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絃樂團第十六屆小提琴比賽得主
1/6-1/17早鳥5折
台灣絃樂團第十六屆小提琴比賽得主
-
演出單位
台灣絃樂團
-
演出地點
國家兩廳院-國家音樂廳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
演出團隊
樂團台灣絃樂團、演出者各組第一名至第三名、演出者巴赫獎得主
-
內容簡介
台灣絃樂團舉辦小提琴比賽的意義
您支持的掌聲,也是喚起自己向前的樂音
站在舞台上的參賽者,拿起琴弓與絃擦出聲音的那一刻,我們就能從音樂知道,他花多少練習時間,捨棄好多次休閒娛樂的機會,也能想像,參賽者在學校課業與習琴之間抉擇的心情。但讓他們堅持音樂的,可能是自身興趣、學習的樂趣、親朋好友的期待,但更不可或缺的,是正在關注這場音樂會的你。
在工業革命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興起了集體管理的現代化教育方式。不過,這樣的方式雖然效率高,卻也忽略學生的個人特質。所以,大部分這群站在舞台的參賽者,跟一般的學生沒有甚麼不同,只是需要把時間小心地挪給音樂,以防跟不上課業進度,最怕就是變成當屆升學考試的「陪考生」。幸好,為了不造成學生才華埋沒在群體教育裡的遺憾,教育方式不斷地改進。同樣的,台灣絃樂團的小提琴比賽,也是挖掘學生潛能的管道之一。
台灣絃樂團小提琴比賽,提供充分的時間給參賽者在舞台上演奏完整首樂曲,所以參賽者認知這場比賽比的是實力,不是幸運和僥倖。在舞台下的評審,不在意參賽者的背景,因為那些是對比賽毫無幫助的資訊,他們只聽參賽者的音樂詮釋、運弓、技巧或身體語言等等。最終,選拔出幾位最具潛能的演奏者到音樂廳演奏,讓大家肯定他們的成果,看見他們對音樂的堅持。畢竟,那些在舞台上的參賽者,都有可能會是下一個曾宇謙或林品任。
有潛能的新星,都期待被挖掘,我們能做的,是不讓他們覺得自己像孤軍,心寒的堅持音樂的理想,而是雪中送炭的支持他們,期許他們在音樂道路錦上添花。所以,到音樂廳聽他們的演奏吧!讓參賽者聽見你給予的掌聲、見證他們人生的重要時刻,同時,或許這次的行動,你也能從參賽者的表現帶給你感動,喚起你從前想要追逐的夢。
台灣絃樂團於小提琴比賽後,為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各組第一至第三名及巴赫獎的得主們,舉辦屬於他們的音樂會,而音樂會分為「協奏音樂會」及「聯合獨奏會」,此場為「協奏音樂會」,三組桂冠得主將與台絃演出協奏曲,而各組的第二與第三名將一同演繹精彩的複協奏曲,藉著與台絃合作,增加對樂曲的視野及培養與樂團的合作經驗,而此經歷必會成為未來職涯的助力!此外,台絃為鼓勵優秀的巴赫演奏者,於2017年設立巴赫特別獎,獲獎者將於國家音樂廳演出複賽指定曲,年輕學子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技藝超群,是您千萬不能錯過的精彩演出!
【演出者】
小提琴/各組第一名至第三名、巴赫獎得主
樂團/台灣絃樂團
台灣絃樂團成立於1990年,由小提琴家鄭斯鈞號召臺灣留學歐美的青年絃樂演奏家,所成立的無指揮室內樂團。1994年起獲得中保科技長期贊助,成為第一個由本土企業長期贊助的民間樂團。2001年起每年入選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於2018年由國藝會執行,更名為Taiwan Top演藝團隊)。從2004至今屢受邀赴歐巡演,如潮汐音樂節、法國維森堡音樂節、德國阿默湖音樂節及孟塔峰夏日音樂節等。本團期盼為臺灣塑造一個優良的音樂文化環境,其音樂會分為七系列:
《絃樂經典》系列以絃樂曲目為主角,於音樂會中推廣古典或絃樂音樂之美,為台絃整年度最具重點之節目。
《大師系列》每年與國外音樂名家合作演出,包括杜梅、安永徹、皮凱森、宓多里、維特哈絲、伊凡諾夫等。
《嘻音哈樂系列》每年暑假推出親子音樂會,打破古典音樂嚴肅的刻板印象。
《室內樂集》表現樂團素質的指標性作品,觀眾可清楚看到演奏家如何協奏或競奏,領悟音樂美妙之處。
《小提琴比賽》2000年至今已舉辦15屆,其嚴格的比賽與評審過程,已成為臺灣指標性的音樂比賽,亦是踏往國際比賽的試金石。
《偏鄉孩童學音樂》計畫分別為2010年執行的「遠小孩—音樂造林」,透過民眾捐款,目前已到179間偏鄉學校演奏給孩子們聆聽;2014年開始執行的「偏鄉巡迴教學」,於臺東寶桑及烏來福山國小為教學據點,指導偏鄉孩子免費習琴,期望教學過程中能幫助他們人生道路上有更多選擇。
《臺灣歌謠》2018年開始推出臺灣歌謠音樂會,以一般大眾熟悉的臺灣早期音樂結合古典樂器,使聽眾耳目一新。
主辦單位|台灣絃樂團
贊助單位|功學社、歐德樂器、豪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彭以豪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