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烈

介紹

楊烈(1952年10月13日—),原名楊松福,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畢業於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早期為體育專校)以及泰北高中(早期為泰北中學)。台灣男藝人、同時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員。

生平
楊烈從小愛唱歌,參加歌唱比賽總是拿第一名,1970年獲得臺灣運動會游泳金牌。年輕的楊烈因生長家庭的關係,養成他為朋友兩肋插刀、重情義的個性。在一次重傷後看到年邁的父親無助的眼神,楊烈才恍然發現,自己的生命不只是要對自己負責而已,更該承歡膝下,讓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再為自己擔心難過。

轉變後的楊烈專心在歌廳駐唱英文歌曲。楊烈天生有著渾厚嘹亮的嗓音,1969年經其二哥介紹到台北市中山北路當時著名的大飯店「美琪飯店」、「中央酒店」等駐唱,展現他在西洋歌曲、日文歌唱的實力,當時他並沒有正式進入演藝圈。直至1983年,楊烈參加台視《全國歌唱名人排行榜》,脫穎而出拿下冠軍,同期的尚有大小百合、羅時豐、康雷、田希仁等人。楊烈被唱片公司相中並簽約,1984年首張唱片以歌曲《如果能夠》暴紅,隔年1986年更以《飛揚的歌手》電視專輯奪下第21屆金鐘獎「男歌星演員獎」,是中英日三聲帶歌手。1988年遠赴香港代表臺北參加亞洲電視《亞洲太平洋歌唱比賽》。楊烈也主持過電視節目,參予首部電視劇《命運的鎖鏈》演出,之後電視劇邀約不斷,從1980年出道至今成為全方位藝人。

長年來,楊烈不僅在歌壇擁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優異表現,也關心社會、積極投入公益活動,長期支持參與志工服務,育幼院、學校、路跑、晚會到消防隊等都有楊烈的足跡,以資深藝人的身份,帶動民間參與公益、關注社會。舉辦慈善演唱會,所得全部捐給一日誌工協會。

愛動物的楊烈在1982年花百萬元買屬「橫綱」級的日本土佐犬,還拍攝專輯宣傳帶。2007年起,楊烈積極投入動物保育活動,參與各種動物生命教育課程,帶領志工與助教犬到台北市區各所小學上課,於2009年組織「台北市動物生命教育發展協會」,任第一屆理事長。

2008年,楊烈從演藝界跨足廣播界,在綠色和平電台製作主持知性談話節目《台灣尚青》。2012年,楊烈代表民進黨參選臺北市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高票落選[1]。在2012年立委選舉後,楊烈展開全台巡迴演唱會,並於2012年12月14日在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藝術館演出。

 

舞台劇

資料來源 1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狂想劇場

「創作是醒著作夢」,狂想劇場以狂想為名,與社會連結,辯證與反思生活,凝聚臺灣劇場界新的創作力量。 2006 年成立,2009 年登記立案,2011年《賊變》曾入圍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劇團成立至今劇作可分為四個系列「當代新劇本」、「跨界實驗」、「文學觸發」、「紀錄劇場」等。 劇團經營以藝術總監導演廖俊凱與製作人曾瑞蘭為核心,邀請編導、設計與藝術行政等人才合作,狂想成立 18年,不斷探索劇場美學與關注社會題材,每年展演穩定,創作力旺盛,近年製作《非常上訴》、《單向封鎖》等劇作,期待提供觀眾深度多元的劇場體驗。 2024年國藝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

秘魯廣場劇團

📣嚷編:廣場劇團(Teatro La Plaza)團隊 是一個劇場創作空間,透過研究與詮釋現實,建立批判性觀點,並與社群對話。名稱 La Plaza(廣場)靈感來自一個願景——希望成為一個讓所有人自由聚集的地方,像一面鏡子般映照出人類的種種事件與經歷。 我們的使命 自 2003 年創立以來,我們致力於與社群建立連結,透過精選並製作具挑戰性、發人深省且令人驚艷的作品,激發觀眾思考。無論是新創劇本,或是經典作品的當代詮釋,我們的目標是提出關鍵問題,幫助理解我們的現實世界、動盪時代,以及人性的複雜性。 展望未來,我們的節目規劃將持續聚焦於當代議題,回應社會關切與情感需求。我們透過戲劇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表演坊 成立於1999年,是花蓮的第一個正式登記劇團。 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在火車上、荒田中、巷弄裡、餐桌上,或是博物館、飯店房間⋯等各種非典型場域, 致力於讓表演融入花蓮的每一處角落,與觀眾共同探索空間與故事的無限可能。 自2018年以後,山東野從單純的年度徵才轉向營運型發展, 創造更多機會讓在地年輕創作者參與,也讓劇場藝術更深入在地的生活。 ※2024年獲選花蓮縣傑出演藝團隊   近年作品 2024 - 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只是想回家卻被錯認成返鄉青年只好努力成為人上人》 - 考古劇場《巨人踩過那座山》 - 台語主流計畫《這酒是人聲》 - 餐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走出了劇場,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對社會冷漠、不要對世界轉身,把能分享的給有需要的人事物,改變就會從你身上發生。」—余浩瑋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與光明,「藝」術能啟發自我成為完整的人,「盟」有跨域連結、攜手努力的意涵。青藝盟選擇以劇場為媒介,啟發創造力、思考力,透過戲劇教育的真實體驗發揮藝術的魔力,啟蒙青少年自我發展,創造臺灣永續的未來。 創辦人余浩瑋於2000年踏入劇場領域,2006年創立「青藝盟(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接手辦理「花樣戲劇節」至今已屆24年,花樣最重要的意義不只是孕育人才而是陪著青少年找到自己,並理解自己、別人與社會之間的角色關係,繼而能夠擁有信念

SML 樂劇創製股份有限公司

SML樂劇創製,簡稱SML(Storytellers Musical Lab),是由臺灣音樂劇創作者林孟寰(大資)與雷昇共同創立,秉持的核心理念為:「故事」、「音樂」與「實驗精神」。 除了原創音樂劇作品由創作發想到登台製作、由小至大(S.M.L.)的孵化過程,SML更希望藉由版權音樂劇的引進製作、新媒體合作等推廣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內容產品,並為其尋找相應適當的呈現規格,探索開發臺灣音樂劇的各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