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吹笛人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大師音樂會|菲利浦‧班諾德與吹笛人音樂會

2025.08.02 (六)

2025吹笛人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大師音樂會|菲利浦‧班諾德與吹笛人音樂會

  • 演出全長

    100分鐘

  • 演出單位

    吹笛人室內樂團

  • 演出地點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 演出團隊

    樂團吹笛人室內樂團、協辦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指導文化部、演出者菲利浦‧班諾德、指揮菲利浦‧班諾德、演出者上地彩門、大提琴上地彩門、演出者徐嘉琪、鋼琴徐嘉琪、演出者馬鈺、長笛馬鈺、演出者楊慧君、長笛楊慧君、演出者廖薏賢、長笛廖薏賢、演出者馬曉珮、長笛馬曉珮

  • 內容簡介


    法國長笛學派第一人:菲利浦‧班諾德與吹笛人音樂會

    Philippe Bernold and the Joueurs de Flûte Ensemble

     

    在當代長笛演奏領域,菲利浦.班諾德(Philippe Bernold)是一位無法忽視的名字。他是長笛音樂的權威,也是語法與詩意的守護者。作為巴黎高等音樂院教授、巴黎歌劇院前首席長笛家,他所代表的不僅是一位演奏者的聲音,更是一整個時代的法蘭西長笛傳統。他的演奏,總在輕盈與精確之間尋得平衡,在古典與現代之間穿行,在每一次呼吸中重構樂句的靈魂。

     

    此場音樂會可視為班諾德的藝術信仰告白,也是一場從巴赫到韋瓦第、從古典三重奏到當代夜曲的音樂旅程。與他合作的是吹笛人室內樂團,以及鋼琴家徐嘉琪與大提琴家上地彩門,共同編織一場兼具歷史深度與演奏挑戰的聲音敘事。

     

    演出從巴赫最知名的旋律之一開場——《耶穌,世人渴望的喜悅》(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原為教會清唱劇《心、口、行為、生命》的終章合唱,此段音樂以簡潔的對位與靜謐的和聲聞名,是對信仰與安寧的頌歌。當它改編為長笛合奏版本後,音色上的透明度與共鳴變得更加純粹,展現出長笛團聲部之間的動態平衡,也為整場音樂會揭示出深沈的內在節奏。

    接續登場的是貝多芬的《三重奏》作品11。這首作品原先寫給豎笛、大提琴與鋼琴,也常以長笛代替豎笛演出。它展現了貝多芬早期創作中典型的古典形式語感與幽默感:第一樂章的奏鳴曲式嚴謹有致,中段緩板則如私語般婉約,而終章的主題變奏則帶有輕快的喜劇節奏。班諾德與上地彩門、徐嘉琪在此段合作中不僅重現古典均衡,更展現語句之間的機智對話與節奏張力,聽者幾乎可以感受到他們彼此聽與被聽的敏銳。

     

    曲目逐步走入更具現代風格的語彙。來自當代法國的作曲家紀堯姆.康奈松(Guillaume Connesson)以其作品《觸技曲—夜曲》(Toccata-Nocturne)打造出一種冷靜與火光並存的聲響場景。這部為長笛與大提琴而作的雙重奏展現強烈對比:一方面是如火舌般閃爍的節奏段落,一方面是如月光滑落的緩慢呼吸。班諾德的吹奏在此不再只是旋律的主體,而是結構性的推進者——他掌控節奏的方式如同一名建築師規劃空間,聲音的重量、亮度與密度皆有精確設計,而上地彩門的大提琴則如影隨行,支撐與糾纏。

     

    浪漫時期的韋伯三重奏作品(Trio, Op. 63)則提供一種不同的演奏維度。這首G小調三重奏樂曲兼具歌唱性與戲劇性,是浪漫時代室內樂中極少數以長笛為主角的作品之一。其第一樂章即以暗潮湧動的主題引人入勝,第二樂章的慢板則是典型的夜曲式抒情,而終章再次回到動機交錯與節奏推進的結構挑戰。班諾德在此以其代表性的法式語調與線條感,賦予旋律優雅張力,並與其他樂器形成如戲劇排練般的角色關係與張弛調度,讓這首作品重現其原初的敘事強度。

     

    節目中段也安排了對「音色結構」極為講究的古典作品——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所作的三重奏。作為巴赫家族中最具個性的一位作曲家,W.F.巴赫在這首作品中融合了對位、即興與情緒波動的特性,兩把長笛與中音長笛的配置讓聲部層次更為豐富。三位年輕長笛家馬鈺、楊慧君與廖薏賢在此展現出色的聲音分工與呼吸調和,將音樂結構如建築般展現於舞台之上。

     

    若說以上作品鋪展的是敘事,那讓.瑪麗.勒克萊爾(Jean-Marie Leclair)的《第二首娛樂曲》則是一場聲音的社交。這位18世紀法國小提琴名家筆下的音樂洋溢著宮廷舞曲節奏、法式旋律優雅與和聲輕盈,班諾德與馬曉珮搭配鋼琴與大提琴,在這段作品中營造出一種古典沙龍氣氛,使人幾乎可見路易十五時期黃金廳堂的輪廓與光影。

     

    終場安排的是音樂史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描繪之一:韋瓦第的《四季》協奏曲之《夏》(L’estate)。在這首G小調作品中,雷鳴、閃電、悶熱、蟲鳴與暴風雨接續登場,原本的小提琴主奏在改編後交由長笛詮釋,班諾德在此再次展現其精準的節奏掌控與敏銳的聲音動態。從第一樂章的黏滯緊張,到中段慢板中的不安寧靜,再到最後樂章驟雨驟止的急速戲劇節奏,這場演出不僅是一場技巧上的高峰,更是一場氣象與心象同步進行的音樂劇場。

    整場音樂會,不只是為了呈現「美」,更是一次關於風格語法、歷史視角與詮釋深度的探索。菲利浦.班諾德作為當代法國長笛學派的代表,以自身經驗與詮釋哲學,引領聽眾走過一場從聖詠、經典、浪漫至當代的長笛敘事。他的演奏如同一種書寫,不僅記錄聲音,也標示理解的邊界。而吹笛人室內樂團與合作者的參與,讓這場演出更加立體——是耳朵的盛宴,也是心靈的地圖。

     

    藝術家 Artists

    長笛︱菲利浦‧班諾德Philippe Bernold、吹笛人室内樂團

    大提琴︱上地彩門Simon Thompson

    鋼琴︱徐嘉琪


     演出曲目 Programme

    約翰.賽巴斯提安.巴赫:聖詠合唱《耶穌,世人渴望的喜悅》,選自教會清唱劇BWV 147,改編為長笛重奏

    Johann Sebastian Bach: Choral “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 from Cantata BWV 147

    演出:班諾德、吹笛人室內樂團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三重奏》降B大調,作品11

    Ludwig van Beethoven: Trio in B-flat major, Op. 11

    演出:班諾德、上地彩門、徐嘉琪

     

    紀堯姆.康奈松:《觸技曲—夜曲》為長笛與大提琴

    Guillaume Connesson: Toccata-Nocturne pour Flûte et Violoncelle

    演出:班諾德、上地彩門

     

    卡爾.馬利亞.馮.韋伯:《三重奏》G小調,作品63

    Carl Maria von Weber: Trio in G minor, Op. 63

    演出:班諾德、上地彩門、徐嘉琪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三重奏》為兩把長笛與中音長笛,G大調

    Wilhelm Friedemann Bach: Trio in G major for 2 Flutes and Alto Flute

     演出:馬鈺、楊慧君、廖薏賢

     

    讓.瑪麗.勒克萊爾:《第二首娛樂曲》為兩長笛、鋼琴與低音持續音

    Jean-Marie Leclair: 2ème Récréation de Musique for 2 Flutes, Piano and Basso Continuo

     演出:班諾德、馬曉珮、上地彩門、徐嘉琪

     

    安東尼奧.韋瓦第:《四季》協奏曲之「夏」,G小調,RV 315

    Antonio Vivaldi: Le quattro stagioni –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8, RV 315 “L’estate”

     演出:班諾德、吹笛人室內樂團、上地彩門、徐嘉琪




    更多資訊 More Info

     

    吹笛人室內樂團 粉專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3774937282

     

    主辦  |  吹笛人室內樂團

    協辦  |  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指導  |  文化部

    贊助  |  台北巿文化局、双燕樂器、TRIO MUSIC、BOIS MUSIC、豪聲樂器、展韻音樂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內容異動權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 注意事項

    開放時間:18:40開放現場取票,19:00開放場館大廳,觀眾席開放時間依當天廣播公告為準。

    演出全長:約 100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建議7歲以上觀眾欣賞。

    退/換票最遲請於演出日10天前辦理,酌收票價10%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為維護表演者及現場觀賞品質,如有遲到或中途離席狀況,請依現場工作人員指示於適當時機進場入座。

    除最後謝幕開放拍照外,演出中禁止拍照、錄影、錄音,敬請配合。

    ➢持青年席位票券者,請憑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入場,如無法出示相符證件之觀眾,節目當天現場不開放入場、亦不進行退/換票。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

則推文
尚未登入

    最新新聞

    相關演出

    同場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