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盧亮輝(英語:Lu Liang-hui,1940年—)[1],作曲家,中國福建省永定縣人,印尼出生成長、中國大陸留學、香港工作、臺灣落腳[2][3],多次入圍金曲獎,並獲金鐘獎、金曲獎等獎項。創作許多大型國樂作品,如:《宮商角徵羽》、《春夏秋冬》、《勁飆序曲》等,作品多次被演出並廣泛流傳於兩岸三地及東南亞一帶。天津音樂學院畢業,1970年代後期移民香港,1977年至1986年任職香港中樂團全職樂師,1986年代移民臺灣,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奏組副組長及副指揮,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理教授。為台北市立國樂團、台灣國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等專業樂團創作了數量可觀的大型國樂作品。曾在中國大陸留學[2]。
生平
盧亮輝出生於印尼,祖籍中國福建省永定縣,1964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張筠青、許勇三、廖勝京等教授。1973年移居香港,並於1977年在香港中樂團擔任全職團員,並開始國樂音樂創作,為香港中樂團創作不少大型合奏作品。1986年移居台灣後,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奏組副組長及副指揮,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理教授。受台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等專業樂團邀約,創作大量的大型國樂作品,[4]深受觀眾喜愛,作品也常被選定為「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參賽曲目。[3]
音樂創作理念
盧亮輝的作品總是環繞著「情」字,有「親情」、「愛情」與「友情」等。寫「親情」的曲子如知名的《童年的回憶》,描繪兒時在印尼與家人的生活,裡頭運用了許多重複音,傳達孩童的天真活潑;而描寫「愛情」的曲子有《西子灣之戀》,為了這首樂曲還特地到西子灣,觀察情侶間的互動,把熱戀中情侶的親吻擁抱都寫進了曲子裡;寫「友情」的曲子則像香港時期的作品《陽關三疊》,運用古典的題材描寫朋友之間的情感。
盧亮輝認為「音樂要貼近民眾的心聲,才會有感染力。他在香港時喜歡上爵士樂,也喜歡聽浪漫的情歌,像是王菲的《我願意》、劉若英的《後來》,李麗芬的《愛江山更愛美人》等,盧亮輝覺得自己能從中獲得到啟發並重新學習。
盧亮輝認為自己的創作生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分別是最初的「學院派」時期,之後的「民族化」時期,現在則是進入了「自我突破」時期。不斷在作品中尋求突破與反思,並且加入更多元化的音樂元素,但也不忘傳統戲曲音樂語彙的重要性。近年來的委託創作作品中,大量的加入了戲曲元素,例如臺灣國樂團2019 年6 月首演的笙協奏曲《笙歌傳喜》,運用了大量的客家民謠作為素材,管風琴協奏曲《管風琴藝》則運用了京劇曲牌與歌仔戲唱腔。[3]
主要作品
- 民族器樂合奏曲
- 民族器樂協奏曲
得獎經歷
參考資料
- ^ 臺灣國樂團《藝號人物—盧亮輝》音樂會. [2023-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 ^ 2.0 2.1 2.2 2.3 廖詩昀. 樂如春風·樂寫臺灣 作曲家盧亮輝. 新絲路 (臺北市立國樂團). 2018, (62): 14-15 [2019-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 ^ 3.0 3.1 3.2 明, 瑩. 每個國樂人心中都有一首 盧亮輝. 傳藝Online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19-04, (第123期) [2023-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 ^ 國藝會作曲專題 盧亮輝.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3-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 ^ 【情愫】盧亮輝新曲發表暨國樂專場音樂會. 2016竹塹國樂節. [2016-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