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 2025.04.14

新聞來源 | 銳傳媒

一滴匯入大海的水滴-詩人之逝!

作者: 陳慶坤
分享

【專欄】一滴匯入大海的水滴-詩人之逝! 

知名詩人李魁賢於今年1月15日辭世,享壽87歲。為表彰其對台灣詩壇的影響與貢獻,文化部呈請總統明令褒揚。4月6日文化部長李遠出席「愛是我的信仰-李魁賢追思紀念會」,並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時表示,李魁賢畢生從事新詩創作與翻譯,以詩這個世界共通的語言,為臺灣打造一條通往世界的詩路,其推動臺灣文學不懈的熱情與奉獻,將永存於臺灣這片土地上。

然而終生奉獻於台灣文學創作的詩人李魁賢辭世,卻宛若一滴匯入大海的水滴!終將為台灣人所忘記。究其原因是,在大中國主義下的台灣文化畢竟還是屬於邊陲文化;去「中國化」的呼聲成為執政者的夢魘,只能行禮如儀的為這位不世出的詩人低吟一番?

文化部長李遠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摘自文化部

文化部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整篇「褒揚令」全文字字珠璣、佶屈聱牙文字堆疊,真是令人望風喟嘆?就是沒有台灣文化主體意識倡導與褒揚。「褒揚令」只不過是一劑暫時撫慰台灣心靈的一帖狗皮膏藥,對台灣文化的凝聚與提倡,卻消逝在美好的文辭之中,李魁賢辭世宛若一滴匯入大海的水滴!令人「詫議」!

李魁賢自小熱愛文學,1953年(16歲)開始在《野風》雜誌發表詩作,超過一甲子筆耕不輟,創作橫跨小說、散文、評論、翻譯等,堪稱文學界述作最勤的文學藝術工作者。曾在2001、2003、2006年三度獲國際詩人學會(International Poets Academy)推薦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也是台灣第一位被提名諾貝爾獎的詩人;為台灣文學創作增進國際知名度可謂前無古人。

李魁賢的詩自然率真、評論質樸真誠,主張「詩人不能放棄對時代的批判,詩應植根於生活」,更認為「詩人是天生的在野代言人」。確實,詩人的任務是紀錄時代、批判時代。台灣被殖四百年,至今還不是一個國家,所以台灣還沒有屬於自我的主體文化;被殖民的福爾摩沙,至今猶然歌頌著中國「無恥」課綱,一群紅衛兵似的集團與極權主義勾結,亟欲宰制著台灣人的思考。台灣的惡夢永遠來自西邊海上的彼岸,於今為烈!

「詩人之死」無以震撼、改變台灣人的思考,台灣人依然「自願為奴」嗎!台北的天空不是台灣人的天空,而是金大班最會一夜的悵然,是異鄉殘夢的回憶與哀嘆,民主自由僅能糾葛在夾縫中喃喃自語,成為世界最危險的十字路口?

因此,在這微弱的台灣詩壇,李魁賢詩人雖然無法發揮偉大作用,宛若一滴匯入大海的水滴!但詩人召喚著台灣的靈魂,將有更多滂沱的水滴匯聚成大河,奔流出波瀾壯闊大河,匯入大海與詩人的精神合流;台灣精神更像流星在黑夜天空畫出一道璀璨光芒,永遠會留存在台灣人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