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煌

介紹

📣嚷編:陳錫煌(Chen Hsi-Huang)

陳錫煌,1931年3月19日,雙魚座。知名布袋戲操偶藝師,為臺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之長子。為台灣唯一獲得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兩項國家頭銜的傳統布袋戲師。

 

獲獎

2007年獲中華民國資深青商總會第十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2009年獲文建會頒布「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證書

2010年獲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

2011年獲文建會頒布「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證書

2012年獲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

2019年獲頒第二十三屆臺北文化獎

2020年獲頒第三十九屆行政院文化獎

 

職業經歷:

•1953年:組織「新宛然」布袋戲團,在大臺北地區巡演,享有一定名氣。

•1970年:新宛然布袋戲團解散後,回到「亦宛然」擔任二手。

•1978年:擔任「小西園」二手。

•1984年起:與李傳燦、林金鍊開始到板橋莒光國小教授布袋戲,致力於教學傳承。

•2001年:獲邀進入「台原偶劇團」工作,曾與該團多次出國巡演。

•2009年: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持續推廣布袋戲藝術。

 

主要作品:

•電影《戲夢人生》(1993年):參與演出。

•電影《多桑》(1994年):參與演出。

•電影《一隻鳥仔哮啾啾》(1997年):參與演出,並獲得第四屆長春電影節最佳男配角。

•紀錄片《紅盒子》(2018年):以其為主題的紀錄片,記錄其傳承布袋戲的歷程。

 

媒體報導:

•2019年7月9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影片「戲偶大師和他的戲偶們」(The Puppet Master and His Puppets),介紹陳錫煌致力於傳統布袋戲的傳承和吸引年輕觀眾的努力。

 

資料來源:123

 

過往演出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柏格曼劇團(FC Bergman)

自2007年起創作國際的劇場與歌劇作品,總部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柏格曼劇團成員史蒂夫.艾爾茨Stef Aerts、喬埃.阿格曼斯Joé Agemans、托馬斯.維斯特拉騰Thomas Verstraeten、瑪麗.芬克Marie Vinck 與德里斯.德.溫Dries De Win 、  約納斯.維米倫Jonas Vermeulen共同創作  

52PRO!劇團(ゴツプロ!52pro!)

下北沢を中心に芝居を上演している集団。 以下北澤為據點的劇場製作集團。 Shimokitazawa-based theater production group. ゴツプロ合同会社 成立日期: 2016年7月12日 代表: 長崎幹広 統括製作人: 塚原大助 地址: 〒155-0033 東京都世田谷區代田4丁目9番19號 日星大樓203號室 電話/傳真: 03-6379-4972 業務內容 電影、舞台劇的公演及活動策劃、製作、運營及相關承包業務 與演員、藝人、作家、導演的經紀管理相關業務 人才培訓、教育、研討會及講座等活動的策劃、

狂想劇場

「創作是醒著作夢」,狂想劇場以狂想為名,與社會連結,辯證與反思生活,凝聚臺灣劇場界新的創作力量。 2006 年成立,2009 年登記立案,2011年《賊變》曾入圍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劇團成立至今劇作可分為四個系列「當代新劇本」、「跨界實驗」、「文學觸發」、「紀錄劇場」等。 劇團經營以藝術總監導演廖俊凱與製作人曾瑞蘭為核心,邀請編導、設計與藝術行政等人才合作,狂想成立 18年,不斷探索劇場美學與關注社會題材,每年展演穩定,創作力旺盛,近年製作《非常上訴》、《單向封鎖》等劇作,期待提供觀眾深度多元的劇場體驗。 2024年國藝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

春河劇團

春天枝芽並茂萬物復甦 純淨無暇的河水滋養著生命繼續延續下去 新氣象的季節裡滾動的河水 賦予新的生命遠遠流長於將來 原名春禾劇團,創立於2000年,團長郎祖筠小姐以她多年豐富的傳媒經營累積及舞台創作、製作、表演經驗,兼以深刻女性睿智視野之舞台形象,引領劇場風騷。 2016年更名為春河劇團,並於同年5月推出舞台劇《千年婆媳夾心餅-我妻我母我丈母娘》重返演出舞台。2016-2017年間《我妻我母我丈母娘》全台巡迴25場,一票難求。2018推出經典音樂劇《愛情哇沙米》口碑加演全台17場次。2019年家庭溫馨喜劇《當我們同在一起》,全臺開心演出9場,觀眾在歡笑之餘,更多心靈的感動。 一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