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煌

介紹

📣嚷編:陳錫煌(Chen Hsi-Huang)

陳錫煌,1931年3月19日,雙魚座。知名布袋戲操偶藝師,為臺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之長子。為台灣唯一獲得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兩項國家頭銜的傳統布袋戲師。

 

獲獎

2007年獲中華民國資深青商總會第十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2009年獲文建會頒布「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證書

2010年獲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

2011年獲文建會頒布「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證書

2012年獲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

2019年獲頒第二十三屆臺北文化獎

2020年獲頒第三十九屆行政院文化獎

 

職業經歷:

•1953年:組織「新宛然」布袋戲團,在大臺北地區巡演,享有一定名氣。

•1970年:新宛然布袋戲團解散後,回到「亦宛然」擔任二手。

•1978年:擔任「小西園」二手。

•1984年起:與李傳燦、林金鍊開始到板橋莒光國小教授布袋戲,致力於教學傳承。

•2001年:獲邀進入「台原偶劇團」工作,曾與該團多次出國巡演。

•2009年: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持續推廣布袋戲藝術。

 

主要作品:

•電影《戲夢人生》(1993年):參與演出。

•電影《多桑》(1994年):參與演出。

•電影《一隻鳥仔哮啾啾》(1997年):參與演出,並獲得第四屆長春電影節最佳男配角。

•紀錄片《紅盒子》(2018年):以其為主題的紀錄片,記錄其傳承布袋戲的歷程。

 

媒體報導:

•2019年7月9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影片「戲偶大師和他的戲偶們」(The Puppet Master and His Puppets),介紹陳錫煌致力於傳統布袋戲的傳承和吸引年輕觀眾的努力。

 

資料來源:123

 

過往演出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慢島劇團

以緩慢的島嶼為名,期許以藝術舒緩眾人生活步調;長期關注並創作在地性、議題性作品,常於非劇場空間演出。2021年起透過#妮妮的小祕密 親子偶戲,致力推廣幼兒身體界線議題。歡迎邀演。     慢島劇團曾將勞工及移工故事創作成大型歌舞劇《鐵工廠》(2013)、描述卡拉ok文化與女性生命故事的《月嬢》(2010)、也搬演過莎士比亞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環境劇場(2016|2019)。《雲裡的女人》(2018)、《高地來的男人》 (2020)讓更多人知道,桃園中壢一帶有許多雲南的移民,有別於大家所熟知到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路徑,他們另有一段曲折的在邊境求生續命的歷程。2021年舉辦慢島慢慢飛小

EX-亞洲劇團

客家籍資深劇場人林浿安與印度籍新住民藝術家江譚佳彥於2006在苗栗跨國成立。2009年起迄今連續15年獲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原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致力於跨文化劇場創作,以風格化肢體表演、意象化視覺呈現,探索與發展當代亞洲劇場新美學。秉持「實驗」與「傳承」精神,積極透過創作落實當代劇場價值,推動藝術教育養成與播種。近年多齣製作紛紛入圍重要獎項、受邀至國際藝術節,為台灣備受矚目、風格獨具的跨文化劇團。

台北新劇團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為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公亮)於1988年所發起。設立宗旨為透過國際(含兩岸)交流活動,推展台灣工商企業之經營管理、醫學研究、藝文及相關活動。現任董事長為曾志朗先生,執行長為辜懷群女士。 1991年成立京劇推廣組,在執行長辜懷群的推動下,邀請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與京劇界精英,多次推出精緻的經典好戲,並組團至歐、美、日等各國演出,於國際間宣揚傳統中華文化;連年多次赴各地偏遠學校巡演,培養戲劇人口並從事紮根工作。期間多次接受相關單位之委託,承辦多項綜合性大型表演藝術活動。 1997年成立台北新劇團,集合海內外專業青年同好,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巡迴大陸,以戲會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