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淳

介紹

王詩淳,2002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現為劇場工作者,以表演、創作、教學為主,劇種包括成人劇、兒童劇、歌舞劇、偶劇……等。
 

2025 編導作品

《三個不結婚的女人》2025 / 4
《老男孩》2025 / 4
《不親愛家人》ep.1, 2025 / 10
 

2025 演出作品

神秘演出,待開賣 2025 / 3
神秘演出,待開賣 2025 / 12
 

過往編導作品

《鬼歸代言人》影集式音樂劇
《沒有人想交作業》讀演版 Round 4
《北斗星下的大煙囪》市文化局委託創作音樂劇
《MRT-好久不見》天作之合
《陰道獨白》2012 V -Day in Taipei
《隔壁親家》音樂時代

過往演出作品

《黃金人生Crystal》、《宇宙之聲On Air》陳家聲工作室
《陰道獨白》On Stage 讀劇巡演

《大神魃-世界之夢》拾念劇集
《歐洲聯結》法國守夜人劇團共製
《跑路天使》 《公寓春光》《老闆不願透露的事》果陀劇場
《隔壁親家》 《渭水春風》音樂時代
《離家不遠》 《台北詩人》《屋簷下》《想像的孩子》動見体劇團
《 約會》《文生.梵谷》《Michael JacksonMichael Jackson》《 SMAPxSMAP 》《理查三世》莎妹劇團 
《懷疑》 《 歐洲聯結》同黨劇團、《繡糯夢》同黨劇團、國光劇團與日本橫濱能樂堂共製
《男人與女之戰爭和平》非常林奕華
《林旺爺說故事》 《捕夢的小孩》如果兒童劇團
《啞狗男人》紅潮劇集
《再見茉莉花》O劇團 
 
 
取自「https://www.instagram.com/p/DC6dYc1zGvN/?img_index=1、https://godot.org.tw/site/article/375?b=site%2Fgodot_teacher」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表演坊 成立於1999年,是花蓮的第一個正式登記劇團。 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在火車上、荒田中、巷弄裡、餐桌上,或是博物館、飯店房間⋯等各種非典型場域, 致力於讓表演融入花蓮的每一處角落,與觀眾共同探索空間與故事的無限可能。 自2018年以後,山東野從單純的年度徵才轉向營運型發展, 創造更多機會讓在地年輕創作者參與,也讓劇場藝術更深入在地的生活。 ※2024年獲選花蓮縣傑出演藝團隊   近年作品 2024 - 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只是想回家卻被錯認成返鄉青年只好努力成為人上人》 - 考古劇場《巨人踩過那座山》 - 台語主流計畫《這酒是人聲》 - 餐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

SML 樂劇創製股份有限公司

SML樂劇創製,簡稱SML(Storytellers Musical Lab),是由臺灣音樂劇創作者林孟寰(大資)與雷昇共同創立,秉持的核心理念為:「故事」、「音樂」與「實驗精神」。 除了原創音樂劇作品由創作發想到登台製作、由小至大(S.M.L.)的孵化過程,SML更希望藉由版權音樂劇的引進製作、新媒體合作等推廣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內容產品,並為其尋找相應適當的呈現規格,探索開發臺灣音樂劇的各種可能。

拾陸製作

臺灣當代魔術劇場團隊,擅長以魔術作為藝術創作手法,將神奇槓桿出另一層的美好。 2020年由魔術師與劇場創作者林陸傑於宜蘭立案,為臺灣唯一將魔術作為敘事載體,並成為劇場創作主軸的團體。近年作品專注於生命的自我認同,以真實事件解構重組,時常出現幻象和敘事並行,找尋魔術與日常生活中的情誼共感。除了神奇有趣,魔術也可以表現孤獨嗎?那魔術可不可以講述死亡?魔術的本質是神奇,然而這份魔幻卻極少被魔術師拿來使用描述人們所生活的世界,傳達除了驚喜之外的意義表達。 藝術總監林陸傑近年之魔術劇場作品,屢獲國家兩廳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泰基金會、玉山銀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等機構支持。 __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