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肇陽

介紹

📣嚷編:王肇陽 1986年10月30日生,天蠍座A型,INFJ,台灣彰化出生母語台語, IG:chaoyang__w 。現任自由接案演員。國二因緣際會遇到綠光劇團《人間條件 I 》後,感覺到劇場的力量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內在,對這種力量著迷嘗試往演員方向前進。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自2012年開始決定在臺北以半接案半打工的方式生活,努力想找到一條以表演支撐生活的路。

王肇陽於2024年獲選為PAR年度人物 ,驗證了他在表演上的累積,尤其著明於對國語、台語、英文等語調、語速的琢磨。同樣在2024年,雙喜臨門收獲兩項大獎,他演出的劇場《感謝公主》榮獲第2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他演出的電影短片《女神》則勇奪第十一屆桃園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與《春行》女主角楊貴媚共享此殊榮。2024年受PAR採訪時(《王肇陽 表演,是我衍生出來的東西》),對於表演者如何面對甄選與試鏡,他的心得是:

「你永遠不知道甄選或試鏡現場會發生什麼事情,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狀態要穩固,要清楚我是在為了『我自己』做這件事情,而不是為了其他人。因為我只要一去迎合其他周圍的訊息,我就會亂掉,這會讓我很緊張。多去參加甄選是要讓自己練習保持穩定的心態。」

 

🎭 劇場演出

2024

2月《內在的聲音》界址創作|飾 Christopher|兩廳院實驗劇場
6月《神去不了的世界》烏犬劇場|飾 木瓜、謝以愛|牯嶺街小劇場
7月《闖入者》人力飛行劇團|飾 父親、泳客|北藝中心藍盒子
11月《沙拉殺人事件》再拒劇團X陳雅柔|飾 男1|遊心劇場
12月《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創劇團|飾 黃父|兩廳院實驗劇場

2023

5月 《感謝公主》窮劇場X江之翠劇場-臺灣戲曲藝術節|飾 影子|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6月 《麻嗨猴》烏犬劇場|飾 李志豪|台北藝術中心 藍盒子
9月 《同棲時間》W Productions X 羅國文 X 林孟寰| 飾 弟 |吉隆坡 KLPAC Pentas 2
10月 《落人之家》再現劇團|飾 黃光雄、28號(偶)、瓦嘆 | 水源劇場
11月 《Air-Cat》合作社HoooH 單人馬戲表演系列vol.1 吳子敬X王肇陽|空總C-Lab 排練吧
12月 《感謝公主》窮劇場X江之翠劇場-台中歌劇院遇見巨人系列|飾 孤魂|台中歌劇院小表演廳
12月 《可寵》娩娩工作室X李屏瑤|飾 房東太太、陳先生、搬家工人、叫叫哥|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2022

5月 《無題島》明華園天字團X莎妹劇團|飾 旺來|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10月 《我不好,你也不會好,大家都不好》白晝之夜—本劇場|士林夜市
11月 《理想生活》台東藝穗節 再拒劇團|原美麗灣大飯店舊址

2021

4-5月 《十殿》阮劇團三館巡迴演出|飾 阿壽、建志|國家兩廳院、台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
9月 《解憂雜貨店》果陀劇場 第三輪演出 高雄、員林、台北巡迴
10月 《大世界娛樂場III:白日白晝》兩廳院秋天藝術節 X 窮劇場|兩廳院實驗劇場
11月 《漂移誤差》再拒劇團|濕地5樓
11月 《吃粽》娩娩工作室|飾 老李|牯嶺街小劇場
12月 《冰箱》娩娩工作室|飾 搬家工人|水源劇場

2020

9月 《解憂雜貨店》首演 果陀劇場|飾 阿翔 |水源劇場
10月《沙拉殺人事件》黑眼睛跨劇團 嘉義小劇場戲劇節讀劇演出

2019

3月 《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X 四把椅子劇團|國家戲劇院
4月 《離海沒有浪》吳三連基金會 X 黑眼睛跨劇團 讀演會
11月 《紅樓夢續》台南藝術節 X 窮劇場

2018

3月 《春醒》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重演
7月 《平行時空越來越擠》陳雅柔公休劇場駐村計劃
11月 《葉瑪》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
11月 《上身不由己》娩娩工作室第5號作品
12月 《你必須醒來》故事工廠 X 夢田文創 – 致親愛的孤獨者

2017

4月 《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四把椅子劇團
5月 《親密/Outsider》窮劇場
9月 《春醒》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2016

3 – 5月 《梁祝的繼承者們》非常林奕華 二度巡演臺北站
6月高雄/7月臺北 《懶惰》窮劇場二度加演
10月 《夢外之境》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12月 《暴雨將至》動見体

2015

4月 《金控迷霧》同黨劇團
7 – 8月 《如果故事裡少了鼻子》伊聖詩氣味藝術節-氣味劇場
9月 《戰場上的野餐》利賀藝術節亞洲四國競演-鴻鴻導演
10月 《三日雨》同黨劇團第三屆讀劇節
10 – 11月 《紅樓夢》非常林奕華 二度巡迴

2014

5月 《梁祝的繼承者們》非常林奕華 首輪演出
7 – 8月 《在想起來之前》伊聖詩氣味藝術節-氣味劇場
12月 《紅樓夢》非常林奕華 首輪演出

2013

4月 《活小孩》黑眼睛跨劇團
5月 《大世界娛樂場》澳門第24屆藝術節—足跡劇團X高俊耀
12月 《大雄與誓言之日》兩廳院新點子劇展-再現劇團

2012

5月 《懶惰》禾劇場 七種靜默實驗室首輪演出

2011

12月 《迷彩馬戲團》再現劇團

2009

3月 《甕中舞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 第43屆畢業公演

 

🎥 影像演出

2024

第十一屆桃園電影節 以《女神》獲最佳男演員獎

2023

樸實映畫 《女神》|飾:阿軟|導演/編劇:周鉅宏、胡錦筵

2020

臺藝電影系105級畢製 《祭》 | 飾:陳亦生|導演/編劇:蔡岳霖

 

😊 其他

2020

7月 藝術家林羿綺 影像作品《雙生》|演員 |導演:林羿綺
10月 高雄電影節《色度:賈曼計劃》|聲音演員 |主創:Baboo

 

照片提供:PAR表演藝術雜誌、劉璧慈攝影
引用請註明嚷嚷社,資料來源 1. 2. 3.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多媒體影音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飛人集社劇團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可以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元素,著重「人偶同台」的表演形式與「寫實空間」的運用。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0年至2016年,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國內外品牌

晃晃跨幅町

晃晃跨幅町/ Rock Rock Crafting Collective 成立宗旨為「捕捉靈光、超越邊界的當代劇場美學實驗所」。 始終追求劇場性。創作不受時空、媒材、形式和議題侷限,突破消耗性或制式的創作類型,開拓新的美學表達及創作模式;期許開放地保持活性探索與實踐,在劇場脈絡中開展文化對話,也不斷重新評估自己及生活態度。晃晃跨幅町是以技藝跨越時空、耕耘想像的超幅度之地,在無盡的時間中細究,用技藝探勘記憶的洞窟。在不斷位移的時間和空間中搖晃既有的、鬆動固有的、鑿刻存有的,捕捉一瞬即永恆。 過往演出: 2023 TNAF臺南藝術節 晃晃跨幅町《慾望街車》 資料來源: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走出了劇場,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對社會冷漠、不要對世界轉身,把能分享的給有需要的人事物,改變就會從你身上發生。」—余浩瑋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與光明,「藝」術能啟發自我成為完整的人,「盟」有跨域連結、攜手努力的意涵。青藝盟選擇以劇場為媒介,啟發創造力、思考力,透過戲劇教育的真實體驗發揮藝術的魔力,啟蒙青少年自我發展,創造臺灣永續的未來。 創辦人余浩瑋於2000年踏入劇場領域,2006年創立「青藝盟(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接手辦理「花樣戲劇節」至今已屆24年,花樣最重要的意義不只是孕育人才而是陪著青少年找到自己,並理解自己、別人與社會之間的角色關係,繼而能夠擁有信念

52PRO!劇團(ゴツプロ!52pro!)

下北沢を中心に芝居を上演している集団。 以下北澤為據點的劇場製作集團。 Shimokitazawa-based theater production group. ゴツプロ合同会社 成立日期: 2016年7月12日 代表: 長崎幹広 統括製作人: 塚原大助 地址: 〒155-0033 東京都世田谷區代田4丁目9番19號 日星大樓203號室 電話/傳真: 03-6379-4972 業務內容 電影、舞台劇的公演及活動策劃、製作、運營及相關承包業務 與演員、藝人、作家、導演的經紀管理相關業務 人才培訓、教育、研討會及講座等活動的策劃、

C MUSICAL

Care.Cure.Comfort 讓音樂劇成為一種日常,用音樂劇去照顧、療癒、撫慰現代生活裡的忙碌、疲憊與孤獨。 C MUSICAL製作,以製作與創作中文音樂劇為發展核心。推出作品包含: #不讀書俱樂部 #焢肉遇見你 #最美的一天 #傾城記 #我的上海天菜 #徽因 #小王子 #LetMeFly   共同創辦人  張芯慈Hsin-Tzu, Chang 台北人,音樂班、音樂系,背著15公斤的低音提琴走過了十來年的求學生涯,經過幾次人生跑道轉換,最終在音樂劇的世界裡找到了歸屬;希望能做出令觀眾想一看再看的音樂劇。是個韓國通。 李品濤 Pin

EX-亞洲劇團

客家籍資深劇場人林浿安與印度籍新住民藝術家江譚佳彥於2006在苗栗跨國成立。2009年起迄今連續15年獲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原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致力於跨文化劇場創作,以風格化肢體表演、意象化視覺呈現,探索與發展當代亞洲劇場新美學。秉持「實驗」與「傳承」精神,積極透過創作落實當代劇場價值,推動藝術教育養成與播種。近年多齣製作紛紛入圍重要獎項、受邀至國際藝術節,為台灣備受矚目、風格獨具的跨文化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