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之弦:楊文信的穿越世紀之旅


時光之弦:楊文信的穿越世紀之旅
-
演出單位
饗響文化藝術基金會
-
演出地點
饗響文化藝術基金會-聲泊廳 雲林縣西螺鎮中山路229巷12號
-
演出團隊
演出者楊文信、大提琴家楊文信、演出者汪奕聞、鋼琴家汪奕聞
-
內容簡介
聽!大提琴在唱歌!
繼2021年大提琴家楊文信首次造訪聲泊廳後,終於等到他再續前緣。這次,他攜手鋼琴家汪奕聞,用音樂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從巴洛克到二十世紀,感受不同時代的音樂語言,刻畫出豐富多樣的風情與色彩。
上半場從經典出發,呈現巴洛克到古典時期音樂風格與曲式的演變。 從巴哈的第三號無伴奏組曲到貝多芬的第四號大提琴奏鳴曲,觀眾將聽見獨奏與二重奏間的巧妙轉換。巴哈的無伴奏組曲,是大提琴演奏者追求技藝與個人風格的試金石,作品結構嚴謹且音樂內涵深厚,充滿著挑戰;而貝多芬的第四號奏鳴曲則以高度凝練的音樂語言,讓大提琴與鋼琴之間展開緊密而富有深度的對話。
下半場則以一系列鮮少在舞台上聽見的瑰寶樂曲為亮點,包括楊文信2021年發行專輯《巴黎學院大提琴二重奏》 中所收錄的齊爾品作品。下半場先由法國作曲家的作品開場,接下來由英國、義大利與俄羅斯的作曲家,展現了從印象派的夢幻氣質到二十世紀多元元音樂風貌。布瑞基的詩意小品、皮亞蒂靈動的隨想曲、辛尼迦里亞的深情與愉悅,與齊爾品風格鮮明的《歌與舞》都讓大提琴的音色、技巧與情感展露無遺。
這場音樂會精心挑選了橫跨數個世紀的大提琴經典作品,將帶領愛樂者踏上一段獨特而深刻的音樂旅程。在楊文信與汪奕聞的精湛詮釋下,這些樂曲不僅重現了不同時代與國家的音樂風貌,更透過豐富的情感層次,期待與每位聽眾產生深刻共鳴。
【演出曲目】
巴哈:C大調第三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作品BWV 1009
J. S. Bach: Cello Suite No.3 in C major, BWV 1009
貝多芬: C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02 之1
Ludwig van 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4, Op.102 No.1
德布西:《被遺忘的意象》,第一樂章
Claude Debussy: Images oubliées, lent et doux
布瑞基:四首大提琴與鋼琴小品
Frank Bridge: Four Pieces for Cello & Piano
皮亞蒂:帕奇尼歌劇《尼俄柏》主題隨想曲,作品21
Alfredo Piatti: Capriccio Sopra Un Tema Della Niobe Di Pacini Op. 21
辛尼迦里亞:浪漫曲與幽默曲,作品16
Leone Sinigaglia: Romanza e Humoresque, Op. 16
齊爾品:歌與舞,作品84
Alexander Tcherepnin: Songs and Dances for Cello and Piano, op.84
【演出者介紹】
大提琴/楊文信
對未知的熱愛以及不懈地探索,讓楊文信成為當今最具多樣性的大提琴家之一。
作為國際間備受推崇的獨奏家,楊文信曾與眾多指揮家合作,如戴維斯爵士(Sir Colin Davis)、羅林·馬捷爾(Lorin Maazel)、楊頌斯(Mariss Jansons),並與樂團如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皇家愛樂樂團和莫斯科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此外,楊文信亦是一位備受青睞的室內樂演奏者,他以精湛的技術、深刻的表現力與高度的藝術性為聽眾帶來全新的音樂視角。
近年來,他更致力於推廣許多較不為人熟知的大提琴作品,以講座音樂會的形式,將19世紀大提琴演奏家的音樂,如塞爾維斯(Adrien François Servais)或達維多夫(Carl Yulyevich Davidow)重新帶回舞台,並將現代作曲家如賴曼(Aribert Reimann)和尹伊桑(Isang Yun)介紹給聽眾,打開了通往現代音樂的大門。
楊文信曾錄製超過30張專輯,涵蓋許多重要大提琴作品,其中並包含許多首首演錄音。此外,楊文信2005年與巴伐利亞電視台合作錄製了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被評論家譽為「一種權威詮釋」,成功地展現如何在現代樂器上,以符合歷史脈絡的方式,賦予作品全新的聲音表現。
2004年起,楊文信受聘為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大提琴教授,並定期舉辦國際大師班,培育更多大提琴音樂人才。
鋼琴/ 汪奕聞
「充滿透明感的優美音色,在嚴謹的詮釋中充分展現出了他豐富的才華」——日本《Chopin》雜誌
第六屆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銀獎暨觀眾獎得主,汪奕聞演出經歷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德國、芬蘭、義大利、日本、南韓等地之主要音樂廳。他的第一張專輯《Beethoven, Chopin & Others》於2020年秋天由德國Acousence Label發行。睽違四年, 2024年二月再度發行新專輯《Earthing安土》,錄製旅美作曲家張玹的作品。
汪奕聞合作過的樂團涵蓋歐亞美,與許多知名指揮家合作演出,並活躍於包括瑞士、荷蘭、美國、臺灣等地各大音樂節。此外,他亦是一位出色的室內樂演奏家,曾與知名音樂家如帕爾曼、五嶋綠 (Midori)、Miriam Fried、Mihaela Martin、Pamela Frank、Franz Helmerson、Laurence Lesser、Gary Hoffman、Merry Peckham、以及Borromeo、Takacs、Juilliard String Quartet等合作。擁有歐美雙博士──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最高演奏家文憑和美國西北大學音樂院音樂藝術博士,汪奕聞亦獲得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碩士、新英格蘭音樂院學士榮譽獎章。師承Matti Raekallio、Jerome Lowenthal、Russell Sherman、Wha Kyung Byun、Boris Slutsky、Alan Chow、Ewa Kupiec、劉孟捷、魏樂富。
近年來,熱衷教學的汪奕聞曾多次受國內外各大學音樂系邀請舉行大師班及教學演講。他目前為日本經紀公司Yatabe Music Associates旗下藝術家,並專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亦於臺北市立大學、輔仁大學授課。
-
注意事項
- 建議7歲以上觀眾觀賞
- 演出進行中,請勿錄影、錄音或拍照,並請關閉隨身會發出聲響或光源的電子產品
-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