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學院 構作與創作開放課程】林懷民:一個鄉下孩子的江湖行


【北藝學院 構作與創作開放課程】林懷民:一個鄉下孩子的江湖行
-
演出全長
120分鐘
-
場次時間
2025.10.02 (四) 19:00、2025.10.05 (日) 14:30、2025.10.07 (二) 19:00
-
演出單位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TPAC)
-
演出團隊
主辦單位臺北表演藝術中心(TPAC)、講者林懷民、提問人陳品秀
-
內容簡介
23歲才開始正式學舞的小說家林懷民,26歲創辦臺灣第一個現代舞團,雲門舞集。他自學編舞,經常以臺灣土地的記憶與人文精神入舞,創作出充滿個人特色的當代舞蹈,備受國際推崇。雲門把舞蹈帶到臺灣的大城小鎮,也成為巡演國際最為頻繁的華人舞團。講座將細述他經營作品與舞團的挑戰、挫折與堅持,同時透過大量影像解析他如何運用動作、音樂和視覺素材,將文本轉化為傾倒眾生的舞作。
9/30(二):苦悶、摸索與學習—— 林懷民舞蹈的DNA
從戒嚴、外交孤立,沒有專業劇場的臺灣出發,他把雲門打造成國際舞壇最亮眼的一張臺灣文化名片。這場講座將透過林懷民如何背叛他的出身,用舞蹈與時代和社會對話的故事,解密他創作和經營舞團的思考、拼搏和突圍。
※本講座特別邀請舞評人陳品秀擔任提問人
10/2(四):每一天都必須是新的一天—— 從《白蛇傳》 到《關於島嶼》
林懷民的舞蹈藝術一向受到舞評人及觀眾的推崇及讚譽,但門外人很少有機會知曉他作品誕生的動機與發展。這場講座將從舞作的源頭出發,深入他創作的思維與策略,也將呈現極少釋出的珍貴影片。
※本講座特別邀請舞評人陳品秀擔任提問人
10/5(日):身體怎麼說故事—— 以《紅樓夢》、《 九歌》、《 家族合唱》為例
舞蹈是感覺的藝術。不像文字,肢體的表達無法「把話說清楚」。作家出身的林懷民說,他用了二十年才洗去文字,以動作、意象和能量來成就一齣舞作。然而,他從雲門退休前的大作《關於島嶼》仍然佈滿文字。在這場講座,林懷民將透過舞作影像,敘述他如何把「文本」轉化為舞蹈。
10/7(二):我這樣架構舞台風景 —— 以《薪傳》、《 水月》、《 流浪者之歌》為例
舞台方寸的空間,如何透過布景或影像,幻化為想像的乾坤,是所有創作者重要的挑戰。林懷民說,所有的裝置必須為作品的主題服務,不能喧賓奪主。在這場講座中,林懷民將分享他如何選擇、運用媒材,打造令人難忘的風景。
【北藝學院 2025構作與創作秋季課程】學員徵選,14堂講座與8堂工作坊4,500元(含保證金 2,000 元,全程參與者將全額退還保證金)
▶報名連結
講者|林懷民
1973年創立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雲門舞集」,1983年創辦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是臺灣重要的舞蹈家與文化推動者,2019年年底,從他主持46年的雲門舞集退休。
林懷民從亞洲傳統文化汲取靈感創作的當代舞作《薪傳》、《九歌》、《家族合唱》、《水月》、《流浪者之歌》、《稻禾》與「行草三部曲」等數十作品,在臺灣和國際舞壇都獲得極高評價。倫敦泰晤士報讚譽他是「當代最重要的編舞家之一」。
在他的領導下,雲門舞集演遍臺灣城鄉,每年夏天舉辦的免費戶外演出,每場觀眾數萬,讓雲門舞作進入廣大民眾的生活。
2013年,林懷民獲頒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場機構邀請他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舞蹈日」,代表全球舞蹈人士發表獻詞。
林懷民其他的獎賞包括臺灣和香港六所大學的榮譽博士、英國三一拉邦音樂與舞蹈學院榮譽院士、美國洛克斐勒三世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國際表演藝術協會卓越藝術家獎、行政院文化獎、蔡萬才臺灣貢獻獎,並獲選為時代雜誌「亞洲英雄人物」。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小說家。2019年,他長銷的成名作《蟬》發行50週年紀念版。2022年出版的《激流與倒影》獲得包括臺灣文學金典獎、國際書展非小説獎首獎,亞洲週刊全球華人十大好書獎等五項獎項。
2025年,他為FOCASA馬戲團編作的《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在臺南水交社的馬戲帳篷演出,三萬門票完售。
主辦單位|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贊助單位|光寶科技
◎課程全長約120分鐘,無中場休息。
◎本活動全程進行平面及影像紀錄,報名即同意主辦單位取得活動影像拍攝肖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