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能安

介紹

宮能安(1988年10月21日),躍演團員/演員/演講者/斜槓出了一本書,各項工作邀約歡迎直接私訊粉專。高雄人,台灣男演員、舞台劇演員、作家、表演藝術老師,現為音樂劇劇團「躍演」團員。畢業於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曾任職於教職,相當關注親子教育、性別平等、霸凌等各項台灣社會議題,創作出獨立單然演說式劇場《地球人遇見小王子》[1],2016年巡迴至今已逾700場次,於2020年出版《致無法拒絕長大的我們》[2]一書。

 

作品

舞台劇

年度       劇團/單位 劇名 飾演 作者/編劇  導演  
2011 白開水劇團 《收信快樂》 李政國 單承佢 楊順宇  
2013 白開水劇團 《甘草症候群》 宮念祖、老管家   楊順宇     
2013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蛙靠部落》[7]     鄭嘉音
2014 唱歌集音樂劇場 《Miss Taiwan2014》        
2014 戲盒劇團 《小偶三》     杜思慧
2016 大事件劇場 《零地點》 林群浩 伊格言 林羣翊  
2017 躍演 《DAYLIGHT》[8] 林哲志 陳彥瑋 曾慧誠  
2018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
《簡吉奏鳴曲》
-零落成泥香如故
蔡孝乾 周慧玲  李小平  
2019 躍演 《未命名_0927》 楷霖   蔡格爾  
2019 非常林奕華 《梁祝的繼承者們》     林奕華
2019 躍演     《釧兒》   梁越玲 曾慧誠
2022 唱歌集音樂劇場 《今晚,我想來點》 亞哥 高天恒
符沁瑜
 
2023 四喜坊劇集 《沒有臉的娃娃》 王克強、佐藤先生  王悅甄 張仰瑄   
2023、
2024

躍演

《勸世三姊妹》[9]

小妹宋國豪

詹傑

曾慧誠

 

劇集

年度           播出頻道                      劇名                      飾演              角色類別      導演        
2013 台視主頻
八大綜合台
愛的生存之道 健身房小偷 客串 李青蓉
2020 大愛電視 歲歲年年[5] 鄭大慶 配角 黃克義
2022 Disney+ 正義的算法 王律師 客串 許富翔
2023 Hami VideofriDay影音 火星上的維納斯 小米 配角 蔡於位

 

MV 音樂錄影帶

年度      歌手        曲目                角色       導演       
2010 洪敬堯 戀花 男主角 詹詠淇
2011 辛隆 愛情拼圖[6] 男主角

 

出版書籍

2020年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致無法拒絕長大的我們》,是以《小王子》為藍本創作的作品[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宮能安&oldid=83172513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慢島劇團

以緩慢的島嶼為名,期許以藝術舒緩眾人生活步調;長期關注並創作在地性、議題性作品,常於非劇場空間演出。2021年起透過#妮妮的小祕密 親子偶戲,致力推廣幼兒身體界線議題。歡迎邀演。     慢島劇團曾將勞工及移工故事創作成大型歌舞劇《鐵工廠》(2013)、描述卡拉ok文化與女性生命故事的《月嬢》(2010)、也搬演過莎士比亞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環境劇場(2016|2019)。《雲裡的女人》(2018)、《高地來的男人》 (2020)讓更多人知道,桃園中壢一帶有許多雲南的移民,有別於大家所熟知到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路徑,他們另有一段曲折的在邊境求生續命的歷程。2021年舉辦慢島慢慢飛小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

晃晃跨幅町

晃晃跨幅町/ Rock Rock Crafting Collective 成立宗旨為「捕捉靈光、超越邊界的當代劇場美學實驗所」。 始終追求劇場性。創作不受時空、媒材、形式和議題侷限,突破消耗性或制式的創作類型,開拓新的美學表達及創作模式;期許開放地保持活性探索與實踐,在劇場脈絡中開展文化對話,也不斷重新評估自己及生活態度。晃晃跨幅町是以技藝跨越時空、耕耘想像的超幅度之地,在無盡的時間中細究,用技藝探勘記憶的洞窟。在不斷位移的時間和空間中搖晃既有的、鬆動固有的、鑿刻存有的,捕捉一瞬即永恆。 過往演出: 2023 TNAF臺南藝術節 晃晃跨幅町《慾望街車》 資料來源: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臺灣崑劇團

關於臺灣崑劇團 【緣起】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支持下,1991至2000 年,由曾永義教授和洪惟助教授主持的「崑曲傳習計畫」,廣泛邀集中國大陸各劇團優秀的崑劇演員及教師來台教授崑曲,多年來培訓出一批專業表演者。 【創團】 為了延續此計畫的成果,2000年在洪惟助教授的帶領下,以參與該計畫的成員為基礎,組成了台灣第一個專業崑劇表演團體「臺灣崑劇團」。持續聘請中國大陸名師來台教學, 並吸收年輕演員入團學習,現有演員三十餘人,並有專業水準的伴奏樂隊。 【發展】 臺灣崑劇團行當齊全,能演劇目相當多元。這批由大陸眾多崑劇名師指導訓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