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焦點

  • 電話 0921927476

介紹

📣嚷編:創造焦點Eye Catching Circus成立於2015年,2018-2020、2023榮獲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2024年榮獲Taiwan Top演藝團隊,藉由十餘年的專業學習資歷,投入創新傳承,挾專業特技和劇場實力,已累積不少海內外演出經驗,致力於運用當代的思維、新穎的風格融合雜技、馬戲,詮釋當代馬戲藝術及特色,持續推廣與發展臺灣當代馬戲。(資料取自團隊臉書簡介)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演職員以中生代為主, 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 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 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 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 在不拘泥于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 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 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

紙風車劇團

📣嚷編:圖為紙風車劇團新作客家親子劇《燈怪》,即將於7/19、7/20造訪兩廳院廣場! 紙風車劇團簡介 一群不老的大孩子 永遠的童年紙風車 1992年11月「紙風車劇團」在兒童銀鈴般的笑聲中成立了,劇場資深編導李永豐和一群藝術工作者,心理學博士吳靜吉、電影導演柯一正、戲劇編導羅北安、電影製作人徐立功, 2000年又加入編導吳念真,秉持著『兒童需要兒童劇,台灣需要台灣的兒童劇』的理念,懷著「just do it」的幹勁,創造台灣兒童戲劇夢工廠的期望。肢體、圖像、節奏、色彩組合出來紙風車式的創意,玩造型、玩視覺、玩節奏和多媒體是紙風車式的風格,像童年的紙風車一樣,帶給小朋友快樂

烏犬劇場

「烏犬劇場」是2011年由 藝術總監彭子玲與團長王少君所創立的劇團。「烏犬劇場」(The Black Dog Theatre)的成立,是期待透過各種不同的藝術行動,喚醒「人」在真實世界被結構、擠壓的記憶與空間,並探索生命裡各種不同的假設,打開「人」身上的多元性、可能性與能動性。 創團至今,推動上百場藝術行動專案,所推出之劇場作品,則數次被台新藝術獎提名、或得到牯嶺街小劇場年度最佳節目 ; 烏犬劇場 2023-2025年榮獲國藝會 Taiwan Top 獎項。 我們也希望透過藝術,將人片斷的生命逐漸開展,以劇場作為反映迴身、再次創造的空間,在時空兩個維度的參與下,拼湊起別人踩過去都來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

📣嚷編: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1095 Migrant Workers Cultural Association)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是一個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正式成立於2022年6月,前身為「1095文史工作室」,累積了七年的移民工服務實務經驗。    使命與願景: 協會致力於搭建東南亞與台灣文化的橋樑,透過教育與文化學習,提升台灣人民對移民工議題的認識,並培力東南亞移民工的權益覺察與自主發聲,促進其在台人權。    主要服務: •東南亞沉浸式互動: 透過闖關遊戲或情境劇場,讓參與者體驗移工的工作歷程,增進理解與共鳴。 •移民工議題探索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