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屏瑤

介紹

美女作家

作品|《向光植物》《無眠》《臺北家族,違章女生》《死亡是一個小會客室》

Podcast|違章女生lalaLand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LmzWKx
Spotify: https://reurl.cc/M0xOKn

 

李屏瑤(1984年-),新北蘆洲人,小說家,劇作家,採訪者。

畢業於中山女高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1]

2016年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因有感於同志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歷經自我認同的掙扎與迷惘,期待透過提供一個不那麼悲傷的文本,幫助同志在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能夠順暢一點。[2]2017年出版劇本《無眠》。2018年以《同志百工圖》入圍台北文學年金。2019年出版散文集《台北家族,違章女生》。[3]劇本《無眠》入選牯嶺街小劇場2015年為你朗讀新銳劇本。[1]2020年起主持podcast《違章女生lalaLand》。[4] 2023-2024年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5]

 

著作

小說

[日譯版]李琴峰/譯,《向日性植物》(東京:光文社,2022)

[再版]《向光植物》(台北:時報出版,2022)

戲劇

散文

廣播節目

參考資料

  1. ^ 1.0 1.1 專訪》「你相信我吧,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鄭宜農幫李屏瑤進行變臉手術(咦). [2019-09-07]. 

  2. ^ 李屏瑤╳向光植物:我們該如何長大?. [2019-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3. ^ 【李屏瑤專欄|台北家族,違章女生】03_我的歡王時代. [2019-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4. ^ 違章女生lalaLand. [2020-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7). 

  5. ^ 國家兩廳院 NTCH. npac-ntch.org.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31)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屏瑤&oldid=80726827

過往演出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日本飛行船劇團

兒童劇劇團,2025即將演出 #小飛俠彼得潘 臺灣限定 中文配音 由日本演員 全程聽國語進行演出   客服 02-2778-5596 週一~週五8:30-17:30(例假日除外) Line ID:@warawa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

春河劇團

春天枝芽並茂萬物復甦 純淨無暇的河水滋養著生命繼續延續下去 新氣象的季節裡滾動的河水 賦予新的生命遠遠流長於將來 原名春禾劇團,創立於2000年,團長郎祖筠小姐以她多年豐富的傳媒經營累積及舞台創作、製作、表演經驗,兼以深刻女性睿智視野之舞台形象,引領劇場風騷。 2016年更名為春河劇團,並於同年5月推出舞台劇《千年婆媳夾心餅-我妻我母我丈母娘》重返演出舞台。2016-2017年間《我妻我母我丈母娘》全台巡迴25場,一票難求。2018推出經典音樂劇《愛情哇沙米》口碑加演全台17場次。2019年家庭溫馨喜劇《當我們同在一起》,全臺開心演出9場,觀眾在歡笑之餘,更多心靈的感動。 一

晃晃跨幅町

晃晃跨幅町/ Rock Rock Crafting Collective 成立宗旨為「捕捉靈光、超越邊界的當代劇場美學實驗所」。 始終追求劇場性。創作不受時空、媒材、形式和議題侷限,突破消耗性或制式的創作類型,開拓新的美學表達及創作模式;期許開放地保持活性探索與實踐,在劇場脈絡中開展文化對話,也不斷重新評估自己及生活態度。晃晃跨幅町是以技藝跨越時空、耕耘想像的超幅度之地,在無盡的時間中細究,用技藝探勘記憶的洞窟。在不斷位移的時間和空間中搖晃既有的、鬆動固有的、鑿刻存有的,捕捉一瞬即永恆。 過往演出: 2023 TNAF臺南藝術節 晃晃跨幅町《慾望街車》 資料來源:

臺灣崑劇團

關於臺灣崑劇團 【緣起】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支持下,1991至2000 年,由曾永義教授和洪惟助教授主持的「崑曲傳習計畫」,廣泛邀集中國大陸各劇團優秀的崑劇演員及教師來台教授崑曲,多年來培訓出一批專業表演者。 【創團】 為了延續此計畫的成果,2000年在洪惟助教授的帶領下,以參與該計畫的成員為基礎,組成了台灣第一個專業崑劇表演團體「臺灣崑劇團」。持續聘請中國大陸名師來台教學, 並吸收年輕演員入團學習,現有演員三十餘人,並有專業水準的伴奏樂隊。 【發展】 臺灣崑劇團行當齊全,能演劇目相當多元。這批由大陸眾多崑劇名師指導訓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