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薰風國樂團甲辰年夏季公演
台大薰風國樂團甲辰年夏季公演
-
演出單位
台大薰風國樂團
-
演出地點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松怡廳 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
演出團隊
指揮曾維庸、演出者曾維庸、指揮李宇杰、演出者李宇杰、指揮謝博祐、演出者謝博祐、二胡潘宜臻、演出者潘宜臻、揚琴鄭昱修、演出者鄭昱修
-
內容簡介
本次音樂會主題以「臺灣」為發想,期待藉由所選曲目,穿古越今,超脫時間與空間,以音樂在聽眾心中刻畫出一幅幅生動的場景,激發心中深刻的情感。
演出者:
樂團/台大薰風國樂團
指揮/曾維庸、李宇杰、謝博祐
二胡/潘宜臻、揚琴/鄭昱修
演出曲目:
《誼之風第二號——寶島》彭修文 曲
《青空》李敏中 曲
《祈雨》關迺忠 曲
《長尾山娘》吳家榆 曲
《四月雨二胡幻想協奏曲》李哲藝 曲
《臺灣風情》關迺忠 曲
《誼之風第二號——寶島》為《誼之風》套曲中的第二首。樂曲採用臺灣福佬系民歌為素材及作曲家創作的主題寫成,分為慢板和快板兩個部分,寄託了作曲家對臺灣土地的一片情懷。慢板一開始,笙吹出了樂曲的主題,表現出對寶島山林的遐想和讚嘆,接著由琵琶奏出民歌《思想起》,音樂充滿思念、遙望的感情和對往昔的回憶。快板選用了民歌《牛犁歌》,曲調簡單活潑,描繪出人們辛勤耕作、生活的畫面。
《青空》是夏日那一大片如溪水清澈透亮、蔚藍又帶點綠的天空,艷陽充沛刺眼,躲在林蔭下頂著逆行的風,樹葉翻飛像是在說些什麼,也聽著漸鳴的夏蟬、凝視著壯闊積雨雲的卷動,光的碎片晃動著你,深吸一口氣,恍惚中又回到年少記憶中炙熱青空下的盛夏。
本作品應臺北市立國樂團委託創作,2O23年年底由任燕平指揮TCO附設青少年國樂團首演。
《祈雨》採用臺灣原住民族的歌曲簡單音調發展而成。樂曲第一段描繪天旱無雨、人們的苦難。樂曲採用「帕薩卡里亞舞曲」(Passacaglia)的手法,在一個固定的低音上以變奏的形式展開,此一固定低音旋律就來自其後的民歌旋律中。隨著鼓聲響起,祈雨儀式開始了。舞蹈的節奏愈發強烈,在高潮時響起了雷聲,雨終於降臨。音樂由小調轉入大調,甜美的旋律像是灑向土地的甘霖,也像是人們對上天的感恩。傾盆大雨中,人們再次歡慶歌舞,樂曲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長尾山娘》連雅堂撰臺灣通史於卷二十八虞衡志作練雀,記述云:「俗稱長尾山娘,翠翼朱喙,光彩照人。」一抹艷藍劃破天際,有著無比強悍的性格與高度智慧,身披華麗外衣,集正紅、亮黃、雪白、濃黑於一身,性格兇悍,為臺灣特有種動物——臺灣藍鵲,因尾長飄逸,又名長尾山娘。樂曲段落分別描述長尾山娘的各種面貌,包含成群穿梭於山林之間,優雅的飛行姿態;保護鳥巢時毫不留情的攻擊;具有強烈家庭觀念的合作互助,在生育季節,同族鳥類幫忙哺餵幼鳥的溫馨情景……等,將臺灣藍鵲的美麗、優雅、兇悍透過樂曲呈現。
《四月雨二胡幻想協奏曲》改編於2011年,本曲以三大主題貫穿,九個樂段為結構,其中包含兩段華彩樂段,以展現演奏者個人風采之段落,而曲名「幻想」一詞意指多段體曲式;作品借鑑鄧雨賢三首歌曲《四季紅》、《月夜愁》、《雨夜花》為素材,透過旋律變奏與配器改編等手法譜寫,使主題旋律發展多樣型態與律動變化。
《臺灣風情》的音樂素材取自臺灣福佬系民歌,樂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台北調〉:樂曲一開始,在熱鬧喧囂的節奏背景上,嗩吶吹出了民歌《台北調》,描寫了台北繁華的景象,中段則十分安靜。獨奏的高胡、二胡和琵琶如歌如訴,似乎是夜幕下台北的另一番景象。第二樂章〈哭調〉:樂曲選用了《哭調仔》、《宜蘭哭調》和《艋舺哭調》三首民歌,除了表現出一種對命運的無奈之外,也有如潮水暴發一般的感情渲瀉。
第三樂章〈天烏烏〉:樂曲選用了《天烏烏》和《桃花過渡》兩首民歌,創造出一種節日般氣氛。
在創作諸樂曲時,得到許常惠教授贈予《福佬系民歌》一書,受益非淺,在此特表謝意。 -
注意事項
◎演出前30分鐘進場
◎本場次同步錄影
◎建議6歲以上觀賞
◎本節目一人一票,憑票入場
◎退/換票最遲請於演出日10天前辦理,酌收票價10%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倘向主辦單位購票,退換票請洽主辦單位辦理,辦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