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佾玲

介紹

📣嚷編:蔡佾玲(Tsai Yiling)

蔡佾玲,《我為你押韻——情歌》的維英,臺灣演員,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之後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取得表演創作碩士學位(MA Performance Making,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職業經歷:

晃晃跨幅町藝術總監:蔡佾玲擔任「晃晃跨幅町」劇團的藝術總監,該劇團致力於探索劇場的多種可能性,推出多部創新作品。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她目前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擔任助理教授,培育新一代的戲劇人才。

• 自2002年至2023年,蔡佾玲參與了近七十齣劇場公開售票演出,作品風格多元,涵蓋西方古典、通俗喜劇、寫實主義、肢體劇場、音樂劇等。

 

主要作品:

• 《我為你押韻——情歌》:飾演維英,該角色能歌善舞,甜美靈動,深受觀眾喜愛。

• 《酒神的女信徒》:在三百多位演員中脫穎而出,飾演皇后愛格薇(Agave)。

• 《葉瑪》:受導演特爾左布勒斯指定,擔任女主角。

• 《愛的落幕》:與法國編導帕斯卡·朗貝爾合作,挑戰逾六十分鐘的詩意獨白。

《妳歌》(2024):在這部劇場作品中,蔡佾玲飾演堅韌溫柔的歌者「鳳姐」,該角色深入人心,展現了她精湛的演技。

《落英》(2024):與許瑩美聯手主演的作品,於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展現了她在劇場表演上的多樣性與深度。

 

媒體報導:

• 蔡佾玲的演員訓練背景完整,從學院出發,累積十餘年的劇場演出經歷,身體裡潛藏多元的台灣文化,能融合並適應多重風格的表演語彙。

 

資料來源:12345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拾陸製作

臺灣當代魔術劇場團隊,擅長以魔術作為藝術創作手法,將神奇槓桿出另一層的美好。 2020年由魔術師與劇場創作者林陸傑於宜蘭立案,為臺灣唯一將魔術作為敘事載體,並成為劇場創作主軸的團體。近年作品專注於生命的自我認同,以真實事件解構重組,時常出現幻象和敘事並行,找尋魔術與日常生活中的情誼共感。除了神奇有趣,魔術也可以表現孤獨嗎?那魔術可不可以講述死亡?魔術的本質是神奇,然而這份魔幻卻極少被魔術師拿來使用描述人們所生活的世界,傳達除了驚喜之外的意義表達。 藝術總監林陸傑近年之魔術劇場作品,屢獲國家兩廳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泰基金會、玉山銀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等機構支持。 __

晃晃跨幅町

晃晃跨幅町/ Rock Rock Crafting Collective 成立宗旨為「捕捉靈光、超越邊界的當代劇場美學實驗所」。 始終追求劇場性。創作不受時空、媒材、形式和議題侷限,突破消耗性或制式的創作類型,開拓新的美學表達及創作模式;期許開放地保持活性探索與實踐,在劇場脈絡中開展文化對話,也不斷重新評估自己及生活態度。晃晃跨幅町是以技藝跨越時空、耕耘想像的超幅度之地,在無盡的時間中細究,用技藝探勘記憶的洞窟。在不斷位移的時間和空間中搖晃既有的、鬆動固有的、鑿刻存有的,捕捉一瞬即永恆。 過往演出: 2023 TNAF臺南藝術節 晃晃跨幅町《慾望街車》 資料來源:

SML 樂劇創製股份有限公司

SML樂劇創製,簡稱SML(Storytellers Musical Lab),是由臺灣音樂劇創作者林孟寰(大資)與雷昇共同創立,秉持的核心理念為:「故事」、「音樂」與「實驗精神」。 除了原創音樂劇作品由創作發想到登台製作、由小至大(S.M.L.)的孵化過程,SML更希望藉由版權音樂劇的引進製作、新媒體合作等推廣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內容產品,並為其尋找相應適當的呈現規格,探索開發臺灣音樂劇的各種可能。

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演職員以中生代為主, 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 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 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 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 在不拘泥于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 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 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

柏格曼劇團(FC Bergman)

自2007年起創作國際的劇場與歌劇作品,總部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柏格曼劇團成員史蒂夫.艾爾茨Stef Aerts、喬埃.阿格曼斯Joé Agemans、托馬斯.維斯特拉騰Thomas Verstraeten、瑪麗.芬克Marie Vinck 與德里斯.德.溫Dries De Win 、  約納斯.維米倫Jonas Vermeulen共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