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転演劇部

介紹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個體如何在社會中被觀察、檢視,並探索其背後的動機與過程。某種程度上,這個系列可被視為一種「紀錄劇場」形式,透過真實、直接的表演,觀眾得以窺見社會中的異質性,進而展開對他人生活的延伸思考。

除了兩大主軸的創作外,七転演劇部特別強調劇場作為精神勞動與思想辯論的平台。2018年台北藝術節的作品《但是又何Night》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該作與跨性別演員合作,將焦點從外在表現移至更深層的探討,深入挖掘勞動過程中「人的價值」所形成的階級問題。七転演劇部始終致力於將劇場打造成為社會溝通的媒介,透過作品促進行動並推動社會變革,並不斷思考劇場能夠成為什麼?以及如何發揮其社會影響力。

劇團的創作持續關注社會少數族群的處境,透過戲劇形式促成觀眾與議題之間的對話。每部作品不僅僅是藝術的表現形式,更是對社會現狀的反思與挑戰,旨在讓觀眾思考並回應當代社會中的各種議題。

 

歷年作品

2017  《寶島曼波》 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演出

2017《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獲得該屆台北藝穗節永真明日之星獎

2018 臺北藝術節《但是又何Night》共同導演 獲該季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9 林靖雁獨奏會《一本詩集,忘記名字了》 獲該季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9 兩廳院Open Studio《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

2024  林靖雁單人表演《時間就像是從來沒消逝過》

 

相關人員

過往演出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52PRO!劇團(ゴツプロ!52pro!)

下北沢を中心に芝居を上演している集団。 以下北澤為據點的劇場製作集團。 Shimokitazawa-based theater production group. ゴツプロ合同会社 成立日期: 2016年7月12日 代表: 長崎幹広 統括製作人: 塚原大助 地址: 〒155-0033 東京都世田谷區代田4丁目9番19號 日星大樓203號室 電話/傳真: 03-6379-4972 業務內容 電影、舞台劇的公演及活動策劃、製作、運營及相關承包業務 與演員、藝人、作家、導演的經紀管理相關業務 人才培訓、教育、研討會及講座等活動的策劃、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

EX-亞洲劇團

客家籍資深劇場人林浿安與印度籍新住民藝術家江譚佳彥於2006在苗栗跨國成立。2009年起迄今連續15年獲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原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致力於跨文化劇場創作,以風格化肢體表演、意象化視覺呈現,探索與發展當代亞洲劇場新美學。秉持「實驗」與「傳承」精神,積極透過創作落實當代劇場價值,推動藝術教育養成與播種。近年多齣製作紛紛入圍重要獎項、受邀至國際藝術節,為台灣備受矚目、風格獨具的跨文化劇團。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表演坊 成立於1999年,是花蓮的第一個正式登記劇團。 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在火車上、荒田中、巷弄裡、餐桌上,或是博物館、飯店房間⋯等各種非典型場域, 致力於讓表演融入花蓮的每一處角落,與觀眾共同探索空間與故事的無限可能。 自2018年以後,山東野從單純的年度徵才轉向營運型發展, 創造更多機會讓在地年輕創作者參與,也讓劇場藝術更深入在地的生活。 ※2024年獲選花蓮縣傑出演藝團隊   近年作品 2024 - 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只是想回家卻被錯認成返鄉青年只好努力成為人上人》 - 考古劇場《巨人踩過那座山》 - 台語主流計畫《這酒是人聲》 - 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