筦絃秘抄-華之和音與邦樂大師對話系列
筦絃秘抄-華之和音與邦樂大師對話系列
-
演出單位
華之和音
-
演出地點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
演出團隊
樂團華之和音、演出者劉穎蓉、導演劉穎蓉、演出者徐宿玶、副團長徐宿玶、演出者黃婉甄、行政總監黃婉甄、演出者潘家琳、作曲家潘家琳、演出者陳宜貞、作曲家陳宜貞、演出者陸橒、作曲家陸橒、演出者大野理津、編曲者大野理津、演出者柿堺香、演出者元永拓、作曲家元永拓
-
內容簡介
「華之和音」於2012年成立,是一個具備中國傳統音樂與日本傳統音樂(以下簡稱「邦樂」)的雙重音樂能力(bi-musicality)樂團。疫情肆虐(2020年)前劉穎蓉團長與徐宿玶副團長憑藉自身的努力與南藝大輔助的資源赴日求學,並屢獲佳績。除了不斷自我挑戰各種邦樂經典,每年仍堅持不懈地前往日本進行短期進修,並在臺灣各地展現成果。二位專業演奏者在臺透過教學及講座等方式推廣邦樂,爾後,2017年出版同名專輯《華之和音》,並開始邀請臺灣音樂院校優秀青年作曲家潘家琳教授、陳宜貞教授、傳藝金曲獎作曲家陸橒與陳宜貞副教授為日本箏與尺八譜曲,作品多受樂界好評。近年邀請日本箏青年演奏者黃婉甄擔任行政總監,樂團業務擴展至主辦多場國際邦樂大師來臺專題音樂會,並創造臺灣學子與日本大師同台的機會。日本演奏家來臺除了競演邦樂經典作品,也透過這些大師演繹臺灣作曲家的作品,達到實質層面的文化交流,使作品能有更多機會擁有臺日共演的軌跡。另,華之和音於2021年出版臺灣第一本日本箏專書《和樂南鳴》,書籍內容皆為徐宿玶副團長累積之文獻、長期研究,繼而撰寫成冊。
「歌樂」,是跨足各個時代並引領音樂潮流的重要音樂形式。其特有的人聲、歌詞以及情感溫度,直接觸動著群眾,讓音樂成為一種共鳴的媒介。相對於歌樂,「器樂」音樂雖然缺少了人聲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卻在抽象的旋律和音色中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器樂透過樂器的精湛演奏,跨越語言的限制,深刻表達情感,觸動人心深處,凸顯音樂的深遠魅力。
「管絃」作為源自傳統音樂的一環,承載著悠久的歷史,並象徵著協調和融洽。這種和諧之道不僅體現在樂器演奏技藝,更蘊含著對於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處的追求。音樂家們在不同時代秉持對傳統音樂的敬意,努力在新的時代中展現先祖們留下的音樂內涵。「華之和音」樂團在推廣日本邦樂的同時,積極將純器樂的傳統管絃之聲融入現代,探索如何在當代呈現更多元、創新且豐富的藝術體驗,這不僅是對傳統的尊重,更是對當代文化發展的回應。
2025年,華之和音將迎來世界級尺八大師柿堺香的加入,共同演繹尺八本曲。演奏家柿堺香在全球推動尺八本曲已有多年的經驗,是日本傳統音樂的傑出代表。透過這場音樂會,華之和音希望與尺八大師的合作,不僅能夠提煉傳統「管絃」的精髓,更能夠與新時代同步發展。這種多方位的理解和運用,是為了豐富當代文化,使傳統價值在時代變遷中綻放出新的光彩。這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是對音樂藝術和無形文化遺產的深刻呈現與延續。
■音樂會曲目:
尺八本曲:松巖軒鈴慕
肥後一郎:筦絃秘抄
福田蘭童:渡津海麟宮
福田蘭童(大野理津 編曲):蘭童的月草之夢
劉穎蓉:智慧之火(首演)
潘家琳:徜(首演)
元永拓:Drifting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