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安(?—1429年),字志道,明朝外交家。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監軍傅安、將軍郭驥、太監劉煒等率領1500人前往帖木兒帝國的撒馬兒罕,以開啟對中亞的通訊。他們走過了戈壁、哈密等沙漠,並成功到達撒馬爾罕。然而,他們被帖木兒監禁,一直到帖木兒死後的1407年才得以回國。原來的1500人中,僅剩下17人倖存。[1][2][1][3]。宣德四年(1429年),傅安卒,朝廷遣官祭祀治喪[4]。
參考資料
- ^ 1.0 1.1 Herbert Allen Giles, A Chines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p. 229. (copyright expired).
- ^ 明与邻国的交往. 2007-04-07 [201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3).
- ^ 《萬曆野獲編·補遺四》:工科給事中傅安、郭驥等,自洪武二十八年奉使西域,留撒馬兒罕者十有三年,至永樂五年,始遣使臣送還。安等因言元帖木兒駙馬已死,哈里嗣之,仍帖木兒之孫,上乃命發使往祭,而賜哈里璽書銀幣。安等僅以原官改禮科,其賞比之蘇屬國更薄。是時胡文穆、黃文簡西楊東楊在政府,蹇忠定為冢宰,皆建文故臣,豈愧見仗節之士,故有意抑之耶?。
- ^ 《萬曆野獲編·補遺四》:先是洪武二十七年,撒馬兒罕遣使奉表,貢馬二百疋,其表中頌上聖德,光明廣大,昭若天鏡。又云:欽仰聖心,如照世之杯,使臣中心豁然光明。蓋照世杯者,其國舊傳有杯,其明光徹,照之可知世事,故表文云然。上因而遣使答之,但其國本古罽賓國,與蒙古道里隔絕,何以知彼國駙馬事?且既向化歸誠,又何以久留使臣?史皆不言其故。及觀周王孫睦桔為安傳,乃雲安奉使時,酋長諷安使降,安叱之,因留虜廷,凡十三年,備嘗艱苦,知終不可屈,乃以禮送還,並獻名馬珠玉以謝。歸時以老病乞骸,上賜一品服致仕,仍月給米十二石、夫八人。宣德四年卒,上遣官祭,仍治葬。據此則安之寵數厚矣。然考之曾襄敏(棨)所為傳,安《西遊勝覽詩卷序》,則殊不然。安字志道,世為中州名家,太祖方懷遠人,乃遣安往使,出玉關八百里,往流沙二千餘里,至哈迷哩;涉瀚海又千三百里,至古高昌;又西行至說剌八里,自此水皆西流;又西三千里,始至撒馬兒罕。其主與群下驕倨,欲誇其土地之廣,遣人導安西至討落思,安至乙思不罕;又南至失剌思,還至黑魯諸城,計萬千餘里,凡六年反其國,以終不為屈,遂不遣,至其主死,始得還。蒙給祿免朝,又屢出使西域馬哈麻諸國,皆入貢獅子名馬珍寶,既而以母夫人年高,俾之奉養,因不復遠出遣使。戶部侍郎王淪送安祭掃序曰:公竣事還朝,文皇屢加賞,賜第東華門外,宣德二年,追崇先考封母安人,許歸祭掃。是安歸後,又仕宦出使二十餘年,初未嘗告老,並無一品服人夫之賜,死後亦不聞賜祭葬也。睦桔過侈其鄉人,近陳眉公又因其說而筆之,未及詳考耳。
中國古代旅行家和探索家 |
---|
| 秦朝 | |
---|
| 漢朝 |
- 張騫(164 BC–113 BC)
- 班超(32–102)
- 甘英(1 世紀)
|
---|
| 晉朝 | |
---|
| 唐朝 | |
---|
| 宋朝 | |
---|
| 元朝 | |
---|
| 明朝 |
- 陳誠(1365–1457)
- 鄭和(1371–1435)
- 王景弘(?-?)
- 馬歡(1380–1460)
- 費信(1385–1436)
- 傅安(1385–1429)
- 亦失哈(1409–1451)
- 洪保(1412–1433)
- 陳第(1541–1617)
- 徐霞客(1587–1641)
|
---|
| 清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