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堰鈴

介紹

徐堰鈴Yen Ling Hsu ,1974年1月12日),臺灣女演員,任職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1997年,出道後大多從事劇場表演工作,除了劇場表演外,也擔任過劇場的導演以及編劇,以及舞台劇劇本出版等才華,素有『劇場天后』稱號,在劇場界備受肯定。[1]。2008年接演客家電視台戲劇《彩色寧靜海》,在2009年10月16日入圍第4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之後在2021年10月2日以演出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電視電影,榮獲第56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而受到關注並提升知名度。[2]

劇場作品

劇場表演

年份 名稱 劇團 地點 備註
1992年 《盲點的剪接》 「綠光劇團」 皇冠小劇場 羅北安導演、製作
1992年 《與東門城的對話》 「玉米田劇團」 新竹縣市等地遊街巡演 邱娟娟編導
1995年 《六彩蕾絲邊》 「戲班子劇團」 堯樂茶酒館 邱安忱編導
1995年 《海山傳說‧環》 「國立藝術學院」 台北、美國奧勒崗 汪其楣編導
1997年 《KiKi漫遊世界》 「創作社」 台北新舞台 魏瑛娟編導
1997年 《WIDOW98浮城奇書》 「密獵者劇團」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傅裕惠
1997年 《無言劇一二及其插曲》 「密獵者劇團」 台北皇冠小劇場 陸愛玲
1998年 《酒吧98‧惹內的妹子》 「野火工作室」 台北差事劇場 鮑代玉
1999年 《仲夏夜夢》 「國立藝術學院」 藝術學院露天劇場 馬汀尼
2000年 《蒙馬特遺書》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魏瑛娟
2000年 《X小姐》 「華文藝術節」 國家戲劇院 蔣維國編導
2000年 《如夢之夢》 「國立藝術學院」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聽 賴聲川編導
2001年 《Zodiac》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皇冠小劇場 王嘉明編導
2001年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東京、釜山、台北、香港、上海 魏瑛娟編導
2001年 《烏托邦Ltd.》 「創作社」 台北新舞台 黎煥雄編導
2001年 《星光劇院》 「人力飛行劇團」 國家戲劇院 黎煥雄編導
2018年 《夏雪冬雷淡水河殉情記》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院展」 台北城市舞台 黃惟馨導演
2018年 《女僕》 「楊景翔演劇團」 水源劇場 楊景翔導演
周伶芝
2018年 《在棉花田的孤寂》 「北京央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蘇州文化藝術中心 賴聲川編導
2018年 《退休戲劇教授和戲班子——2018邀莎翁遊台灣》 「三缺一劇團」 淡水雲門劇場 馬汀尼導演
許正平丁名慶編劇
2018年 《少年金釵男孟母》 「創作社」 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周慧玲編導
2018年 《如夢之夢》 「北京央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上劇場、深圳保利劇院 賴聲川編導

劇場編導

年份 作品名稱 劇團 地點 職務
2004年 《踏青去 Skin Touching》 「女人組劇團」 皇冠小劇場 編導
2006年 《三姊妹 Sisters Trio》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皇冠小劇場 編導
2007年 《約會 A Date》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敦南誠品藝文空間 導演&與眾人編劇
2010年 《沙灘上的腳印》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牯嶺街小劇場 導演(與姜富琴共編)
2011年 《Take Care》 「台北小花劇團」 牯嶺街小劇場 編導
2011年 《迷離劫》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導演(與姜富琴共編)
2012年 《一桌二椅×4》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編導之一
2012年 《2012 Pussy Tour不在他方》 「添翼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台北中山堂光復廳 編導
2013年 《逆旅》 「創作社」 水源劇場 導演(詹傑編劇)
2013年 《塵埃The Dust》 第二屆破殼藝術節 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 編導
2014年 《讓風朗誦》 趨勢教育基金會 國家圖書館演講廳 編導
2014年 《四物》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編導之一
2015年 《踏青去Skin Touching》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編導
2017年 《去火星之前》 「大開劇團」 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編導
2017年 《離開與重返》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劇場 編導
2020年 《愛是我們的嚮導》紀念楊牧詩劇 「趨勢教育基金會」「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B1演講廳 編導
2022年 《光年》 「趨勢教育基金會」詩劇場 國家圖書館B1多功能展演廳 導演
2023年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 「莎妹劇團」 北藝中心藍盒子劇場 導演

影劇作品

電視劇

年份 播出頻道 劇名 角色 性質 導演 備註
2008年 客家電視台 彩色寧靜海 潘母(阿梅) 女配角 王啟在  

電視電影

年份 播出頻道 片名 角色 性質 導演 備註
2014年 中天娛樂台中視 再歌再舞 寶珠 女主角 湯志偉  
2021年 客家電視台 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玉蘭 女主角 徐麗雯  

出版作品

舞台劇劇本

年份 劇本名稱 出版社 備註
2007年 《三姊妹》 「女書」出版 個人著作同名劇本集書
2012年 《2012 Pussy Tour不在他方》 「添翼文創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劇本
2013年 《踏青去Skin Touching》 「潑墨」出版 電子劇本
2014年 《塵埃》 「潑墨」出版 電子劇本
2015年 《踏青: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 「女書」出版 專書總策劃

獎項紀錄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劇集 角色 結果
1998年 3p表演藝術雜誌 表演藝術「晶球獎」 不適用 獲獎
2004年 第2屆台新藝術獎 表演藝術類「觀察團特別獎」 不適用 獲獎
2009年 第44屆金鐘獎 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彩色寧靜海 潘母(阿梅) 提名
2021年 第56屆金鐘獎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玉蘭 獲獎
第4屆亞洲影藝創意大獎 最佳女主角 提名
第26屆亞洲電視大獎 最佳女主角 提名

參考文獻

  1. ^ 劇場演員徐堰鈴:更微小細心地對待每個人,這是表演教我的事. 500輯-質青時代. 2021-04-13 [2021-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中文). 
  2. ^ 「劇場天后」徐堰鈴打敗影后奪金鐘 感慨道:會珍惜今天. 中時新聞網-娛樂新聞. 2021-10-02 [2021-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中文). 

外部連結

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徐堰鈴&oldid=80063515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慢島劇團

以緩慢的島嶼為名,期許以藝術舒緩眾人生活步調;長期關注並創作在地性、議題性作品,常於非劇場空間演出。2021年起透過#妮妮的小祕密 親子偶戲,致力推廣幼兒身體界線議題。歡迎邀演。     慢島劇團曾將勞工及移工故事創作成大型歌舞劇《鐵工廠》(2013)、描述卡拉ok文化與女性生命故事的《月嬢》(2010)、也搬演過莎士比亞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環境劇場(2016|2019)。《雲裡的女人》(2018)、《高地來的男人》 (2020)讓更多人知道,桃園中壢一帶有許多雲南的移民,有別於大家所熟知到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路徑,他們另有一段曲折的在邊境求生續命的歷程。2021年舉辦慢島慢慢飛小

臺灣崑劇團

關於臺灣崑劇團 【緣起】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支持下,1991至2000 年,由曾永義教授和洪惟助教授主持的「崑曲傳習計畫」,廣泛邀集中國大陸各劇團優秀的崑劇演員及教師來台教授崑曲,多年來培訓出一批專業表演者。 【創團】 為了延續此計畫的成果,2000年在洪惟助教授的帶領下,以參與該計畫的成員為基礎,組成了台灣第一個專業崑劇表演團體「臺灣崑劇團」。持續聘請中國大陸名師來台教學, 並吸收年輕演員入團學習,現有演員三十餘人,並有專業水準的伴奏樂隊。 【發展】 臺灣崑劇團行當齊全,能演劇目相當多元。這批由大陸眾多崑劇名師指導訓練出

春河劇團

春天枝芽並茂萬物復甦 純淨無暇的河水滋養著生命繼續延續下去 新氣象的季節裡滾動的河水 賦予新的生命遠遠流長於將來 原名春禾劇團,創立於2000年,團長郎祖筠小姐以她多年豐富的傳媒經營累積及舞台創作、製作、表演經驗,兼以深刻女性睿智視野之舞台形象,引領劇場風騷。 2016年更名為春河劇團,並於同年5月推出舞台劇《千年婆媳夾心餅-我妻我母我丈母娘》重返演出舞台。2016-2017年間《我妻我母我丈母娘》全台巡迴25場,一票難求。2018推出經典音樂劇《愛情哇沙米》口碑加演全台17場次。2019年家庭溫馨喜劇《當我們同在一起》,全臺開心演出9場,觀眾在歡笑之餘,更多心靈的感動。 一

七転演劇部

七転演劇部由劇場工作者林靖雁創立,並由其擔任部長,自2017年開始推出作品,並於2024年8月正式登記立案。劇團目前的創作聚焦於兩大主軸:「七罪系列」與「單人表演系列」。 「七罪系列」旨在以嶄新的敘事手法重新詮釋「七宗罪」的概念,探討社會少數族群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複雜困境,打破傳統二元對立的觀念。在製作層面上,劇團積極與台灣新生代文本創作者合作,目前已經完成了由林靖雁所著的《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代表色慾)以及鄭智源創作的《我總是羨慕有魔法的人》(代表忌妒)。接下來,劇團將演出代表暴食與懶惰的命題式文本。 「單人表演系列」則更為個人化,聚焦於林靖雁的個人生命歷程,藉由他的故事反映出

EX-亞洲劇團

客家籍資深劇場人林浿安與印度籍新住民藝術家江譚佳彥於2006在苗栗跨國成立。2009年起迄今連續15年獲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原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致力於跨文化劇場創作,以風格化肢體表演、意象化視覺呈現,探索與發展當代亞洲劇場新美學。秉持「實驗」與「傳承」精神,積極透過創作落實當代劇場價值,推動藝術教育養成與播種。近年多齣製作紛紛入圍重要獎項、受邀至國際藝術節,為台灣備受矚目、風格獨具的跨文化劇團。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走出了劇場,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對社會冷漠、不要對世界轉身,把能分享的給有需要的人事物,改變就會從你身上發生。」—余浩瑋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與光明,「藝」術能啟發自我成為完整的人,「盟」有跨域連結、攜手努力的意涵。青藝盟選擇以劇場為媒介,啟發創造力、思考力,透過戲劇教育的真實體驗發揮藝術的魔力,啟蒙青少年自我發展,創造臺灣永續的未來。 創辦人余浩瑋於2000年踏入劇場領域,2006年創立「青藝盟(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接手辦理「花樣戲劇節」至今已屆24年,花樣最重要的意義不只是孕育人才而是陪著青少年找到自己,並理解自己、別人與社會之間的角色關係,繼而能夠擁有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