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寬

介紹

📣嚷編:丁福寬(Ding Fu-Kuan)

現任盜火劇團製作經理,參與並統籌多部劇場作品,專注以專業態度推動台灣劇場的發展。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並取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碩士學位。

製作經歷精華紀錄

🎭2012年:執行製作12th新人新視野《THE WALL》

🎭2018年:宣傳統籌盜火劇團懸疑首部曲《幽靈晚餐》

🎭2019年:製作統籌盜火劇團《混域96小時極限操演》

🎭2021年:製作人盜火劇團《哨船街漂流回憶錄》

🎭2022年:製作人何日君再來劇團《夜宴桃園》、《艾力克斯夢遊仙境》

🎭2022年:製作人不貳偶劇《戲頭》

🎭2023年:製作人盜火劇團懸疑終曲《艋舺公園殺人事件》

🎭2024年:製作人盜火劇團《誰殺了CiCi?》

🎭2024年:製作人盜火劇團《One Two Punch 痛感一擊》半場讀劇音樂會

資料來源1234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SML 樂劇創製股份有限公司

SML樂劇創製,簡稱SML(Storytellers Musical Lab),是由臺灣音樂劇創作者林孟寰(大資)與雷昇共同創立,秉持的核心理念為:「故事」、「音樂」與「實驗精神」。 除了原創音樂劇作品由創作發想到登台製作、由小至大(S.M.L.)的孵化過程,SML更希望藉由版權音樂劇的引進製作、新媒體合作等推廣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內容產品,並為其尋找相應適當的呈現規格,探索開發臺灣音樂劇的各種可能。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

EX-亞洲劇團

客家籍資深劇場人林浿安與印度籍新住民藝術家江譚佳彥於2006在苗栗跨國成立。2009年起迄今連續15年獲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原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致力於跨文化劇場創作,以風格化肢體表演、意象化視覺呈現,探索與發展當代亞洲劇場新美學。秉持「實驗」與「傳承」精神,積極透過創作落實當代劇場價值,推動藝術教育養成與播種。近年多齣製作紛紛入圍重要獎項、受邀至國際藝術節,為台灣備受矚目、風格獨具的跨文化劇團。

慢島劇團

以緩慢的島嶼為名,期許以藝術舒緩眾人生活步調;長期關注並創作在地性、議題性作品,常於非劇場空間演出。2021年起透過#妮妮的小祕密 親子偶戲,致力推廣幼兒身體界線議題。歡迎邀演。     慢島劇團曾將勞工及移工故事創作成大型歌舞劇《鐵工廠》(2013)、描述卡拉ok文化與女性生命故事的《月嬢》(2010)、也搬演過莎士比亞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環境劇場(2016|2019)。《雲裡的女人》(2018)、《高地來的男人》 (2020)讓更多人知道,桃園中壢一帶有許多雲南的移民,有別於大家所熟知到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路徑,他們另有一段曲折的在邊境求生續命的歷程。2021年舉辦慢島慢慢飛小

柏格曼劇團(FC Bergman)

自2007年起創作國際的劇場與歌劇作品,總部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柏格曼劇團成員史蒂夫.艾爾茨Stef Aerts、喬埃.阿格曼斯Joé Agemans、托馬斯.維斯特拉騰Thomas Verstraeten、瑪麗.芬克Marie Vinck 與德里斯.德.溫Dries De Win 、  約納斯.維米倫Jonas Vermeulen共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