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

介紹

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於1973 年 1 月 9 日出生於法國東部的香貝里Chambéry)。他是舞者、編舞家與實驗家,他關注將自己的提問與當代身體的狀態聯繫起來,並為不同場域與空間設計出結合表演、跨領域形式與創新作品。
2009年至2018年,他擔任法國雷恩與布列塔尼國家編舞中心(Musée de la danse / 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de Rennes et de Bretagne)的藝術總監。
2019年1月,他在上法蘭西大區(Hauts-de-France)推出了他的全新藝術平台「陣地Terrain」,這個沒有牆壁與天花板的編舞實驗,旨在將舞蹈融入城市與公共空間。
2022年8月,他成為德國最具代表性的舞團,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的藝術總監。

 

最新演出

演出概念暨表演者:Boris Charmatz,和Emmanuelle Huynh,2025年1月《étrangler le temps》,演出日期:2025年1月21日與22日,地點:法國亞眠文化之家(Maison de la Culture d’Amiens)。
為了向與Odile Duboc共同創作的《波麗露2》(boléro 2)致敬,波赫士·夏瑪茲與Emmanuelle Huynh自由地重新詮釋了這段深植於他們記憶中的編舞。這次的重新演繹深受土方巽(Tatsumi Hijikata)的名言「我想要扼殺時間」(Je voulais étrangler le temps)以及Maurice Ravel富有張力的音樂所啟發。這段緩慢的編舞保留了雙人舞中細膩的情感層次。透過三倍放慢,每個細節、每一絲肌肉的緊張感、每一次呼吸都被仔細呈現。每個動作之間的懸浮狀態,為即興創作留下了空間,試圖在這段被拉長的舞蹈中尋找完美的平衡,使每個動作都充滿表現力。

演出時長:50分鐘
舞台設計與燈光:Yves Godin
聲音設計:Olivier Renouf
音樂素材:改編自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波麗露》(Boléro),進行音樂延展處理。
製作與發行:陣地Terrain
於2009年在雷恩舞蹈博物館首演,由舞蹈博物館/雷恩與布列塔尼國家編舞中心(Musée de la danse / 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de Rennes et de Bretagne)於2009年製作。
照片:© Ursula Kaufmann / étrangler le temps,攝於2017年柏林Tempelhof Volksbühne A dancer’s day

 

教育背景與早期作品

  • 他先後在巴黎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學校(Ballet School of the Opéra national de Paris)與里昂國家高等音樂與舞蹈學院(CNSMD de danse in Lyon)接受舞蹈訓練。
  • 1993年,他與 Dimitri Chamblas 共同創作了首部作品《À bras-le-corps》。
  • 此後,他創作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
    • 《Aatt enen tionon》(1996)
    • enfant》(2011,亞維儂藝術節 Cour d’Honneur首演)
    • 《一萬種姿態》(10000 gestes,2017)
    • 《半醒》(SOMNOLE,2021)
  • 其中,《À bras-le-corps》和《20 dancers for the XX century》(2012)已成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劇目。
  • 他也是作家,出版過多本著作,並曾與多位編舞家進行即興表演,包括 Odile Duboc、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 以及 Tino Sehgal。

國際演出與展覽

  • 他的作品曾在全球範圍內展演,並舉辦過回顧展,包括: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New York)
    • 巴黎秋季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Paris)
    • 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London)

代表性作品與重大項目

  • 2021年,在巴黎秋季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à Paris)的專題下,夏瑪茲在大皇宮(Grand Palais)舉辦了《La Ronde》,這也是大皇宮在整修前的最後一次開放。
  • 同年,他在臨時大皇宮(Grand Palais Ephémère)開幕時,創作了《Happening Tempête》。
  • 他還為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創作了《Sea Change》,該作品邀請了150名業餘與專業舞者,在城市街道上呈現壯觀的編舞演出。

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 2022年8月,夏瑪茲成為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的藝術總監。
  • 他與烏帕塔舞蹈劇場及實驗性舞蹈組織「陣地」(Terrain)共同構建了一個橫跨德法兩國的藝術計畫,致力於發展自己的編舞作品,並傳承與推廣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藝術遺產。

歷年來台紀錄及近期作品

 

取自「https://www.pina-bausch.de/」

近期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両両製造聚團

吳維緯、左涵潔,兩個什麼都做的劇場雜工,在劇場一直以不同職稱交叉合作,他們是舞者是舞監是執行製作是演員是設計,這一切,就為了多在劇場待一秒鐘。這一次,希望這一秒鐘能留下更多,於是兩個人在2014成立了両両製造聚團,讓喜歡劇場的兩人可以把對劇場的愛更加超展開,以更多面向與可能性的創作走進劇場,期待劇場作為對生活、社會與人對話的有機體。

賴翃中(翃舞製作)

📣嚷編: 賴翃中,翃舞製作藝術總監,畢業於高雄左營高中舞蹈班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是一個1950年創立的古典芭蕾舞團,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與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Birmingham Royal Ballet)、北方芭蕾舞團(Northern Ballet)及蘇格蘭芭蕾舞團(Scottish Ballet)並列為英國五大主要芭蕾舞團之一。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是歐洲最重要的巡演芭蕾舞團之一,不僅在英國各地劇院演出,還參與國際巡演及特別活動演出。該舞團約有67名舞者及一個交響樂團(英國國家芭蕾交響樂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 Philha

安娜琪舞蹈劇場

成立於 2010 年,舞團名稱來自英文「Anarchy」的音譯。以當代舞蹈為主要創作形式,藉純舞蹈創作思考人與人的關係連結,亦結合科技創作深探人與科技的進退哲思。舞團以肢體的覺察為基礎,嘗試突破劇場形式,探索時間、空間、物體,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作品形式涵蓋劇場、舞蹈科技與裝置作品,近年屢獲國際各大舞蹈節、藝術節邀演。2016年獲德國舞蹈年鑑Tanz選為年度舞團之一;2019年作品《永恆的直線》獲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提名。

翃舞製作 Hung Dance

  翃舞製作,為臺灣當代舞團。成立於2017 年 5 月 5 日,由編舞家賴翃中擔任藝術總監。以『翃』字作為團名,翱翔之意。舞團以年度製作、國際共製計畫、國際巡演三個主軸為發展方向,國內外巡演至今已逾200場次。並舉辦「漂鳥舞蹈平臺」積極鼓勵青年編舞家創作及媒合國際資源。 作品以藝術總監賴翃中為核心,舞作回應人心、土地、世界、與當下;將內在情緒與外在身體狀態導入舞蹈肢體中,關懷人群及自然間的細微關係,並延伸太極元素融合當代思維,耕耘翃舞的舞蹈語彙並發展自身的舞蹈訓練系統。 短篇作品《羽人》(Birdy)投件至國際編舞大賽及藝術節,獲得13座國際獎項,足跡遍佈歐、亞、美、非洲;

漂鳥舞蹈平台(Stray Birds Dance Platform)

A dance platform for creation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o come together and for young talented people to inspire each other. 對觀眾而言,這是一個舞蹈博覽會,能一次欣賞來自10幾個國家的高品質舞作。 對世界各國的新星舞蹈藝術家而言,這是通往機會的舞台與橋樑。每年春天,他們編創獨舞或雙人舞作品,投件到漂鳥舞蹈平台(Stray Birds Dance Platform),通過激烈競爭,遴選而出就能在冬天飛到臺灣,登上舞台,是為「Selection 精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