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帢亞・阿塔瑪(Wichaya Artamat)

介紹

art and media worker 🚬🍀💚 #420

維帢亞・阿塔瑪(Wichaya Artamat)是「For What Theatre」劇團的一員,原本大學主修電影,但因為對表演深深著迷,於是踏入劇場世界。他在2008年擔任曼谷劇場節的project coordinator ,開始了他的劇場之旅。2009年,他加入「New Theatre Society」,在這段期間,他發展出多樣實驗性形式與非傳統劇場手法,逐漸被認可為一位創意十足的導演。

維帢亞特別對社會如何透過特定日子記住或忘記歷史感到興趣。他在2011年共同創立了「For What Theatre」,同時也是「Sudvisai Club」以及「Collective Thai Scripts」的成員之一。

他的作品連續兩年(2014-2015)獲得泰國國際劇評人協會(IATC)頒發的最佳戲劇獎。他的國際經歷則始於擔任岡田利規的《渴望》助理導演,該作品巡演至曼谷、巴黎和東京。而他的代表作《這首歌爸爸曾經唱過(三個五月的日子)》自2019年在比利時「Kunstenfestivaldesarts」歐洲首演後,更讓他走向國際,在歐洲、亞洲乃至全球巡演和創作。

 

《捉迷藏》(尋找導演的七個那個)原題名為“Juggle & Hide (Seven Whatchamacallits in Search of a Director)” 。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演職員以中生代為主, 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 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 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 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 在不拘泥于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 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 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

📣嚷編: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1095 Migrant Workers Cultural Association)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是一個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正式成立於2022年6月,前身為「1095文史工作室」,累積了七年的移民工服務實務經驗。    使命與願景: 協會致力於搭建東南亞與台灣文化的橋樑,透過教育與文化學習,提升台灣人民對移民工議題的認識,並培力東南亞移民工的權益覺察與自主發聲,促進其在台人權。    主要服務: •東南亞沉浸式互動: 透過闖關遊戲或情境劇場,讓參與者體驗移工的工作歷程,增進理解與共鳴。 •移民工議題探索

拾陸製作

臺灣當代魔術劇場團隊,擅長以魔術作為藝術創作手法,將神奇槓桿出另一層的美好。 2020年由魔術師與劇場創作者林陸傑於宜蘭立案,為臺灣唯一將魔術作為敘事載體,並成為劇場創作主軸的團體。近年作品專注於生命的自我認同,以真實事件解構重組,時常出現幻象和敘事並行,找尋魔術與日常生活中的情誼共感。除了神奇有趣,魔術也可以表現孤獨嗎?那魔術可不可以講述死亡?魔術的本質是神奇,然而這份魔幻卻極少被魔術師拿來使用描述人們所生活的世界,傳達除了驚喜之外的意義表達。 藝術總監林陸傑近年之魔術劇場作品,屢獲國家兩廳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泰基金會、玉山銀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等機構支持。 __

狂想劇場

「創作是醒著作夢」,狂想劇場以狂想為名,與社會連結,辯證與反思生活,凝聚臺灣劇場界新的創作力量。 2006 年成立,2009 年登記立案,2011年《賊變》曾入圍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劇團成立至今劇作可分為四個系列「當代新劇本」、「跨界實驗」、「文學觸發」、「紀錄劇場」等。 劇團經營以藝術總監導演廖俊凱與製作人曾瑞蘭為核心,邀請編導、設計與藝術行政等人才合作,狂想成立 18年,不斷探索劇場美學與關注社會題材,每年展演穩定,創作力旺盛,近年製作《非常上訴》、《單向封鎖》等劇作,期待提供觀眾深度多元的劇場體驗。 2024年國藝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