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宏征

介紹

📣嚷編:符宏征(Fu Hong-Zheng)

符宏征,馬來西亞華裔劇場導演,2006年創立動見体劇團並擔任藝術總監。 他畢業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後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深造,師從賴聲川。 符導擅長以詩意的身體景觀和多焦點拼貼敘事,創作風格獨特。 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與臺灣大學戲劇系。 

獎項

2004年: 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首獎,作品《嬉戲──Who-ga-sha-ga》,合作編劇為紀蔚然。

2003年: 新加坡《海峽時報》年度最佳整體演出獎,作品《行者漂泊——鄭和的後代》。 

2006年: 第五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獎,作品《三氯乙烷釋放體》。 

2018年: 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優秀導演獎,作品《離家不遠》。 

創作風格:

符宏征的創作題材多元,擅長以劇場召喚演者及觀者的內在精神樣態,展現對人類生命的深刻凝視。其作品以詩意的身體景觀、多焦點的拼貼敘事、凝煉極簡的舞台語言、多層次的空間意象等,構築充滿戲劇張力及超現實風格的視覺與音樂性,成為其特有的劇場美學。

 

主要作品:

•《嬉戲──Who-ga-sha-ga》:獲得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首獎。

•《行者漂泊——鄭和的後代》:獲得2003年新加坡海峽時報年度最佳整體演出獎。

•《三氯乙烷釋放體》:入選第五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獎。

•《戰+ FIGHT (1:0 PLUS)》:融合「肢體劇場」與「運動元素」,首創運動劇場作品,將運動場上的規則與戰術轉化為生活戰場中的生命敘事。


 

教育背景: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

•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碩士,專攻導演。

 

職業經歷:

•曾於九〇年代就讀台大中文系期間,投身「人子劇團」,師事陳偉誠與黃承晃,接受果陀夫斯基表演系統訓練,奠定其身體行動的劇場美學觀。

•後於國立藝術學院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師事賴聲川,並曾任「外表坊時驗團」駐團導演。

•現任教於文化大學國劇系與台灣大學戲劇系。


 

媒體報導:

•符宏征導演暢談運動戲劇《戰》,柔弱勝剛。

•執導運動劇場《戰》10週年,符宏征以桌球喻人生。

 

資料來源12  資料照 攝影 鄭敬儒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

秘魯廣場劇團

📣嚷編:廣場劇團(Teatro La Plaza)團隊 是一個劇場創作空間,透過研究與詮釋現實,建立批判性觀點,並與社群對話。名稱 La Plaza(廣場)靈感來自一個願景——希望成為一個讓所有人自由聚集的地方,像一面鏡子般映照出人類的種種事件與經歷。 我們的使命 自 2003 年創立以來,我們致力於與社群建立連結,透過精選並製作具挑戰性、發人深省且令人驚艷的作品,激發觀眾思考。無論是新創劇本,或是經典作品的當代詮釋,我們的目標是提出關鍵問題,幫助理解我們的現實世界、動盪時代,以及人性的複雜性。 展望未來,我們的節目規劃將持續聚焦於當代議題,回應社會關切與情感需求。我們透過戲劇

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演職員以中生代為主, 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 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 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 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 在不拘泥于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 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 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  

春河劇團

春天枝芽並茂萬物復甦 純淨無暇的河水滋養著生命繼續延續下去 新氣象的季節裡滾動的河水 賦予新的生命遠遠流長於將來 原名春禾劇團,創立於2000年,團長郎祖筠小姐以她多年豐富的傳媒經營累積及舞台創作、製作、表演經驗,兼以深刻女性睿智視野之舞台形象,引領劇場風騷。 2016年更名為春河劇團,並於同年5月推出舞台劇《千年婆媳夾心餅-我妻我母我丈母娘》重返演出舞台。2016-2017年間《我妻我母我丈母娘》全台巡迴25場,一票難求。2018推出經典音樂劇《愛情哇沙米》口碑加演全台17場次。2019年家庭溫馨喜劇《當我們同在一起》,全臺開心演出9場,觀眾在歡笑之餘,更多心靈的感動。 一

C MUSICAL

Care.Cure.Comfort 讓音樂劇成為一種日常,用音樂劇去照顧、療癒、撫慰現代生活裡的忙碌、疲憊與孤獨。 C MUSICAL製作,以製作與創作中文音樂劇為發展核心。推出作品包含: #不讀書俱樂部 #焢肉遇見你 #最美的一天 #傾城記 #我的上海天菜 #徽因 #小王子 #LetMeFly   共同創辦人  張芯慈Hsin-Tzu, Chang 台北人,音樂班、音樂系,背著15公斤的低音提琴走過了十來年的求學生涯,經過幾次人生跑道轉換,最終在音樂劇的世界裡找到了歸屬;希望能做出令觀眾想一看再看的音樂劇。是個韓國通。 李品濤 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