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櫻琴
電影片是藝術創作的一環,但當AI也可以拍電影片,科技影響所及,虛擬實景戰爭氣勢萬千,深偽技術人物和聲音栩栩如生,人類在電影藝術的創作有了新的格局。在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中,我們看到各種創作的可能性,深受震撼。
日本大師黑澤明的藝術奧秘
黃導向國際友人介紹台灣藝術紀錄片
黃明川導演深耕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多年,今(2025)年(3月15日至30日)主題包括AI拍電影,當全新人工智慧、尖端科技帶來訊息和影音的組合,由手工拍出電影的工業,有了全新的改變。
不過,傳統電影拍攝手法、導演的堅持和團隊的成果,還是讓人讚嘆不已:
──日本導演黑澤明拍攝《亂》的紀錄片,3句台詞,30次NG;
──時代劇兩軍對戰,全軍戰馬一字排開,導演一令下,烏雲遮陽光,不拍了。
本次策展主題焦點之一日本,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代表片山和之在影展以中文致詞
這一段在1984至1985年錄製的黑澤明拍攝電影《亂》的紀錄片,共有150小時,由一位年輕攝影師和一位大學生錄音獨立製作出來。本次影展播放其中92分鐘。
導演河村光彥說,1984年就讀關西學院大學期間,他們獲得黑澤明製作公司許可拍攝,當時播放的設備已過時,目前只有70個小時被數位化。
深偽影片007調查命案
會場一角影迷合影
此次紀錄影展挑戰科技拍影片,英國導演Rachel Maclean大膽拍攝的一部深偽(deepfake)影片《鴨子Duck》,用AI演出OO7情報員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目睹瑪麗蓮.夢露命案和起死回生,情報員蒐集線索、擊退敵人,影像和聲音使用深偽技術,透過AI讓演員復活,影展第二週以後陸續放映,實在令人期待。
另一部由生成AI拍出的《白雲White Cloud》 在內蒙古偏遠礦區開挖稀土的現場,一位礦工分享他對生活和工作環的感想。這是由比利時跨領域藝家Emmanuel Ven der Auwera 所拍出的獨特視角,看生成AI怎麼關心戰略物資稀土!
在地紀錄片
此次國際藝術紀錄影展也提供嘉義在地紀錄片,攝影師出身的導演陳志漢貢獻了兩部在地實錄:
─醫生之嘉,老醫生的故事,嘉義有條公明路,人稱醫生街,紀錄醫者行醫的故事、醫療文化對嘉義的影響。
──雲煙過眼,追尋北社尾的菸葉足跡,紀錄1939年創建的嘉義菸廠,見證台灣菸葉產業的興衰。
另外有二則小品,紀錄嘉商管樂社的故事和鑿花保存者蔡共新藝師的故事。
誠如《鑿刻木都》的導演賴宜汎說,如何用鏡頭說故事,這些經歷教我們如何傾聽與珍惜每個故事的獨特性;細膩與真誠能傳遞情感,讓觀眾感受到故事的力量。
黃明川藝術總總監說:當下的藝術與影音完全無法迴避科技入侵的影響,但我們相信紀錄片「但從來沒有離開過人」。
讓我們期待紀錄影展後續的影片!
筆者攝於嘉義國際紀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