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渝

  • 電話 傑星傳播有限公司 / 大A 02-2755-1201

介紹

📣嚷編:張本渝(Jessie Chang) 1976年1月27日生,台灣演員、主持人、瑜珈老師,擁有3張美國瑜伽聯盟師資證照,2006年曾出版過《張本渝的漂亮瑜珈》。華崗藝校畢業,以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出道。他的阿美語名字是Anai,從母親那邊傳承二分之一的台東阿美族血統, 家鄉位在台東的石山部落。曾演出大愛劇《假日到山裏來看你》、台視《700歲旅程》等與原民議題相關的劇。

舞台劇

 

執導作品

 

書籍

 

電影

年份 片名    角色        導演        
1993年 我的美麗與哀愁    杜莉莉         陳國富        
1997年 放浪 陳美麗 林正盛
2000年 賤男特警 Ann 招振強
2001年 狂舞憂鬱 Cindy 林泰州
深深太平洋 曉君 潘志遠
2008年 武當少年 依琳 洪成昌
2013年 愛情無全順 女義士 賴俊羽
紀錄片《卵實力》    張本渝
2014年 到不了的地方 葉雯 李鼎
2019年 返校 李妙子 徐漢強
2020年 無聲 張媽媽 柯貞年

 

電視劇

年份 劇名、角色
1995年 生米熟飯
1998年 聽彩虹的聲音
 

老伴兒

  台灣作家劇場-告密者   蘇小梅
  台灣作家劇場-不歸路    少華
1999年 當我們窩在一起    小阿姨                   
  天使少年
  歡喜人家 華格
  真情告白趙岱玲
2000年 路上有你—愛痛森林
  無私的愛喬麗華
  金鐘劇搬家
  藍色夜叉
  大醫院小醫師嘉美
2001年         
旅人的故事午後安魂曲
  追夫三人行趙曉麗
  飛龍在天白牡丹
  小蓮的故事小蓮
  裂愛傷痕京京
2002年 月光森林  夏可喬
2003年 至尊紅顏  蕭淑妃
  老婆大人姚安妮
2004年 婆媳過招千百回楊菁菁
2005年 艾曼紐要怎樣艾曼
2006年 麻辣一家親余自強
2007年 神機妙算劉伯溫—長生劫  蔡天嬌
  豪門本色駱英雪/何采妍
2008年 歡喜來逗陣  余艾琳
  江湖.com孫二娘
2009年 一閃一閃亮晶晶 曾裕真
2010年 帶子英雄 游綠萍
  流氓校長林喬依
2011年 華麗的挑戰  徐永春
2012年 雨夜花  林貴珠
  遺忘趙敏
  天下女人心陳皓萍(客串)
2014年 幸福兌換券  王蒨茜
  長情劇展-情比姊妹深 沈麗梅
2016年 滾石愛情故事-傷痕  張副總
  700歲旅程 黎心悅
2017年 我的男孩      羅小珊
2020年 四月望雨  葉周明宋
  因為我喜歡你 方晴
  天之驕女 邱瑞華(客串)
2022年 婚姻結業式  黃美惠 
2023年 婚姻結業式2 黃美惠
  親愛壞蛋   韓善美

 

MV

 

主持作品

 

引用請註明嚷嚷社,資料來源1.2.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EX-亞洲劇團

客家籍資深劇場人林浿安與印度籍新住民藝術家江譚佳彥於2006在苗栗跨國成立。2009年起迄今連續15年獲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原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致力於跨文化劇場創作,以風格化肢體表演、意象化視覺呈現,探索與發展當代亞洲劇場新美學。秉持「實驗」與「傳承」精神,積極透過創作落實當代劇場價值,推動藝術教育養成與播種。近年多齣製作紛紛入圍重要獎項、受邀至國際藝術節,為台灣備受矚目、風格獨具的跨文化劇團。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走出了劇場,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對社會冷漠、不要對世界轉身,把能分享的給有需要的人事物,改變就會從你身上發生。」—余浩瑋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與光明,「藝」術能啟發自我成為完整的人,「盟」有跨域連結、攜手努力的意涵。青藝盟選擇以劇場為媒介,啟發創造力、思考力,透過戲劇教育的真實體驗發揮藝術的魔力,啟蒙青少年自我發展,創造臺灣永續的未來。 創辦人余浩瑋於2000年踏入劇場領域,2006年創立「青藝盟(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接手辦理「花樣戲劇節」至今已屆24年,花樣最重要的意義不只是孕育人才而是陪著青少年找到自己,並理解自己、別人與社會之間的角色關係,繼而能夠擁有信念

拾陸製作

臺灣當代魔術劇場團隊,擅長以魔術作為藝術創作手法,將神奇槓桿出另一層的美好。 2020年由魔術師與劇場創作者林陸傑於宜蘭立案,為臺灣唯一將魔術作為敘事載體,並成為劇場創作主軸的團體。近年作品專注於生命的自我認同,以真實事件解構重組,時常出現幻象和敘事並行,找尋魔術與日常生活中的情誼共感。除了神奇有趣,魔術也可以表現孤獨嗎?那魔術可不可以講述死亡?魔術的本質是神奇,然而這份魔幻卻極少被魔術師拿來使用描述人們所生活的世界,傳達除了驚喜之外的意義表達。 藝術總監林陸傑近年之魔術劇場作品,屢獲國家兩廳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泰基金會、玉山銀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等機構支持。 __

臺灣崑劇團

關於臺灣崑劇團 【緣起】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支持下,1991至2000 年,由曾永義教授和洪惟助教授主持的「崑曲傳習計畫」,廣泛邀集中國大陸各劇團優秀的崑劇演員及教師來台教授崑曲,多年來培訓出一批專業表演者。 【創團】 為了延續此計畫的成果,2000年在洪惟助教授的帶領下,以參與該計畫的成員為基礎,組成了台灣第一個專業崑劇表演團體「臺灣崑劇團」。持續聘請中國大陸名師來台教學, 並吸收年輕演員入團學習,現有演員三十餘人,並有專業水準的伴奏樂隊。 【發展】 臺灣崑劇團行當齊全,能演劇目相當多元。這批由大陸眾多崑劇名師指導訓練出

柏格曼劇團(FC Bergman)

自2007年起創作國際的劇場與歌劇作品,總部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柏格曼劇團成員史蒂夫.艾爾茨Stef Aerts、喬埃.阿格曼斯Joé Agemans、托馬斯.維斯特拉騰Thomas Verstraeten、瑪麗.芬克Marie Vinck 與德里斯.德.溫Dries De Win 、  約納斯.維米倫Jonas Vermeulen共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