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有個好萊塢 Classical Music in Hollywood


古典,有個好萊塢 Classical Music in Hollywood
-
演出單位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
-
演出團隊
樂團璀璨樂集、演出者楊千瑩、鋼琴楊千瑩、演出者歐之瑀、小提琴歐之瑀、演出者翁鈺婷、小提琴翁鈺婷、演出者呂超倫、大提琴呂超倫
-
內容簡介
節目簡介
本場音樂會將由璀璨樂集帶來康果爾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 1897~1957)所作,為了左手鋼琴和弦樂的四重奏,《組曲,作品23》。康果爾德是古典音樂與電影音樂領域的先驅之一,他成功地將嚴肅音樂與大銀幕結合,為好萊塢電影配樂奠定了標誌性的風格。
奧地利作曲家康果爾德,是古典音樂界第一位成功將創作與大銀幕電影結合的作曲家。在二次大戰前康果爾德移居美國,並開始他在好萊塢創作電影音樂的生涯,從1935年起他配樂的第一部電影「仲夏夜之夢」,大獲成功,並持續活躍至1956年過世之前。本次演出的鋼琴四重奏,是為了在大戰中失去右手的鋼琴家保羅.維根斯坦所作,作曲技法創新且迷人,結合了電影音樂的氣氛營造,每一個樂器的技法和音色變化,發揮得淋漓盡致。
《組曲,作品23》中,充滿戲劇性的情感對比,既展現了戰爭的悲劇,也流露出一絲荒誕與諷刺。康果爾德透過豐富的音響與創新的和聲語言,將傳統技法與現代音樂理念完美結合,挑戰演奏者的技巧極限,並給予觀眾深刻的聆聽體驗。本場音樂會另外選了康果爾德的歌劇「死亡之城」裡的詠嘆調、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和多首令人耳熟能詳的電影配樂。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些充滿畫面感的古典音樂!
演出曲目
德布希:月光
Debussy: Clair de Lune
鋼琴/楊千瑩
康果爾德:瑪莉葉塔之歌,作品12
Korngold: "Marietta's Lied" Op. 12
小提琴/歐之瑀
鋼琴/楊千瑩
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
Tchaikovsky: From Six Romances,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小提琴/翁鈺婷
大提琴/呂超倫
鋼琴/楊千瑩
約翰.威廉斯:辛德勒的名單
John Williams: Schindler's List
小提琴/歐之瑀
鋼琴/楊千瑩
尼諾.洛塔:〈愛的主題曲〉選自《教父》
Nino Rota: Love Theme from "The Godfather"
大提琴/呂超倫
鋼琴/楊千瑩
中場休息
康果爾德:寫給左手鋼琴、兩把小提琴與大提琴的組曲,作品23
Korngold: Suite for Left Hand Piano and Strings, Op. 23
I. 前奏曲和賦格 Präludium und Fuge
II. 圓舞曲 Walzer
III. 怪誕的 Groteske
IV. 歌謠 Lied
V. 輪旋曲-終曲 Rondo - Finale
小提琴/歐之瑀、翁鈺婷
大提琴/呂超倫
鋼琴/楊千瑩
璀璨樂集 演出者介紹
鋼琴家/楊千瑩
留俄鋼琴家楊千瑩,是台灣優秀且活躍的鋼琴演奏家。俄羅斯國立莫斯科音樂學院(Moscow State Tchaikovsky Conservatory) 鋼琴演奏博士班畢業,現為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
四歲啟蒙,六歲跟隨美裔鋼琴家David Saidenberg習琴,先後畢業於台北市古亭國小、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師承李富美、蔡奎一、陳美鸞、魏樂富教授。2003年進入俄羅斯國立莫斯科音樂學院就讀,師事傳奇鋼琴家Yakov Flier門生Yury Hayrapetyan。另跟隨指揮家Alexander Rudin學習室內樂。留俄期間除在俄國各地演出之外,2005年獲推薦參加華沙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亦獲邀在波蘭舉辦獨奏會。2005年參加以色列Tel-Hai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並獲得Tel-hai音樂節紀念者獎學金、2006年參加芬蘭Suolahti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國際音樂節、2007年參加赫爾辛基國際鋼琴大賽,赫爾辛基日報樂評讚為「觸鍵輕巧優雅、音色圓潤豐滿」。
回國以來定期舉辦獨奏會。2020「聽見貝多芬」演出貝多芬最後五首鋼琴奏鳴曲,紀念貝多芬250週年冥誕。2022於台北國家演奏廳、高雄衛武營演奏廳演出「解構巴赫」鋼琴獨奏會,完整呈現平均律曲集第一冊-這場演出邀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新銳藝術家巴梅莉 (Maria Barban) 合作,展出其最新畫作。
自2018年起,擔任新加坡國際古典鋼琴大賽台灣賽區藝術總監,辦理了三屆鋼琴比賽。2020年2月,獲邀擔任Maestro Art國際大師藝術節講座師資。
小提琴家/歐之瑀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小提琴演奏碩士及最高演奏文憑 (Postgraduale) 五歲啟蒙,師事謝中平及林克昌教授和Prof. Edward Zienkowski。
留歐期間與指揮家Uroš Lajovic於Wiener Konzerthaus演出 Giovanni Bottesini 給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之雙協奏曲,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 和Pazifik Jugendorchester Wien於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布拉姆斯廳演出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擔任獨奏之一。留學期間獲得奧地利國家優秀人才獎學金,畢業後考取維也納成立逾百年交響樂團Tonkuenstler Orchestra 終身職,擔任第二小提琴助理首席隨團巡迴歐亞。曾應邀於 Wien Modern、Lange Nacht der Musik、北京現代音樂節及上海音樂節與室內樂團 die Reihe 以及 ensemble des xx. jahrhundert一同演出,於中國南京、杭州兩地大學音樂系舉辦獨奏大師班。在第12屆國際威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中,樂評形容她的演奏風格:豐沛巧思,技巧精湛。於奧地利Pörtschach國際布拉姆斯室內樂比賽進入決賽。2019年回國後致力於演出及教學。受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邀請在鄧雨賢紀念音樂會演出。 並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於台北國家演奏廳、台中國家歌劇院以及高雄文化局音樂館三場個人獨奏會巡演。2023 獲台北市文化局贊助於台北國家演奏廳舉行《純粹》系列的個人獨奏會。
小提琴家/翁鈺婷
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mdw) 小提琴演奏碩士,師事前維也納愛樂首席Prof. Rainer Küchl,及助教Ortwin Ottmaier。取得碩士文憑後,考上德國紐倫堡交響樂團的小提琴實習職位,並獲得兩年合約,累積了豐富的職業樂團經驗。留學期間亦熱衷於室內樂演 出,鋼琴三重奏的音樂會錄音榮獲奧地利廣播電台播出,弦樂四重奏亦獲邀於奧地利總理官邸演出。樂團方面,2016年有幸由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率領魏本交響於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以及阿姆斯特丹皇家愛樂與指揮畢契科夫的特別合作演出。同年考取德國青年愛樂成員,並曾擔任第二小提琴副首席。參與的音樂節及大師班包括:德國孟德爾頌音樂節,奧地利Allegro音樂節,以及維也納大師班等接受了多位小提琴家指導,包含Pavel Vernikov, Christian Altenburger, Benjamin Schmid, Tana Becker-Bender, Christoph Schickedanz。回台後致力於演出與教學,2021年於文水藝術中心舉辦『傳承˙分享』獨奏會、2022年獲選『巴赫新聲』於巴赫廳舉辦獨奏會等。目前任教於新北市立高中音樂班。
大提琴家/呂超倫
1997年他在美國卡內基獨奏會廳演出之後,被紐約樂評季刊和具權威性的弦樂雜誌讚賞為『極為優秀的大提琴家…擁有真正的音樂性….能準確的抓住各個樂派的精髓…具有舞台溝通魅力』的呂超倫,經過茱莉亞音樂院多年專業訓練,以及耶魯、哈佛人文藝術的薰染,長期以來他試圖傳達音樂多樣的可能性。除了2009年極為成功的世界運動會閉幕典禮獨奏,亦參與國片電影「海角七號」大提琴配樂並與國家國樂團演出「臥虎藏龍」大提琴協奏曲。
2005年台北兒童藝術季中,他籌劃了一齣『大提琴流浪記』,以兒童音樂劇的形式,啟發小朋友們對音樂的欣賞,邀演單位包括台北國際花會博覽會與高雄市衛武營。2009年受邀到美國UCLA與芝加哥文化中心演出。2012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協奏布拉姆斯雙協奏曲。2015年於國家演奏廳演奏巴哈無伴奏全集。2017年受邀到沖繩科技大學演出,受邀擔任第69屆香港校際音樂節比賽主審,並與台北市表演藝術中心擴散計畫活動合作成立親子音樂表演團 「唱遊寶貝」,將音樂帶到有三歲以下孩童的家中。 2018年舉辦茱莉亞校友三重奏音樂會巡迴。 2019年他與名吉他家Rene Izquierdo受邀到ALTAMIRA國際吉他研討會於香港以及深圳演出二重奏,同年他邀請前柏林愛樂中提琴首席Mate Szucs來台演出室內樂並於十月受邀到德國柏林愛樂室內樂廳演出。
呂超倫生於高雄。6 歲開始習琴,14歲時保送至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先修班,1997年取得茱莉亞學士後,1999年取得耶魯大學碩士,2001年獲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邀請為訪問學者。他獲頒獎項包括耶魯大學Aldo Parisot獎、兩廳院樂壇新秀、紐約Great Neck音樂比賽第一名、林肯中心青年室內樂比賽。現任台北愛樂室內樂坊藝術總監,並且是愛樂三人行與隨想室內樂團大提琴家。已發行個人專輯包括春.朝日和、琶音琴以及三人舞。
-
注意事項
- 開放時間:本場館於演出30分鐘前開放入館,觀眾席將於演出 10 分鐘前開放進場;請按入館序號依序入場、自由入座。
- 觀眾席內禁止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