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吹笛人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大師音樂會|馬特維‧德敏與吹笛人音樂會


2025吹笛人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大師音樂會|馬特維‧德敏與吹笛人音樂會
-
演出全長
100分鐘
-
演出單位
吹笛人室內樂團
-
演出地點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
演出團隊
樂團吹笛人室內樂團、協辦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演出者馬特維‧德敏、長笛馬特維‧德敏、演出者王一心、鋼琴王一心、演出者許佑佳、長笛許佑佳、演出者黃貞瑛、長笛黃貞瑛、演出者吹笛人室內樂團
-
內容簡介
國際樂壇最閃耀的長笛金星:馬特維‧德敏與吹笛人音樂會
Matvey Demin and the Joueurs de Flûte Ensemble
一位橫掃歐洲舞台的年輕巨星,親自領你穿越長笛語言的邊界。來自俄羅斯的馬特維‧德敏(Matvey Demin),被譽為當代最具未來性的長笛演奏家。他是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史上最年輕的首席長笛家,在慕尼黑ARD音樂大賽、喬治‧恩內斯庫國際大賽中屢獲大獎,以壓倒性的音樂掌控力與絕美音色驚豔歐洲。此次來台首度獨奏音樂會,他攜手鋼琴家王一心與吹笛人室內樂團,帶來一場由柴可夫斯基到霍利格、從炫技到靈魂探尋的長笛全景式展演。
這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一場聲音敘事的深度旅行:從浪漫轉化、民族主義風格、雙人對話,到極限現代音樂的孤獨試煉,德敏將以他標誌性的純淨音色與充滿張力的詮釋,揭示長笛語言在21世紀的無限可能。
本場音樂會以義大利作曲家安東尼奧.韋瓦第(Antonio Vivaldi)《四季》中的〈秋〉揭開序幕。這首F大調協奏曲描繪豐收、醉酒與狩獵三幕田園風景,本場特邀台灣年輕長笛家許佑佳擔任主奏,搭配鋼琴與吹笛人室內樂團共演。長笛在此版本中不再只是柔美象徵,而是主導整體情境的角色聲部,為整場音樂會營造一種繽紛、戲劇、極具視覺感的音響開場。
緊接而來的是全場技術難度最高的作品之一——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長笛改編版。這部原作在十九世紀曾被認為「過於炫技難演」,而今由德敏將其轉譯為長笛聲響,挑戰呼吸控制與音域張力極限。從第一樂章如星辰傾瀉般的主題開展,到第二樂章的抒情慢板、第三樂章富含俄羅斯民謠氣息的舞蹈節奏,德敏皆以驚人的精確度與情感調度將每一段旋律演繹得如歌如訴,既有歌劇咏嘆調的內涵,也有獨奏家的純粹光芒。
而臺灣的長笛天后—黃貞瑛教授,則在接續的《布拉格的回憶》中與德敏展開雙長笛的華麗對話。這首作品出自杜普勒兄弟(Karl & Franz Doppler)之手,是長笛文獻中最經典的二重協奏炫技作品之一。以波希米亞旋律為素材,融入炫技動機、輪奏技巧與戲劇節奏,這部作品既是聽覺的嘉年華,也是長笛技巧與舞台魅力的雙人舞台。德敏與黃貞瑛在節奏、音量與旋律線條上的掌控默契,展現出他們不只是共演者,更是音樂場景的共同建築師。
進入齊賓(Vladimir Tsybin)的《快板協奏曲第一號》,是德敏最為拿手的俄派經典之一。作為俄羅斯長笛學派的奠基人物,齊賓的作品兼具軍樂背景的剛毅與俄羅斯歌謠的抒情風格,旋律奔放、音型跨度大、節奏變化密集,是一首展現東歐音樂肌理與長笛演奏力道的代表作。德敏的詮釋不僅展現呼吸控制與音色細緻轉折,更讓樂曲充滿張力與建築感,展現出長笛不只是纖細聲部,更可擔當舞台焦點。
而進入現代樂章:海因茲.霍利格(Heinz Holliger)的《孤獨的長笛》(Sonate (in)Solit(air)e),這首作品為獨奏長笛而作,並非傳統意義下的奏鳴曲,而是一場聲音中的孤島旅程。此曲運用延伸技巧,如氣音、舌擊、無聲吐氣與音色碎片,探索「聲音在孤獨中如何生成與消散」。德敏不只是以極限技巧完成演奏,更在樂段之間保有如內在獨白般的心理流動——他不是演奏這首作品,而是讓聲音與沈默彼此顫動,使觀眾在每一個殘響中聽見深層的空白與詰問。
在這一場極限之後,他選擇回到柴可夫斯基筆下最具情感能量的詠嘆調之一:歌劇《尤金.奧尼金》中的〈蘭斯基詠嘆調〉。這首原為男高音演唱的樂段,在長笛與鋼琴的改編中更顯私語性質。德敏以極低音的溫柔與高音的透明將蘭斯基在決鬥前夜對命運與愛情的絕望輓歌娓娓道來,這是他個人詮釋風格最具詩意與戲劇深度的展現,也讓聽者在炫技之外,聽見真正「聲音中有人的存在」。
壓軸作品再度回到韋瓦第《四季》的最後一章〈冬〉。此作原為小提琴協奏曲,改編後由長笛擔任主奏,更顯寒風切面與凍土裂紋的音色張力。德敏與吹笛人室內樂團、王一心共同營造出音響畫面中的雪、霜、寒流與破冰,展現協奏曲的交錯動能,並將整場節目推向最終的聲音頂點。
馬特維‧德敏不僅是一位技巧精湛的演奏家,更是一位語言的開創者。他將長笛轉化為故事的講述者、心理的探測器、甚至一個跨越時代與文化的聲音使者。從韋瓦第到霍利格、從柴可夫斯基到齊賓,他在每一首作品中都投射出獨特的光譜。這場音樂會,既是一次由巨星領航的技術巡禮,更是一次對「長笛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深刻回應。
8月3日午後,邀請您與這位閃耀的長笛金星同行,在極致的音樂語言中,看見一個聲音宇宙的完整展開。
藝術家 Artists
長笛|馬特維‧德敏 Matvey Demin、吹笛人室內樂團
鋼琴|王一心
安東尼奧.韋瓦第:《四季》協奏曲之「秋」,F大調,RV 293
Antonio Vivaldi: Le quattro stagioni – Concerto No. 3 in F major, Op. 8, RV 293 “L’autunno”
演出:許佑佳、吹笛人室內樂團、王一心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作品35(改編為長笛與鋼琴)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rr. for Flute and Piano)
演出:德敏、王一心
卡爾與法蘭茲.杜普勒:《布拉格的回憶》作品24,波希米亞主題雙重協奏曲
Karl & Franz Doppler: Souvenir de Prague, Op. 24 – Duo concertant sur des motifs bohème
演出:德敏、黃貞瑛、王一心
弗拉德米爾.齊賓:《快板協奏曲第一號》為長笛與鋼琴
Vladimir Tsybin: Concert Allegro No. 1 for Flute and Piano
演出:德敏、王一心
海因茲.霍利格:《獨奏奏鳴曲組曲:孤獨的長笛》
Heinz Holliger: Sonate (in)Solit(air)e for Flute Solo
演出:德敏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蘭斯基的詠嘆調》,選自歌劇《尤金.奧尼金》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Lensky’s Aria, from “Eugene Onegin”
演出:德敏、王一心
安東尼奧.韋瓦第:《四季》協奏曲之「冬」,F小調,RV 297
Antonio Vivaldi: Le quattro stagioni –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 Op. 8, RV 297 “L’inverno”
演出:德敏、吹笛人室內樂團、王一心
更多資訊 More Info
吹笛人室內樂團 粉專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3774937282
主辦 | 吹笛人室內樂團
協辦 | 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指導 | 文化部
贊助 | 台北巿文化局、双燕樂器、TRIO MUSIC、BOIS MUSIC、豪聲樂器、展韻音樂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內容異動權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
注意事項
➢開放時間:13:40開放現場取票,14:00開放場館大廳,觀眾席開放時間依當天廣播公告為準。
➢演出全長:約 100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建議7歲以上觀眾欣賞。
➢退/換票最遲請於演出日10天前辦理,酌收票價10%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為維護表演者及現場觀賞品質,如有遲到或中途離席狀況,請依現場工作人員指示於適當時機進場入座。
➢除最後謝幕開放拍照外,演出中禁止拍照、錄影、錄音,敬請配合。
➢持青年席位票券者,請憑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入場,如無法出示相符證件之觀眾,節目當天現場不開放入場、亦不進行退/換票。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