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帢亞・阿塔瑪(Wichaya Artamat)

介紹

art and media worker 🚬🍀💚 #420

維帢亞・阿塔瑪(Wichaya Artamat)是「For What Theatre」劇團的一員,原本大學主修電影,但因為對表演深深著迷,於是踏入劇場世界。他在2008年擔任曼谷劇場節的project coordinator ,開始了他的劇場之旅。2009年,他加入「New Theatre Society」,在這段期間,他發展出多樣實驗性形式與非傳統劇場手法,逐漸被認可為一位創意十足的導演。

維帢亞特別對社會如何透過特定日子記住或忘記歷史感到興趣。他在2011年共同創立了「For What Theatre」,同時也是「Sudvisai Club」以及「Collective Thai Scripts」的成員之一。

他的作品連續兩年(2014-2015)獲得泰國國際劇評人協會(IATC)頒發的最佳戲劇獎。他的國際經歷則始於擔任岡田利規的《渴望》助理導演,該作品巡演至曼谷、巴黎和東京。而他的代表作《這首歌爸爸曾經唱過(三個五月的日子)》自2019年在比利時「Kunstenfestivaldesarts」歐洲首演後,更讓他走向國際,在歐洲、亞洲乃至全球巡演和創作。

 

《捉迷藏》(尋找導演的七個那個)原題名為“Juggle & Hide (Seven Whatchamacallits in Search of a Director)” 。

過往演出

多媒體影音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走出了劇場,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對社會冷漠、不要對世界轉身,把能分享的給有需要的人事物,改變就會從你身上發生。」—余浩瑋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與光明,「藝」術能啟發自我成為完整的人,「盟」有跨域連結、攜手努力的意涵。青藝盟選擇以劇場為媒介,啟發創造力、思考力,透過戲劇教育的真實體驗發揮藝術的魔力,啟蒙青少年自我發展,創造臺灣永續的未來。 創辦人余浩瑋於2000年踏入劇場領域,2006年創立「青藝盟(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接手辦理「花樣戲劇節」至今已屆24年,花樣最重要的意義不只是孕育人才而是陪著青少年找到自己,並理解自己、別人與社會之間的角色關係,繼而能夠擁有信念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SML 樂劇創製股份有限公司

SML樂劇創製,簡稱SML(Storytellers Musical Lab),是由臺灣音樂劇創作者林孟寰(大資)與雷昇共同創立,秉持的核心理念為:「故事」、「音樂」與「實驗精神」。 除了原創音樂劇作品由創作發想到登台製作、由小至大(S.M.L.)的孵化過程,SML更希望藉由版權音樂劇的引進製作、新媒體合作等推廣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內容產品,並為其尋找相應適當的呈現規格,探索開發臺灣音樂劇的各種可能。

春河劇團

春天枝芽並茂萬物復甦 純淨無暇的河水滋養著生命繼續延續下去 新氣象的季節裡滾動的河水 賦予新的生命遠遠流長於將來 原名春禾劇團,創立於2000年,團長郎祖筠小姐以她多年豐富的傳媒經營累積及舞台創作、製作、表演經驗,兼以深刻女性睿智視野之舞台形象,引領劇場風騷。 2016年更名為春河劇團,並於同年5月推出舞台劇《千年婆媳夾心餅-我妻我母我丈母娘》重返演出舞台。2016-2017年間《我妻我母我丈母娘》全台巡迴25場,一票難求。2018推出經典音樂劇《愛情哇沙米》口碑加演全台17場次。2019年家庭溫馨喜劇《當我們同在一起》,全臺開心演出9場,觀眾在歡笑之餘,更多心靈的感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