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週年—藝術極致·巨擘系列《彭孟賢 x 藝術浮聲錄 x 木樓合唱團》
二十五週年—藝術極致·巨擘系列《彭孟賢 x 藝術浮聲錄 x 木樓合唱團》
-
演出單位
木樓合唱團
-
演出地點
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堂-演藝廳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
演出團隊
藝術總監彭孟賢、指揮彭孟賢、企劃彭孟賢、製作彭孟賢、作曲家Robert Schumann、作曲家Darius Milhaud、作曲家Z. Randall Stroope、作曲家斐迪南.希勒
-
內容簡介
(公告日期2024年5月7日)
本節目2024/6/29 (六) 19:30 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場次將有異動,即日起暫停銷售,詳細異動公告資訊後補,並於確認後另行通知已購票觀眾;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彭孟賢 x 藝術浮聲錄 x 木樓合唱團》由藝術總監暨指揮彭孟賢老師所發想、企劃及製作。「浮聲」的概念,乃是彭孟賢老師取自於《莊子》〈刻意〉篇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並寫下了「其聲浮世,其死不滅,音樂傳世,聲響綿延」。一個人的生命通常不過百年,從人類歷史幾千年或甚至地球與宇宙幾十億年的軌跡來看,的確是宛若蜉蝣、顯得瑣碎;而音樂在各個藝術中的確也是最虛無飄渺的,聲音稍縱即逝,若沒有樂譜或錄音,音樂在結束的瞬間便永不復存。然而有趣的是,或許正因為其沒有實體的特性,從古至今音樂便被認為是與人類心靈有著最緊密關係的藝術形式。
因此《藝衍浮聲錄》並非是對混亂浮世的否定,相反地,乃是透過音樂作品作為人類生活與精神的聲音記錄,來展現虛浮的表象下所存在的普世價值,而藝術家藉由創作與後世的聆賞者在精神上產生連結。因此李白「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的感慨,卻也因為他的文字而成為千百年後的人也能理解的心情,如同 〈蘭亭集序〉最後「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所述的:雖然世代不同,人們卻有著類似、普世的情致,因此可以對過去的作品感同身受。
本場製作上半場透過演唱不同風格、年代的經典作品,展現音樂多樣的面貌以及深藏於其中的藝術與生命精神。比方説舒曼(Robert Schumann)的Drei Lieder für Männerchor 《給男聲合唱的三首歌曲》(作品62)包含了〈瑞士聯邦夜巡〉、〈自由之歌〉與〈戰鬥之歌〉,是作曲家為了他在德國德勒斯登所帶領的男聲合唱團於1847年所寫,內容呼應了於同年11月結束的瑞士內戰:當時自由派贏過保守的天主教勢力,並讓瑞士轉型為當代聯邦國家,而舒曼在1848年給同為德國作曲家的斐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的信中提到這三首是「愛國歌曲」。舒曼並非瑞士人,而他在作品中所展現的「愛國主義」乃是其對自由與進步的渴望──這種讓遠在東亞、相隔近180年的臺灣人們卻仍能理解且珍視的價值。緊接著是二十世紀大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的Psaume 121〈詩篇121〉。舒曼(對自由的愛,反抗天主教的保守)與米堯(對上帝的愛)兩部作品的比肩而立似乎──如同彭孟賢老師所說的──產生了一種反諷,然而若我們反思信仰的本質,就可以了解其實兩部作品都是在表現人類對於從痛苦中解脱的渴望,而自由的快樂與宗教的喜樂似乎只是同一個人性本質的不同面向。
下半場的主題之一「地球密碼」中呈現的作品,包含美國當代作曲家Z. Randall Stroope所作的Starry Messenger〈星辰訊息〉,其歌詞取自伽利略於1609年觀察到木星的四顆衛星等天文奇觀後所寫下的Sidereus Nuncius《星際信使》,係為人類對於宇宙浩瀚與神秘之讚嘆,搭配上作曲家綿密的音符節奏與幻變的和聲色彩,除了展視天體之奧妙,或許也同時將人類藝術精神與科學精神無限擴大,甚至比擬宇宙。
《彭孟賢 x 藝術浮聲錄 x 木樓合唱團》是藝術總監暨指揮彭孟賢老師專為木樓合唱團二十五週年所製作,鉅細靡遺地闡述聲響變化,展現多元並陳的風格,帶領聽眾一同體會源源不絕、淵遠流長的藝術泉源。
2015《德國布拉姆斯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
2016《世界合唱大賽冠軍賽》男聲室內組世界冠軍
2017《新加坡國際合唱節》駐節邀請團
2019《美國合唱指揮協會全美雙年總會》演出團隊
2020《世界合唱大會》演出團隊(因COVID-19疫情取消)
2021《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
木樓合唱團為室內男聲合唱團,1999年成立至今秉持「男聲合唱藝術精緻化」的理念,透過追求完美的演唱,呈現深度藝術性的音樂內涵;透過歌者與聽眾間心靈感受的對話,傳達出音樂精緻的美感。2013年起由彭孟賢老師擔任藝術總監暨常任指揮至今。
根據德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Interkultur)公布的排名,木樓合唱團於世界千大合唱團項目排名第九,室內合唱團項目更連續五年蟬聯冠軍寶座,證明了木樓長年於男聲精緻合唱的成果,更用頂尖藝術代表臺灣展現文化的軟實力。
為延續臺灣合唱音樂的創作能量,木樓自2011年起推動「本土男聲合唱委託創作計劃」,邀請作曲家與文學人進行創作、譜出在地聲響,以男聲合唱深刻展演臺灣人文之美。木樓堅持提供詩詞創作的環境,深度結合文學與音樂,為木樓藝術創思之本。
「木樓」之名, 源自於建國中學古老的木造音樂教室,數十年來於此培養出許多熱愛合唱的青年,他們藉著歌唱,在各自的生命經歷裡找到相同的感動,也譜出一段段令人動容的音樂記憶。這是木樓的精神根基,也是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