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堰鈴

介紹

徐堰鈴Yen Ling Hsu ,1974年1月12日),臺灣女演員,任職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1997年,出道後大多從事劇場表演工作,除了劇場表演外,也擔任過劇場的導演以及編劇,以及舞台劇劇本出版等才華,素有『劇場天后』稱號,在劇場界備受肯定。[1]。2008年接演客家電視台戲劇《彩色寧靜海》,在2009年10月16日入圍第4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之後在2021年10月2日以演出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電視電影,榮獲第56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而受到關注並提升知名度。[2]

劇場作品

劇場表演

年份 名稱 劇團 地點 備註
1992年 《盲點的剪接》 「綠光劇團」 皇冠小劇場 羅北安導演、製作
1992年 《與東門城的對話》 「玉米田劇團」 新竹縣市等地遊街巡演 邱娟娟編導
1995年 《六彩蕾絲邊》 「戲班子劇團」 堯樂茶酒館 邱安忱編導
1995年 《海山傳說‧環》 「國立藝術學院」 台北、美國奧勒崗 汪其楣編導
1997年 《KiKi漫遊世界》 「創作社」 台北新舞台 魏瑛娟編導
1997年 《WIDOW98浮城奇書》 「密獵者劇團」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傅裕惠
1997年 《無言劇一二及其插曲》 「密獵者劇團」 台北皇冠小劇場 陸愛玲
1998年 《酒吧98‧惹內的妹子》 「野火工作室」 台北差事劇場 鮑代玉
1999年 《仲夏夜夢》 「國立藝術學院」 藝術學院露天劇場 馬汀尼
2000年 《蒙馬特遺書》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魏瑛娟
2000年 《X小姐》 「華文藝術節」 國家戲劇院 蔣維國編導
2000年 《如夢之夢》 「國立藝術學院」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聽 賴聲川編導
2001年 《Zodiac》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皇冠小劇場 王嘉明編導
2001年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東京、釜山、台北、香港、上海 魏瑛娟編導
2001年 《烏托邦Ltd.》 「創作社」 台北新舞台 黎煥雄編導
2001年 《星光劇院》 「人力飛行劇團」 國家戲劇院 黎煥雄編導
2018年 《夏雪冬雷淡水河殉情記》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院展」 台北城市舞台 黃惟馨導演
2018年 《女僕》 「楊景翔演劇團」 水源劇場 楊景翔導演
周伶芝
2018年 《在棉花田的孤寂》 「北京央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蘇州文化藝術中心 賴聲川編導
2018年 《退休戲劇教授和戲班子——2018邀莎翁遊台灣》 「三缺一劇團」 淡水雲門劇場 馬汀尼導演
許正平丁名慶編劇
2018年 《少年金釵男孟母》 「創作社」 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周慧玲編導
2018年 《如夢之夢》 「北京央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上劇場、深圳保利劇院 賴聲川編導

劇場編導

年份 作品名稱 劇團 地點 職務
2004年 《踏青去 Skin Touching》 「女人組劇團」 皇冠小劇場 編導
2006年 《三姊妹 Sisters Trio》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皇冠小劇場 編導
2007年 《約會 A Date》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敦南誠品藝文空間 導演&與眾人編劇
2010年 《沙灘上的腳印》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牯嶺街小劇場 導演(與姜富琴共編)
2011年 《Take Care》 「台北小花劇團」 牯嶺街小劇場 編導
2011年 《迷離劫》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導演(與姜富琴共編)
2012年 《一桌二椅×4》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編導之一
2012年 《2012 Pussy Tour不在他方》 「添翼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台北中山堂光復廳 編導
2013年 《逆旅》 「創作社」 水源劇場 導演(詹傑編劇)
2013年 《塵埃The Dust》 第二屆破殼藝術節 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 編導
2014年 《讓風朗誦》 趨勢教育基金會 國家圖書館演講廳 編導
2014年 《四物》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編導之一
2015年 《踏青去Skin Touching》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編導
2017年 《去火星之前》 「大開劇團」 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編導
2017年 《離開與重返》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台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劇場 編導
2020年 《愛是我們的嚮導》紀念楊牧詩劇 「趨勢教育基金會」「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B1演講廳 編導
2022年 《光年》 「趨勢教育基金會」詩劇場 國家圖書館B1多功能展演廳 導演
2023年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 「莎妹劇團」 北藝中心藍盒子劇場 導演

影劇作品

電視劇

年份 播出頻道 劇名 角色 性質 導演 備註
2008年 客家電視台 彩色寧靜海 潘母(阿梅) 女配角 王啟在  

電視電影

年份 播出頻道 片名 角色 性質 導演 備註
2014年 中天娛樂台中視 再歌再舞 寶珠 女主角 湯志偉  
2021年 客家電視台 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玉蘭 女主角 徐麗雯  

出版作品

舞台劇劇本

年份 劇本名稱 出版社 備註
2007年 《三姊妹》 「女書」出版 個人著作同名劇本集書
2012年 《2012 Pussy Tour不在他方》 「添翼文創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劇本
2013年 《踏青去Skin Touching》 「潑墨」出版 電子劇本
2014年 《塵埃》 「潑墨」出版 電子劇本
2015年 《踏青: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 「女書」出版 專書總策劃

獎項紀錄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劇集 角色 結果
1998年 3p表演藝術雜誌 表演藝術「晶球獎」 不適用 獲獎
2004年 第2屆台新藝術獎 表演藝術類「觀察團特別獎」 不適用 獲獎
2009年 第44屆金鐘獎 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彩色寧靜海 潘母(阿梅) 提名
2021年 第56屆金鐘獎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玉蘭 獲獎
第4屆亞洲影藝創意大獎 最佳女主角 提名
第26屆亞洲電視大獎 最佳女主角 提名

參考文獻

  1. ^ 劇場演員徐堰鈴:更微小細心地對待每個人,這是表演教我的事. 500輯-質青時代. 2021-04-13 [2021-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中文). 
  2. ^ 「劇場天后」徐堰鈴打敗影后奪金鐘 感慨道:會珍惜今天. 中時新聞網-娛樂新聞. 2021-10-02 [2021-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中文). 

外部連結

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徐堰鈴&oldid=80063515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台北新劇團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為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公亮)於1988年所發起。設立宗旨為透過國際(含兩岸)交流活動,推展台灣工商企業之經營管理、醫學研究、藝文及相關活動。現任董事長為曾志朗先生,執行長為辜懷群女士。 1991年成立京劇推廣組,在執行長辜懷群的推動下,邀請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與京劇界精英,多次推出精緻的經典好戲,並組團至歐、美、日等各國演出,於國際間宣揚傳統中華文化;連年多次赴各地偏遠學校巡演,培養戲劇人口並從事紮根工作。期間多次接受相關單位之委託,承辦多項綜合性大型表演藝術活動。 1997年成立台北新劇團,集合海內外專業青年同好,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巡迴大陸,以戲會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

IATC TW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於1954年成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B級組職,以集合全球劇場工作者與評論人、書寫者,進行劇場書寫與研究的文化交流為宗旨,每兩年舉辦全球年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於2006年8月立案,設立宗旨為致力於提升國內劇場評論之專業精神、促進國內外劇場評論之交流、提高劇場藝術之生態發展與品質,積極建立評論書寫的發表介面及與世界接軌的協作平台。2017年選舉第二屆理監事代表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及組織更新,是一兼容不同領域評論者、不同位置書寫者的文藝團體。  

臺灣崑劇團

關於臺灣崑劇團 【緣起】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支持下,1991至2000 年,由曾永義教授和洪惟助教授主持的「崑曲傳習計畫」,廣泛邀集中國大陸各劇團優秀的崑劇演員及教師來台教授崑曲,多年來培訓出一批專業表演者。 【創團】 為了延續此計畫的成果,2000年在洪惟助教授的帶領下,以參與該計畫的成員為基礎,組成了台灣第一個專業崑劇表演團體「臺灣崑劇團」。持續聘請中國大陸名師來台教學, 並吸收年輕演員入團學習,現有演員三十餘人,並有專業水準的伴奏樂隊。 【發展】 臺灣崑劇團行當齊全,能演劇目相當多元。這批由大陸眾多崑劇名師指導訓練出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表演坊 成立於1999年,是花蓮的第一個正式登記劇團。 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在火車上、荒田中、巷弄裡、餐桌上,或是博物館、飯店房間⋯等各種非典型場域, 致力於讓表演融入花蓮的每一處角落,與觀眾共同探索空間與故事的無限可能。 自2018年以後,山東野從單純的年度徵才轉向營運型發展, 創造更多機會讓在地年輕創作者參與,也讓劇場藝術更深入在地的生活。 ※2024年獲選花蓮縣傑出演藝團隊   近年作品 2024 - 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只是想回家卻被錯認成返鄉青年只好努力成為人上人》 - 考古劇場《巨人踩過那座山》 - 台語主流計畫《這酒是人聲》 - 餐

柏格曼劇團(FC Bergman)

自2007年起創作國際的劇場與歌劇作品,總部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柏格曼劇團成員史蒂夫.艾爾茨Stef Aerts、喬埃.阿格曼斯Joé Agemans、托馬斯.維斯特拉騰Thomas Verstraeten、瑪麗.芬克Marie Vinck 與德里斯.德.溫Dries De Win 、  約納斯.維米倫Jonas Vermeulen共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