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魯.瑪迪霖(Baru Madiljin)

介紹

蒂摩爾古薪舞集 Tjimur Dance Theatre 舞蹈總監暨編舞

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部落排灣族人,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旅居都市十二年。2009 年回到家鄉與姊姊路之.瑪迪霖一同承擔傳統文化學習與藝術分享之工作,擔任舞團舞蹈總監暨主要創作者,擅長重新架構舞蹈形式與音樂美學的想像,創作肢體源自排灣族傳統樂舞的身體律動,並在當代舞蹈身體訓練與部落文化間尋求和諧。

創團至今累積13支長篇作品《2022,bulabulay mun? 》、《​2021,kemeljang.知!所以?》、​《2019,哎~撒撒》、《2018,Calisi斜坡上的婚禮》、《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2016,在一起 2 Gather》、《2015,似不舞【s】》、《2013,Umaq.烏瑪》、《2013,Kurakuraw.舞琉璃》、《2013,Kavaluan的凝視》、《2012,kavuluan.會呼吸的森林》、《2011,kavaluan.戀念百合》、《2010,Mananigai.勇士》、《2009,kurakuraw.戀羽》。

作品曾赴歐、亞、美洲多國演出,並曾受邀參與墨西哥塞萬提斯國際藝術節、加拿大溫哥華國際舞蹈節、比利時番紅花藝術節等國際藝術節。2021 PAR People of the year 表演藝術雜誌舞蹈類年度人物。

 

(照片雲門提供)
資料來源:1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捌零零陸舞團(BOOG STUDIO)

𝗕𝗢𝗢𝗚 𝗦𝗧𝗨𝗗𝗜𝗢 舞蹈工作室 舞者培訓|精緻化小班教學|全線上約課制|客製私人課程

漂鳥舞蹈平台(Stray Birds Dance Platform)

A dance platform for creation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o come together and for young talented people to inspire each other. 對觀眾而言,這是一個舞蹈博覽會,能一次欣賞來自10幾個國家的高品質舞作。 對世界各國的新星舞蹈藝術家而言,這是通往機會的舞台與橋樑。每年春天,他們編創獨舞或雙人舞作品,投件到漂鳥舞蹈平台(Stray Birds Dance Platform),通過激烈競爭,遴選而出就能在冬天飛到臺灣,登上舞台,是為「Selection 精選作品」

安娜琪舞蹈劇場

成立於 2010 年,舞團名稱來自英文「Anarchy」的音譯。以當代舞蹈為主要創作形式,藉純舞蹈創作思考人與人的關係連結,亦結合科技創作深探人與科技的進退哲思。舞團以肢體的覺察為基礎,嘗試突破劇場形式,探索時間、空間、物體,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作品形式涵蓋劇場、舞蹈科技與裝置作品,近年屢獲國際各大舞蹈節、藝術節邀演。2016年獲德國舞蹈年鑑Tanz選為年度舞團之一;2019年作品《永恆的直線》獲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提名。

P.OR.K(瑪琳.蒙泰羅.弗雷塔斯的舞團Marlene Monteiro Freitas)

P.OR.K 是編舞家 Marlene Monteiro Freitas和朋友們一起創立的表演藝術組織。 2025年3月,弗雷塔斯與P.OR.K 來台演出《酒神有沒有派對》BACCHAE - PRELUDE TO A PURGE(2017) 巡迴檔期 MAL - Embriaguez Divina at Théatre Garônne 24 - 26.01 Toulouse

両両製造聚團

吳維緯、左涵潔,兩個什麼都做的劇場雜工,在劇場一直以不同職稱交叉合作,他們是舞者是舞監是執行製作是演員是設計,這一切,就為了多在劇場待一秒鐘。這一次,希望這一秒鐘能留下更多,於是兩個人在2014成立了両両製造聚團,讓喜歡劇場的兩人可以把對劇場的愛更加超展開,以更多面向與可能性的創作走進劇場,期待劇場作為對生活、社會與人對話的有機體。

翃舞製作 Hung Dance

  翃舞製作,為臺灣當代舞團。成立於2017 年 5 月 5 日,由編舞家賴翃中擔任藝術總監。以『翃』字作為團名,翱翔之意。舞團以年度製作、國際共製計畫、國際巡演三個主軸為發展方向,國內外巡演至今已逾200場次。並舉辦「漂鳥舞蹈平臺」積極鼓勵青年編舞家創作及媒合國際資源。 作品以藝術總監賴翃中為核心,舞作回應人心、土地、世界、與當下;將內在情緒與外在身體狀態導入舞蹈肢體中,關懷人群及自然間的細微關係,並延伸太極元素融合當代思維,耕耘翃舞的舞蹈語彙並發展自身的舞蹈訓練系統。 短篇作品《羽人》(Birdy)投件至國際編舞大賽及藝術節,獲得13座國際獎項,足跡遍佈歐、亞、美、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