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 2025.01.03

新聞來源 | 嚷嚷社

北藝中心化身變形金剛?!強打五檔大作「打開劇院」!一次體驗古希臘預言、烏托邦、一戰、教堂鐘聲和末日之旅

作者: 編輯部
分享

限定6小時獨立建國 「超級大劇院」將成為烏托邦《共和國 Respublika》

打通北藝中心「大劇院」和「藍盒子」,然後併在一起!把DJ、舞池、酒吧、桑拿、廚房、拖車還有太空船通通丟進去,加上電子音樂、錄像藝術和現場表演,攪一攪會變什麼?會變成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Łukasz Twarkowski)的沉浸式《共和國 Respublika》。

雖然不能劇透太多,但嚷編可以告訴你兩件事。

  • 買票「入境」後的6小時,你就是「烏托邦」的公民,可以自由走跳在酒吧或桑拿,近距離感受表演者的汗水和淚水;也可選擇找個角落待著,遠離舞池靜靜觀察一切。
  • 2025年6月7日禮拜六那場,《共和國》派對演完後,還有嗨到凌晨兩點的After Party,Pawnshop銳舞派對。

無論哪種玩法,你都能在這場狂歡中找到屬於你的烏托邦。這樣各位知道遠從波蘭來台灣的《共和國》要買哪一場了吧?不用謝。


《共和國》©Andrej  Vasilenko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的劇場版《女先知 SIBYL》

如果你還記得2024年北美館盛事,《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特展中最後一隅《女先知 Waiting for the Sibyl》(2019),不得了了,劇場版的《女先知 SIBYL》要來台灣了。

南非藝術家肯特里奇(Kentridge)擅長的元素在舞台上一樣不缺,素描定格投影、動態投影、機械裝置、動態雕塑、鋼琴伴奏與南非全男聲合唱,這些元素組成了一晚兩部分的演出:第一部分是短片《時刻已逝》(The Moment Has Gone),伴隨現場鋼琴伴奏與南非全男聲合唱,第二部分是室內歌劇《等待女先知》(Waiting for the Sibyl),歌者與舞者再現第一部分的概念。整晚的非洲本土音樂、舞蹈和古希臘女先知的命運預言,將強烈震撼你的視覺和聽覺。

「你的命運將被揭曉,但你卻無法知曉。」可能是因為,先知的話太多元,觀眾可能聽不懂。《女先知》展現了南非高達11種官方語言*的特色,你將在這個作品聽見國際通用的英語、西索都語(Sesotho)、南恩德貝萊語(Ndebele)、祖魯語(Zulu),和漫威《黑豹Black Panther》裡的科薩語(Xhosa),進行演唱。而南非憲法保障11種官方語言,源自於對抗種族隔離遺毒與保障人權理念,或許,對同樣多語的台灣會是一種平行時空的想像。


《女先知》©Stella Olivier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大劇院舞臺全展開!50公尺深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重現一次世界大戰超感官體驗

一本很薄的歷史書、一個無旁白歐洲新聞節目、一個美國作曲家的大腦,這三點*觸發了海恩納.郭貝爾(Heiner Goebbels)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and Would Happen》。這個作品的磅礡背景是「一次世界大戰」,它挑戰線性敘事,將音樂、戲劇、舞蹈、視覺藝術、哲學家文本巧妙融合在一起,打破戲劇和音樂會的界限。

「終於,沒有人在台上告訴我該想什麼。」郭貝爾曾在受訪時如此描述這個作品。《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將使你自行組織細碎的歷史線索,替眼前所見所聞腦補無止盡的情節,刺激你的思考戴上歷史批判的墨鏡,想像原本離你很遠的歐洲歷史,發現其實近在眼前。

過去郭貝爾曾四度來臺,如果你看過《白紙黑字 Schwarz auf Weiss》、《史迪夫特的事物 Stifters Dinge》、《進擊的狂想 Delusion of the Fury》或《代孕城市 Surrogate Cities》,不要錯過他第五度回歸台灣。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德法混血 烏帕塔+陣地=《自由大教堂 Liberté Cathédrale》

北藝中心的常客,法國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將高齡50歲的德國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和初出茅廬6歲的法國實驗性舞蹈組織「陣地」(Terrain)連結起來,於2023年在柏林的聖瑪麗大教堂(Marienkirche)推出《自由大教堂 Liberté Cathédrale》。

《自由大教堂》是夏瑪茲在擔任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後,萬眾矚目的第一個作品。這支作品延續了夏瑪茲嘗試將舞蹈放在多元空間裡的作法,第一版於教堂演出。台灣版將在北藝中心大劇院舞台上,搭建四面環型觀眾席。當然,夏瑪茲一向喜歡讓「觀眾與表演者沒有明確分別」,所以觀眾席將把26位表演者們圍繞起來,你不僅能超近距離看到舞者演出,更能貼身感受舞者襲來的熱浪與爆發力。


《自由大教堂》©simon-gosselin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來拯救《末日前的冬之旅》嗎?

導演鴻鴻的企圖,說白了是向2025年的觀眾展示,或許我們當下身處的社經環境,與將近200年前的浪漫主義時期,沒有太大區別?保守主義復辟、威權獨裁與個人意志對峙、貧富差距變大、戰爭疾病有增無減,人們有辦法突破重圍,走出一條新的路嗎?

此作品將呈現雙版本的《末日前的冬之旅》,分別演出2場古典場與1場爵士場。古典場邀請國內知名男中音趙方豪演唱,呈現舒伯特原曲的寒冷與優雅。而爵士場將由台語文推廣者鄭順聰、薩克斯風演奏家謝明諺、爵士歌手林理惠,重新編詞編曲,將24首詩轉化為最美的台語文詩集,令人期待將如何展現台灣的獨特。


《末日前的冬之旅》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2025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推出 #北藝嚴選 #TPAC SELECT,1月4日下午 17:00 還附上「嚴選直面會」,在 Youtube 和 Facebook 皆可觀賞,趕快趁 1月6日 12:00 開賣之前好好選節目吧!

 

#北藝嚴選 演出檔期總表

 

 

*註1《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的三個背景元素分別是:奧雷尼克(Patrik Ouředník)的歷史書《20世紀極簡歐洲史》,約翰.凱吉(John Cage)的概念「反歌劇」,和歐洲新聞台1993年以來的標誌性節目「不予置評」(No Comment)。
*註2 南非國家官方語言有11 種,分別是西白提語(Sepedi)、西索都語(Sesotho)、西瓦納語(Setswana)、西瓦帝語(siSwati)速文達語(Tshivenda)、西速加語(Xitsonga)、南非荷語(Afrikaans)、恩德貝萊語(isiNdebele)、科薩語(isiXhosa)、魯祖語(isiZulu)和英語(English)。

圖片:(©Andrej  Vasilenko、©Stella Olivier、©Evangelos Rodoulis、©simon-gosselin,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