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宏征

介紹

📣嚷編:符宏征(Fu Hong-Zheng)

符宏征,馬來西亞華裔劇場導演,2006年創立動見体劇團並擔任藝術總監。 他畢業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後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深造,師從賴聲川。 符導擅長以詩意的身體景觀和多焦點拼貼敘事,創作風格獨特。 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與臺灣大學戲劇系。 

獎項

2004年: 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首獎,作品《嬉戲──Who-ga-sha-ga》,合作編劇為紀蔚然。

2003年: 新加坡《海峽時報》年度最佳整體演出獎,作品《行者漂泊——鄭和的後代》。 

2006年: 第五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獎,作品《三氯乙烷釋放體》。 

2018年: 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優秀導演獎,作品《離家不遠》。 

創作風格:

符宏征的創作題材多元,擅長以劇場召喚演者及觀者的內在精神樣態,展現對人類生命的深刻凝視。其作品以詩意的身體景觀、多焦點的拼貼敘事、凝煉極簡的舞台語言、多層次的空間意象等,構築充滿戲劇張力及超現實風格的視覺與音樂性,成為其特有的劇場美學。

 

主要作品:

•《嬉戲──Who-ga-sha-ga》:獲得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首獎。

•《行者漂泊——鄭和的後代》:獲得2003年新加坡海峽時報年度最佳整體演出獎。

•《三氯乙烷釋放體》:入選第五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獎。

•《戰+ FIGHT (1:0 PLUS)》:融合「肢體劇場」與「運動元素」,首創運動劇場作品,將運動場上的規則與戰術轉化為生活戰場中的生命敘事。


 

教育背景: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

•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碩士,專攻導演。

 

職業經歷:

•曾於九〇年代就讀台大中文系期間,投身「人子劇團」,師事陳偉誠與黃承晃,接受果陀夫斯基表演系統訓練,奠定其身體行動的劇場美學觀。

•後於國立藝術學院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師事賴聲川,並曾任「外表坊時驗團」駐團導演。

•現任教於文化大學國劇系與台灣大學戲劇系。


 

媒體報導:

•符宏征導演暢談運動戲劇《戰》,柔弱勝剛。

•執導運動劇場《戰》10週年,符宏征以桌球喻人生。

 

資料來源12  資料照 攝影 鄭敬儒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SML 樂劇創製股份有限公司

SML樂劇創製,簡稱SML(Storytellers Musical Lab),是由臺灣音樂劇創作者林孟寰(大資)與雷昇共同創立,秉持的核心理念為:「故事」、「音樂」與「實驗精神」。 除了原創音樂劇作品由創作發想到登台製作、由小至大(S.M.L.)的孵化過程,SML更希望藉由版權音樂劇的引進製作、新媒體合作等推廣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內容產品,並為其尋找相應適當的呈現規格,探索開發臺灣音樂劇的各種可能。

拾陸製作

臺灣當代魔術劇場團隊,擅長以魔術作為藝術創作手法,將神奇槓桿出另一層的美好。 2020年由魔術師與劇場創作者林陸傑於宜蘭立案,為臺灣唯一將魔術作為敘事載體,並成為劇場創作主軸的團體。近年作品專注於生命的自我認同,以真實事件解構重組,時常出現幻象和敘事並行,找尋魔術與日常生活中的情誼共感。除了神奇有趣,魔術也可以表現孤獨嗎?那魔術可不可以講述死亡?魔術的本質是神奇,然而這份魔幻卻極少被魔術師拿來使用描述人們所生活的世界,傳達除了驚喜之外的意義表達。 藝術總監林陸傑近年之魔術劇場作品,屢獲國家兩廳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泰慈善基金會、玉山銀行文教基金會、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等機構

台北新劇團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為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公亮)於1988年所發起。設立宗旨為透過國際(含兩岸)交流活動,推展台灣工商企業之經營管理、醫學研究、藝文及相關活動。現任董事長為曾志朗先生,執行長為辜懷群女士。 1991年成立京劇推廣組,在執行長辜懷群的推動下,邀請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與京劇界精英,多次推出精緻的經典好戲,並組團至歐、美、日等各國演出,於國際間宣揚傳統中華文化;連年多次赴各地偏遠學校巡演,培養戲劇人口並從事紮根工作。期間多次接受相關單位之委託,承辦多項綜合性大型表演藝術活動。 1997年成立台北新劇團,集合海內外專業青年同好,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巡迴大陸,以戲會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

📣嚷編: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1095 Migrant Workers Cultural Association)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是一個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正式成立於2022年6月,前身為「1095文史工作室」,累積了七年的移民工服務實務經驗。    使命與願景: 協會致力於搭建東南亞與台灣文化的橋樑,透過教育與文化學習,提升台灣人民對移民工議題的認識,並培力東南亞移民工的權益覺察與自主發聲,促進其在台人權。    主要服務: •東南亞沉浸式互動: 透過闖關遊戲或情境劇場,讓參與者體驗移工的工作歷程,增進理解與共鳴。 •移民工議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