宗頗為不捨[參32]

子女

授予官職

宰相

副相

名將

名臣(文臣)

影視形象

延伸閱讀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宋史·卷009》,出自脫脫宋史
宋史/卷010》,出自脫脫宋史
宋史·卷011》,出自脫脫宋史
宋史·卷012》,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文獻

    參:

  1. ^ 「狸猫换太子」真相:宋仁宗生母之谜. [2010-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4). 
  2. ^ 李裕民. 《唐代州制是如何演变为明代府制的--宋代地方行政建置研究》.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陝西省西安市: 陝西師範大學). 2009-01, (1): 51-58 [2020-01-03]. ISSN 1001-5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3) (簡體中文). 二 宋代府的演變……顯然,此新置府的標準與唐、五代相同。天禧二年(1018)二月丁卯(3日),加封趙禎(即宋仁宗)為昇王(《宋史》卷8《真宗紀》)。第二天(4日),又下詔:建昇州為建康軍江寧府(今南京),云:「眷予宗藩,實惟元嗣。……此舉為皇子封地建府開創了先例。從此,建府不再局限於首都和陪都。 
  3. ^ 涑水記聞·卷八》又曰:上幼沖即位,章獻性嚴,動以禮法禁約之,未嘗假以顏色,章惠以恩撫之。上多苦風痰,章獻禁蝦蟹海物不得進御,章惠常藏弆以食之,曰:「太后何苦虐吾兒如此。」上由是怨章獻而親章惠,謂章獻為大娘,章惠為小娘。
  4. ^ 宋代地域經濟 程民生/著
  5. ^ 包拯:《包孝肅奏議集》卷一《論冗官財用等》
  6. ^ 《宋史·呂沖傳》載比部員外郎鄭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餘頃」;《宋史·王嗣宗傳》載長安種「放弟侄無賴,據林麓樵採周回二百餘里」。王蒙正「特章獻太后親,多占田嘉州,侵民田幾至百家」。(《宋史》卷三○一);又如王鎬有「美田百頃」(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14《友人王君墓表》)
  7. ^ 陳舜俞《都官集》卷二:「公卿大臣占田竟到千頃。」
  8. ^ 《宋史》卷一三七
  9. ^ 《長編》卷二
  10. ^ 葉適:《水心先生文集》卷四《財總論二》
  11. ^ 余靖:《大宋平蠻碑》,碑位於桂林市鐵封山西麓
  12. ^ 《宋史·仁宗本紀》:有司請以玉清舊地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
  13. ^ 涑水記聞,《卷八》又曰:上幼沖即位,章獻性嚴,動以禮法禁約之,未嘗假以顏色,章惠以恩撫之。上多苦風痰,章獻禁蝦蟹海物不得進御,章惠常藏弆以食之,曰:「太后何苦虐吾兒如此。」上由是怨章獻而親章惠,謂章獻為大娘,章惠為小娘。
  14.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一十五》:「飲酒無時節,鐘鼓連晝夜,近有人說聖體因是嘗有不豫。」
  15. ^ 續資治通鑑,《卷第三十五(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己巳)》:「先是帝久不豫,語言或錯亂,嘗盛怒,語輔臣曰:「昨夜皇后以下皆之劉氏,獨留朕於宮中。」眾皆不敢應,迪進曰:「果如是,何不以法治之?」良久,帝悟,曰:「無是事也。」」
  16. ^ [揮麈後錄]:「章懿李後初在側微,事章獻明肅。章聖偶過閣中,欲盥手,後捧洗而前,上悅其膚色玉耀,與之言,後奏:「昨夕忽夢一羽衣之士,跣足從空而下雲:來為汝子。」時上未有嗣,聞之大喜,雲:「當為汝成之。」是夕,召幸有娠,明年誕育昭陵。昭陵幼年,每穿履襪,即亟令脫去,常徒步禁掖。宮中皆呼為赤腳仙人。赤腳仙人,蓋古之得道李君也。」
  17.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八十二》:「大雪,帝在禁庭,跣足禱天,及旦而霽。百官就列,既捲簾,上暴感風眩,冠冕欹側,左右復下簾。」
  18.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八十二》:「或以指抉上口出涎,乃小愈,復捲簾,趣行禮而罷。」
  19.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八十二》:「庚申,詣內東門小殿問起居,上自禁中大呼而出,曰:「皇后張茂則謀大逆。」語極紛錯。宮人扶侍者皆隨上而出,謂彥博等曰:「相公且為天子肆赦消災。」彥博等退,始議降赦。茂則,內侍也,上素不之喜,聞上語即自縊,左右救解,不死。彥博召茂則責之曰:「天子有疾,譫語爾,汝何遽如是!汝若死,使中宮何所自容耶?」戒令常侍上左右,無得輒離。皇后以是亦不敢輒至上前。」
  20. ^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第五十二》自是上神思浸清寧,然終不語。輔臣奏事,大抵首肯而已。
  21. ^ 孫公談圃,《卷2》:「晚年每遇真廟諱日,群臣拜慰,必聞上慟哭,其聲哀咽。」
  22. ^ 王栐,《燕翼冶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
  23. ^ 《宋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
  24. ^ 宋論》卷四《仁宗十二》:「自明道二年劉後殂始親政,訖乎帝崩,三十年,兩府大臣四十餘人。……其進也,不固進也,俄而退矣;其退也,抑未終退也,俄而又進矣。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而姑退之,或一計偶乖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吏無適守,民無適從,天下之若驚若騖、延頸舉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夫天子之無定志也,既若此矣。」
  25. ^ 《范仲淹立身行事九九方略》.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1-09: 209 (簡體中文). 
  26. ^ 《宋史·卷320·蔡襄傳》
  27.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百二十·元符三年》仁宗淑妃周氏進貴妃,婕妤張氏進充儀,才人楊氏進美人。
  28. ^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九百七十二·朝野遺事》仁宗後宮余尚二美人,爭寵相詈。上聞,親往和解之,忿恚至觸玉體,上不懌,歸臥寢,命皇后治之。後慈聖光獻也,再三懇請,且曰:二人者,體御至尊,他日思之,勿歸咎於妾。上意不回,後命左監於廣福禁院,以賜死聞。上笑而起,終身不問。豫章王雲。
  29. ^ 溫成之沒,後宮得幸者凡十人,謂之十間。周氏、董氏及溫成之妹皆與焉。見於《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30. ^ 30.0 30.1 邵伯溫. 邵氏闻见录. 仁宗初升遐,禁中永昌郡夫人翁氏位有私身韓蠱者,自言嘗汲水,仁宗見龍繞其身,因幸之,留其釧;復遺以物為驗,遂稱有娠。既逾期不產;按驗,皆蠱之詐。得其釧於佛閣土中,乃蠱自埋也。翁氏削一資,杖韓蠱,配尼寺為童。 
  31. ^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初,劉氏在掖廷,通請謁為奸,御史中丞韓絳密以聞,上曰:『非卿言,朕不知此,當審驗之。』後數日出劉氏及他不謹者,且詔中書召韓絳諭意。劉氏及黃氏,在十閣中尤驕恣者也,於是並黃氏皆出之。
  32. ^ 王鞏聞見近錄》論王德用進女婢事,仁宗笑曰:『朕真宗子,卿王旦子,與他人不同,自有世契。德用所進女婢,實有之,在朕左右,亦甚親近,且留之如何?』先公曰:『臣之所論,正恐親近。』仁宗色動,呼近璫曰:『王德用所進女口,各支錢三百貫,即令出內東門,了急來。』遂涕下。

參見

宋仁宗
出生於:1010年逝世於:1063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宋真宗
趙恆
(父)
宋朝皇帝
1022年-1063年
繼任:
宋英宗
趙曙
(嗣子、從侄子)
詳見:宋朝君主列表宋朝皇帝世系圖
前任:父趙恆   趙禎(1022年-1063年間執政)   繼任:嗣子趙曙
追尊
北宋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欽宗被俘
南宋
高宗 孝宗 光宗 寧宗 理宗 度宗 恭帝 端宗 少帝
不被視為正統皇帝
宋朝皇室 · 皇后 · 皇宮 開封臨安 · 皇陵 鞏義紹興 · 類譜慶系錄 · 實錄 · 玉璽
三皇五帝 三國  / 十六國 北魏 / 南朝 – 北齊 – 北周 五代 – 十國  / 西夏 /  / 民國 / 人民共和國
宋仁宗皇室
父母
真宗元孝皇帝趙恆  章懿皇后李氏追尊
追封溫王趙禔 · 追封悼獻太子趙玄祐 · 追封昌王趙祇 · 追封信王趙祉 · 追封欽王趙祈
姊妹
后妃
廢后郭氏 ·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 · 皇后張氏追封 · 溫成皇后張氏追封 · 昭節貴妃苗氏 · 昭淑貴妃周氏 · 昭懿貴妃張氏 · 貴妃董氏追封 · 德妃楊氏追封 · 賢妃馮氏追封 · 德妃俞氏 · 充儀尚氏 · 充儀朱氏 · 充儀張氏 · 婕妤連氏 · 美人楊氏 · 美人余氏 · 美人尚氏 · 才人張氏
皇子
追封楊王趙昉 · 追封雍王趙昕 · 追封荊王趙曦
嗣子
趙宗實宋英宗
皇女
前朝:宋真宗皇室 · 後朝:宋英宗皇室


 
國際
各地
人物
其他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宋仁宗&oldid=82520701

過往演出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