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

介紹

吳念真,台灣的國民阿伯,綠光劇團藝術監督,全方位的創作者,是導演、作家、編劇、演員、主持人、作詞人、廣告人。1952年7月29日生於新北市瑞芳區猴硐。1997年,吳念真以廣告獲得第32屆金鐘獎,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榮獲金馬、金鐘、金曲(三金)的得主(原著劇本獎、最佳資訊節目類主持人、最佳方言作詞人獎)

導演過的舞台劇

2001年—綠光劇團—《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
2001年—綠光劇團—《青春小鳥》
2006年2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主題為「向台灣女性致敬」。
2007年12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2009年5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
2010年10月—綠光劇團—《清明時節》
2012年9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5─男性本是漂泊心情》
2013年3月—綠光劇團—《單身溫度》
2014年3月—綠光劇團—《八月,在我家》
2014年10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6-未來的主人翁》:對下一代的抱歉,或者替下一代講講他們的壓力。
2021年8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7-我是一片雲》:向辛勤的台灣女性致敬,也呈現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生活歷史。
2023年9月—綠光劇團—《人間條件8-凡人歌》[10]
2024年5月—綠光劇團—《押解 - 菜鳥警察 vs 老扒手》

寫過的舞臺劇劇本

2001年—《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
2001年—《青春小鳥》
2006年2月—《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
2007年12月—《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2009年5月—《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
2010年10月—《台灣文學劇場:清明時節》
2013年3月—《台灣文學劇場:單身溫度》
2012年《人間條件5:男性本是漂泊心情》
2014年《人間條件6:未來的主人翁》
2015年-與李明澤共編《臺灣文學劇場: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
2016年《當你轉身之後》
2018年《再會吧 北投!》
2021年《人間條件7:我是一片雲》
2023年9月《人間條件8:凡人歌》

著名的電影劇本選

1979年《香火》(吳念真創作的第一本劇本)
1979年《拒絕聯考的小子》
1982年《光陰的故事》
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
1983年《海灘的一天》
1988年《落山風》
1989年《悲情城市》
1989年《魯冰花》
1994年《多桑》(編劇、導演)

 

照片:綠光劇綠光劇團提供,張大魯攝影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狂想劇場

「創作是醒著作夢」,狂想劇場以狂想為名,與社會連結,辯證與反思生活,凝聚臺灣劇場界新的創作力量。 2006 年成立,2009 年登記立案,2011年《賊變》曾入圍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劇團成立至今劇作可分為四個系列「當代新劇本」、「跨界實驗」、「文學觸發」、「紀錄劇場」等。 劇團經營以藝術總監導演廖俊凱與製作人曾瑞蘭為核心,邀請編導、設計與藝術行政等人才合作,狂想成立 18年,不斷探索劇場美學與關注社會題材,每年展演穩定,創作力旺盛,近年製作《非常上訴》、《單向封鎖》等劇作,期待提供觀眾深度多元的劇場體驗。 2024年國藝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

秘魯廣場劇團

📣嚷編:廣場劇團(Teatro La Plaza)團隊 是一個劇場創作空間,透過研究與詮釋現實,建立批判性觀點,並與社群對話。名稱 La Plaza(廣場)靈感來自一個願景——希望成為一個讓所有人自由聚集的地方,像一面鏡子般映照出人類的種種事件與經歷。 我們的使命 自 2003 年創立以來,我們致力於與社群建立連結,透過精選並製作具挑戰性、發人深省且令人驚艷的作品,激發觀眾思考。無論是新創劇本,或是經典作品的當代詮釋,我們的目標是提出關鍵問題,幫助理解我們的現實世界、動盪時代,以及人性的複雜性。 展望未來,我們的節目規劃將持續聚焦於當代議題,回應社會關切與情感需求。我們透過戲劇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表演坊 成立於1999年,是花蓮的第一個正式登記劇團。 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在火車上、荒田中、巷弄裡、餐桌上,或是博物館、飯店房間⋯等各種非典型場域, 致力於讓表演融入花蓮的每一處角落,與觀眾共同探索空間與故事的無限可能。 自2018年以後,山東野從單純的年度徵才轉向營運型發展, 創造更多機會讓在地年輕創作者參與,也讓劇場藝術更深入在地的生活。 ※2024年獲選花蓮縣傑出演藝團隊   近年作品 2024 - 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只是想回家卻被錯認成返鄉青年只好努力成為人上人》 - 考古劇場《巨人踩過那座山》 - 台語主流計畫《這酒是人聲》 - 餐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

C MUSICAL

Care.Cure.Comfort 讓音樂劇成為一種日常,用音樂劇去照顧、療癒、撫慰現代生活裡的忙碌、疲憊與孤獨。 C MUSICAL製作,以製作與創作中文音樂劇為發展核心。推出作品包含: #不讀書俱樂部 #焢肉遇見你 #最美的一天 #傾城記 #我的上海天菜 #徽因 #小王子 #LetMeFly   共同創辦人  張芯慈Hsin-Tzu, Chang 台北人,音樂班、音樂系,背著15公斤的低音提琴走過了十來年的求學生涯,經過幾次人生跑道轉換,最終在音樂劇的世界裡找到了歸屬;希望能做出令觀眾想一看再看的音樂劇。是個韓國通。 李品濤 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