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時の夢
得時の夢
-
演出全長
60分鐘
-
場次時間
2025.01.05 (日) 14:30
-
演出單位
臺北木偶劇團
-
演出地點
駁二藝術特區-駁二正港小劇場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
演出團隊
演出單位臺北木偶劇團、製作人林永志、演出者林永志、編劇林乃文、導演伍姍姍、行政總監謝琼崎、演出者謝琼崎、行政助理林珈帆、音樂設計許家銘、演出者許家銘、舞台設計林昭安、燈光設計陳為安、服裝設計林玉媛、平面設計林羅伯、攝影林育全、布袋戲演師吳聲杰、布袋戲演師廖群瑋、布袋戲演師林瑞騰、布袋戲演師王祥亮、布袋戲演師李庭安、樂師林永志、樂師謝琼崎、樂師林璟丞、樂師劉士聞、樂師林宸弘、樂師周于甄
-
內容簡介
傳統戲《七俠五義》的主角人物,亂入到皇民戲《月形半平太》之中。原本打算大鬧開封,找御貓展昭比武的錦毛鼠白玉堂,被迫參與了幕末土佐勤王黨、武士半平太和坂本龍馬等的尊王攘夷運動,一起上京,由此開啟一連串跨時空的奇幻之旅。
日治時期的皇民化布袋戲在臺灣布袋戲發展中是十分有趣的一環,政治的介入使本土藝術發展有了巨大的變革,演出內容形式在政權轉變下被強硬的被迫改變。《得時の夢》取名當時請命恢復布袋戲學者黃得時,既呼應其倡議,亦暗喻布袋戲如何在時代洪流「順應天時」,發一場藝術之夢。
「夢」總是充滿奇幻,天馬行空又與現實生活交錯,如同布袋戲表演,手法千變萬化,劇情充滿想像。《得時の夢》錯亂的時空與荒誕情境,透過偶戲影射嘲諷史實和人物。
三大必看亮點
1.順應天時的藝術之夢 劇名取自日治時期「皇民化布袋戲」推動者黃得時,以夢境暗喻如何在艱難時代,起身力證布袋戲價值,順應天時發一場藝術之夢。
2.臺灣偶戲,說臺灣歷史 有別於布袋戲過往搬演多為歷史小說或神話,本劇以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為底,自問臺灣人與臺灣藝術如何應變於當代。
3.豐富多樣的演出元素 跳脫布袋戲彩樓,以開放式舞台結合金光布袋戲,展現偶戲多樣表演技巧,看見偶師如何並進傳承與創新。
劇情簡介
閒賦已久的錦毛鼠白玉堂,突然有機會上台。他立刻跳出戲籠,翻上舞台,擺起架勢,叫板,亮相,準備唱開場詩。
不料鑼鼓點始終沒響,一群奇裝異服、操著日語的人,集體狂奔起來,身後的佈景還會移動,幕後傳來西洋音樂的曲盤伴奏。這群人自稱是幕末武士月形半平太和坂本龍馬,他們正四處奔走招募義士組織勤王黨,準備上京推動「尊王攘夷」運動……。
就在白玉堂混亂到極點時,他在京城遇到了展昭時,此時展昭已經一身武士打扮,原來他們進入了一個不同的時代,在這個新時代,傳統戲已經被禁演,戲偶們如果要繼續留在台上,他們就必須變身成為「皇民」,演出新時代的「人形劇」。
御貓和錦毛鼠只好假扮皇民,混跡江湖,但禁不住各種不合時宜、滑稽荒謬的舉止,而他們也感到渾身功夫使不上勁,程式錯亂,正在進退不得之際,忽聞辯士們喊一句:「大人喝酒去了!」。
鑼鼓點立時響起,台下歡聲雷動,熟悉的北管樂重新上場,七俠五義又可以合演了!一時台上台下心意相通——這短暫的布袋戲時光,讓被監控下的「皇民」,記憶的身體性共鳴,重新湧回的一刻。
團隊介紹|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為TAIWAN TOP演藝團隊,以保存傳統偶戲表演藝術,提升偶戲表演素質,創造臺灣偶戲國際舞臺為創立宗旨,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近幾年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在不拘泥于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
製作人|林永志
編劇|林乃文
導演|伍姍姍
行政總監 |謝琼崎
行政助理 |林珈帆
音樂設計|許家銘
舞台設計|林昭安
燈光設計|陳為安
服裝設計|林玉媛
平面設計|林羅伯攝影|林育全
布袋戲演師|吳聲杰、廖群瑋、林瑞騰、王祥亮、李庭安
樂師|林永志、謝琼崎、林璟丞、劉士聞、林宸弘、周于甄
主辦/演出單位:臺北木偶劇團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注意事項
溫馨提醒開放時間:開演前30分鐘
演出全長:60分鐘
字幕語言:台語(有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