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傑出演藝團隊成果展演-《許大砲傳奇》


屏東縣傑出演藝團隊成果展演-《許大砲傳奇》
-
演出全長
70分鐘
-
演出單位
蘇家班掌中劇坊
-
演出地點
屏東藝術館-藝術館 屏東縣屏東市和平路427號
-
演出團隊
樂團蘇家班、演出者許大砲、演出者陳阿修社、演出者阿成、演出者陳宗寶、演出者許阿順、演出者許大砲的父母、導演導演
-
內容簡介
布袋戲常演中國的歷史故事,雖然精彩,但時空長遠,因此蘇家班一直嘗試製作台灣故事,讓觀眾看戲時更有共感。為傳承與推廣精巧的布袋戲藝術,本次策畫,打破傳統框架,中青代雙主演合演,以及移動式的戲棚,多變化的舞台空間,讓視覺效果更深動活潑,並以說書人結合布袋戲偶,詮釋清乾隆年間在屏東潮州四塊厝(泗林村)的民間傳說故事。劇情大綱如下:
在清朝時期台灣屏東的四林村許阿順的家中誕生了一巨嬰,體碩,哭聲響亮,許氏父母即取名大砲,許大砲個性憨直、食量大、力氣超大、能幫忙農事,也能驅趕下山出草的原民,所以除了家裡的農事外,他阿爸也會叫他去幫鄰田處理很多農務。大砲雙眼總是充滿血絲,像紅色眼睛的巨人。沒有農務時,大砲最喜歡看著東邊的大武山,和廣陌的稻田,村里拳頭師阿成告訴大砲,內山裡的傀儡會砍人頭的,但大砲沒有被這嚇到,只是傻笑著。村民對大砲隨手採農作物充飢敢怒不敢言,畢竟他還能幫忙許多農事,但也不免抱怨,其父母甚憂慮。那時流傳著「囝仔歹藥飼,送乎傀儡仔飼」的說法,於是許阿順求助於會通靈的原民公主陳阿修社,人稱「內社媽」,「內山媽」說,大砲是天界武星下凡的,準備證得羅漢果,但一生要吃很多苦,有一天他會有神力出現,因此,不可收養他。
許大砲18歲某一天,恰逢陳毓芝家族五年大祭,也是18個大武山軍事聯盟的部落都會參與的盛典,是5年一次的重要光榮。凡屬陳毓芝家族的,早知道這天原住民會到平地出草,紛紛從巴陽庄躲避到加走庄。赤山千總衙門的平埔軍,知道這天是原住民的大出草,即便坐擁120飛騎,但手頭區區僅有50名值班的平埔戰士,無法對抗300多名原住民勇士的氣勢。許大砲因為老是愛吃村民的甘蔗,其父遂命其到庄外較遠處放牛,正當許大砲悠哉的把玩牧牛棍時,原民勇士出草大陣來到許大砲面前,大砲看到他們身著的黑衣黑裙,和內社媽穿著很像,心生熟悉,就高聲對這些勇士歡呼跳舞,但這大群青年勇士們看到大砲,卻像看到鬼一樣,只見一位紅眼巨人,手持牧牛棍四處揮舞,但也有幾位青年勇士,持刀往大砲身上砍,大砲以為他們是來玩的,把這些勇士兜著玩,讓他們撲空、跌到水田裡,青年勇士發現打不過他,這巨人又很像他們崇拜的大力山神《巴利》紛紛撤退,四塊厝因此免於屠庄的危機,陳宗寶以及四塊厝庄民,一起目睹大砲輕鬆擊退出草大軍的過程,許大砲也一時成為四塊厝的英雄,眾村民不再計較大砲食多量大的問題了。
但好景不常,某年遭遇大旱,庄內各家農作物收成不好,甚至一度出現缺糧慘況,某天大砲忍不住多吃一些存糧,結果引發村民憤怒,大砲的父母便成為眾矢之地,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於是許阿順夫婦,做了一個心痛的決定。某日,許阿順表示水井要通一下,要大砲下到水井裡去整修,大砲順從的下到井裡,許阿順痛苦的將置放在井旁的大石頭,開始一塊塊往井裡丟,許大砲突然感受到上方石塊落下,他本可用力把石頭回擊,但他發現是其父要殺他,且淚流滿面,突然大砲懂父親為何要出此下策,就放棄求生,任由父親不斷往井底丟石塊,就這樣,一塊塊石頭往井裡丟,直到把井填滿,村人雖覺不捨,但在這飢荒時期,也是百般無奈,而大砲沒有反抗,只微弱地對石頭堆上發出一句「多謝阿爸生下我」,就靜默。不久,天空起了雲霧,雷聲一響,下起大雨,井中也冒出水源來,旱象得到解決。翌日凌晨,起了大霧,四塊厝有村民傳說,好像在大霧中看到大砲巨大的身影,獨自往大武山方向走去……。於此同時,佳佐的陳宗寶,準備要前往四塊厝招攬許大砲入軍,而遠在中國處理太平天國戰場上的某位將軍,也聽聞許大砲勇退原住民出草的英勇事蹟,派人到臺灣想招攬大砲入伍,但為時已晚。
至今,那口古井還有一個大腳印存留在潮州泗林,這位善良的巨人在農業時代被犠牲的故事一直流傳著。至今,在屏東縣潮州鎮的泗林的古井邊,還有一個大腳印存留著,許大砲的傳奇故事一直流傳著。 -
注意事項
開放時間:14:10開放入場
演出全長:約70分鐘
字幕語言: 中文
演前導聆: 2分鐘
到場注意事項:演出中同步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