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演戲的時候,是要用來償還的
聽他談著演員的狀態,好奇在表演以外的生活,他是什麼樣子的。他絮絮分享說出來些瑣事,原來那些不進劇場的時間,是他生活的修復期。
「每次排戲或演出期間,生活都像被擱置。帳單沒繳、房間沒整理,跟家人也很少相處。只能等沒演出的時候,一口氣補回來。」表演工作排得越密集,他與生活的連結就越容易斷裂。但他知道,這些被擱置的事,最終還是要一一拾起,「很多時候沒有表演的時間,我都拿來進行這些回顧與整頓。」這些生活裡被延後的雜事,在他眼中也是一種必要的重整。如果不趁著生活空檔整理好這些,似乎他也無法回到完整的自己。
成為演員的同時,也學會面對現實
常聽演員們談起工作的不穩定及焦慮,但林子恆卻給人一種穩定感,於是問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卻不否認自己也還是會不安。「每一年都會擔心接不到戲。很多工作都是等案子確定才冒出來,根本沒辦法提早安排。」
他較早意識到要成為劇場演員,不能只思考藝術的人生,還需面對現實的生活,他有試著為自己設下一些財務上的管理,來緩衝生活所需的必備條件。「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很容易掉進焦慮的黑洞。」
談起疫情後不少同行面臨工作量大幅縮減的情況,他不諱言也曾有過擔憂。「其實這種焦慮每一年都會發生。我們的工作模式很常是跟著案子走,要等製作確定了,才會有工作機會。很多都是當年才出現,沒辦法太早預測。」
他蠻早期就意識到要成為劇場演員,不能只思考藝術人生,還需面對現實的生活。因為如此,他早早就為自己設定了「風險管理」的準備。「多年前我就開始存款、累積可以支配的資金,這樣一來,就算某段時間工作突然減少,也不會陷入太深的焦慮。」他很清楚,演員某部份算來是較被動的職業。「演員的工作機會,多半是別人來找你。」所以他的策略是:「在這種被動之中,主動地準備好自己。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活上的準備,這是我覺得一定要做的事。」
或許不是最亮的星,但卻可以在你心裡閃很久很久
回答每道題之前,林子恆都要停頓至少30秒,要說他在思考「同樣的回答,不同的說法」,不如說這是他的習慣,他是個謹慎對待周圍人事物的人,所以他會為自己的演員生活留準備,為自己的表演繼續吸收學習擴大能力。難怪他在一眾演員裡並不算是一眼最帥丶最醒目丶或最風格化的偶像型,卻絕對是能讓角色情感留在你心裡迴盪許久,極具說服力的那種演員。
還不認識林子恆的朋友,和已經看過他好多齣戲的觀眾們,舊雨新知,請多愛護這位演員吧。下次他剛下戲時沒熱情回應地你,別桑心啊!給他點沈澱的時間與空間囉!
撰稿編輯:姜富琴
審稿編輯:姜富琴
別漏掉:📣📣四月焦點人物📣📣入場前請詳讀——林子恆使用說明書(上)
本篇為嚷嚷社「人物 Performance People Talk」主題系列文章
看更多 人物PPT 專訪報導→ 點此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