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克發(LAU Kek-huat)

介紹

📣嚷編:廖克發 Lau Kek huat(馬來語) 1979年,台灣導演,在蜂鳥影像  HummingBird Production 擔任媒體藝術工作者,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是馬來西亞華裔。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並定居在台灣,目前已取得中華民國身份證。
他曾
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也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作品常探討東南亞華人歷史議題,但他的紀錄片《不即不離》(Absent Without Leave)和《還有一些樹》(The Tree Remembers)至今在馬來西亞仍受審查限制,無法播放。廖克發則將電影改為線上上映,讓大馬觀眾朋友免費收看。

作品

劇情短片

 

紀錄短片

 

紀錄長片

 

劇情長片

 

動畫長片

 

獎項紀錄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9年 第56屆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 《菠蘿蜜》 提名
2022年 第59屆金馬獎 最佳紀錄短片     《一邊星星 一邊海浪》    提名
2024年    第26屆台北電影獎      最佳紀錄片 《由島至島》 獲獎
百萬首獎 獲獎

 

引用請註明嚷嚷社,資料來源 1. 2.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

日本飛行船劇團

兒童劇劇團,2025即將演出 #小飛俠彼得潘 臺灣限定 中文配音 由日本演員 全程聽國語進行演出   客服 02-2778-5596 週一~週五8:30-17:30(例假日除外) Line ID:@warawa

柏格曼劇團(FC Bergman)

自2007年起創作國際的劇場與歌劇作品,總部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柏格曼劇團成員史蒂夫.艾爾茨Stef Aerts、喬埃.阿格曼斯Joé Agemans、托馬斯.維斯特拉騰Thomas Verstraeten、瑪麗.芬克Marie Vinck 與德里斯.德.溫Dries De Win 、  約納斯.維米倫Jonas Vermeulen共同創作  

晃晃跨幅町

晃晃跨幅町/ Rock Rock Crafting Collective 成立宗旨為「捕捉靈光、超越邊界的當代劇場美學實驗所」。 始終追求劇場性。創作不受時空、媒材、形式和議題侷限,突破消耗性或制式的創作類型,開拓新的美學表達及創作模式;期許開放地保持活性探索與實踐,在劇場脈絡中開展文化對話,也不斷重新評估自己及生活態度。晃晃跨幅町是以技藝跨越時空、耕耘想像的超幅度之地,在無盡的時間中細究,用技藝探勘記憶的洞窟。在不斷位移的時間和空間中搖晃既有的、鬆動固有的、鑿刻存有的,捕捉一瞬即永恆。 過往演出: 2023 TNAF臺南藝術節 晃晃跨幅町《慾望街車》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