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劇《長生殿》經典再製
7/1-7/31早鳥8折


崑劇《長生殿》經典再製
-
演出全長
150分鐘
-
演出單位
風城崑劇團
-
演出地點
大稻埕戲苑-九樓劇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
-
演出團隊
劇團風城崑劇團、演出者風城崑劇團
-
內容簡介
崑劇《長生殿》
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
《長生殿》為崑曲鉅作,講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此劇融合文學、音樂與表演藝術,場面宏大,情感細膩,在舞台上廣為流傳。白居易《長恨歌》描述楊貴妃的美貌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天生麗質難自棄」,唐明皇對她更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濃情蜜意的兩人,希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然而,在安史之亂、六軍嘩變的脅迫下,最終只落得「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本劇結合歷史與詩意,展現崑曲的人文與藝術價值,極具觀賞與省思意義。
◆演出時間:2025/10/8(週三)晚上7:00
◆節目長度:約150分鐘(含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臺北大稻埕戲苑9樓劇場(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9樓)
【劇情簡介】
《長生殿》為清初劇作家洪昇之代表作,取材自白居易《長恨歌》與元代《梧桐雨》,描繪唐明皇與楊貴妃一段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楊玉環進宮後深受寵愛,唐明皇更提拔她的族兄楊國忠為右相,引發朝政混亂。唐明皇偶憶舊愛梅妃,令楊妃嗔怒,後兩人在七夕夜於長生殿密誓永不分離,正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由來。
安祿山擁兵自重,與楊國忠不合,最終起兵叛亂。唐明皇攜楊貴妃與眾臣逃往蜀地,途經馬嵬驛時,禁軍將士嘩變,斬殺楊國忠,並要求誅殺楊貴妃。唐明皇雖力保,仍無力回天。貴妃為保君王安危,含淚自縊於梨樹之下,成就一段千古悲情。
楊貴妃最終被視為「紅顏禍水」,成為安史之亂的代罪羔羊,就如白居易《長恨歌》中所說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然而,政治腐敗豈能全由深宮女子承擔?此劇亦反思權力與責任的錯置。
【風城崑劇團簡介】
風城崑劇團成立於2011年,是台灣最早立案於台北以外的崑劇團,長期於各地推廣崑劇,並積極投入舊戲改編與新劇創作。主要演員習藝逾三十年,向海內外崑劇名家習得超過四十齣經典折子戲,具深厚藝術底蘊與創作實力。2015與2017年分別以《風城奇緣》與《大地之淚》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並成功搬演巡演。劇團亦長年以售票方式拓展新觀眾群,致力於傳承並活化崑曲藝術。
風城崑劇團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indyCityKunqu
【崑曲簡介】
崑曲,又稱崑山腔、水磨腔,是源自明代的古老劇種,歷史逾六百年,被譽為「百戲之母」,自清代就已有崑曲戲班在台灣演出。其音樂細膩、表演優雅,融合詩詞、歌舞與戲劇於一體,形成完善的表演體系,對後世戲曲影響深遠。
崑曲曾在造成長達二百餘年的社會性癡迷,而且人們對它的癡迷程度幾乎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著名學者余秋雨在其著作《兩個世紀的癡迷》中曾指出:「整個十七、十八世紀,基本上屬於崑曲世紀。」又說:「在藝術文化充分成熟之後有幾種群體性癡迷值得注意,第一是唐詩,第二是書法,而第三,是崑曲。唐詩、書法雖然興盛也不會出現萬眾歡騰的場面,但崑曲做到了。」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確認其藝術價值與文化地位。
【相關單位】
主辦暨演出單位:風城崑劇團
贊助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