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汶皓

介紹

韓國濟州島網球雙打世界冠軍,創立網興 La Renaissance du Tennis 。畢業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擁有舞蹈與網球雙專長,是極具才華的多面向表演者,能演能跳還能唱。自小熱愛運動,14年的網球經歷讓他不僅在賽場上嶄露頭角,更延續這份熱情創立《La Renaissance du Tennis》網球文化復興,推廣結合網球雜耍和舞蹈網球可能性的網球表演,2020至2022年間連續三年受邀於「白晝之夜」發起和策劃網球表演賽事。

在舞台表演上,曾與多國藝術家合作,包括法國導演Christian Rizzo《伊恩症候群》及西班牙Frantics舞團在臺灣跨國共製舞蹈影像作品《14》,近期參與較顯為人知的製作如:利賀藝術節《措施》、進港浪X驚喜製造《明日俱樂部》、《微醺列車》、洪唯堯導演作品《祖母悖論》、《神不在的小鎮》、《Operation 1'71701'/ 彌》等家喻戶曉的劇場作品。汶皓在劇場、舞蹈與網球間找到交集,以創新形式將體育與藝術完美融合,展現其跨界創意與深厚實力。

 

圖片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攝影/林育全
取自「https://anncr.co/Event/EUAKAH67424」

過往演出

劇照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聚合舞 Polymer DMT

舞團介紹 聚合舞Polymer DMT是一個同時駐點在德國與臺灣的跨域創作團隊。由初期以肢體創作為主的舞蹈劇場作品,到近年來聚焦在類紀錄式的舞台創作、限地創作,結合影像與多媒體,同時也觸及兒童與青少年觀眾群。長年來經營與世界各地的藝術機構進行國際交流或長期合作。以應用劇場創作做為溝通的途徑,立足於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深度轉譯與交換,聚焦在來自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人們,如何建構共同的生活,創作多以社會議題出發,尤其是在跨文化命題下的身份探索。 近期作品 2023 身份系列三部曲《我的名字,Kim》 2021 因果之舞藝術節《Nano Giants 奈米巨人》 2021 身份系列

安娜琪舞蹈劇場

成立於 2010 年,舞團名稱來自英文「Anarchy」的音譯。以當代舞蹈為主要創作形式,藉純舞蹈創作思考人與人的關係連結,亦結合科技創作深探人與科技的進退哲思。舞團以肢體的覺察為基礎,嘗試突破劇場形式,探索時間、空間、物體,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作品形式涵蓋劇場、舞蹈科技與裝置作品,近年屢獲國際各大舞蹈節、藝術節邀演。2016年獲德國舞蹈年鑑Tanz選為年度舞團之一;2019年作品《永恆的直線》獲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提名。

捌零零陸舞團(BOOG STUDIO)

𝗕𝗢𝗢𝗚 𝗦𝗧𝗨𝗗𝗜𝗢 舞蹈工作室 舞者培訓|精緻化小班教學|全線上約課制|客製私人課程

翃舞製作 Hung Dance

  翃舞製作,為臺灣當代舞團。成立於2017 年 5 月 5 日,由編舞家賴翃中擔任藝術總監。以『翃』字作為團名,翱翔之意。舞團以年度製作、國際共製計畫、國際巡演三個主軸為發展方向,國內外巡演至今已逾200場次。並舉辦「漂鳥舞蹈平臺」積極鼓勵青年編舞家創作及媒合國際資源。 作品以藝術總監賴翃中為核心,舞作回應人心、土地、世界、與當下;將內在情緒與外在身體狀態導入舞蹈肢體中,關懷人群及自然間的細微關係,並延伸太極元素融合當代思維,耕耘翃舞的舞蹈語彙並發展自身的舞蹈訓練系統。 短篇作品《羽人》(Birdy)投件至國際編舞大賽及藝術節,獲得13座國際獎項,足跡遍佈歐、亞、美、非洲;

両両製造聚團

吳維緯、左涵潔,兩個什麼都做的劇場雜工,在劇場一直以不同職稱交叉合作,他們是舞者是舞監是執行製作是演員是設計,這一切,就為了多在劇場待一秒鐘。這一次,希望這一秒鐘能留下更多,於是兩個人在2014成立了両両製造聚團,讓喜歡劇場的兩人可以把對劇場的愛更加超展開,以更多面向與可能性的創作走進劇場,期待劇場作為對生活、社會與人對話的有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