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

最後更新 | 2025.07.17

新聞來源 | 嚷嚷社ANNOUNCER

📣📣六月焦點人物📣📣 編舞家楊乃璇—從初生天性出發,跳入人生中年的深水區

作者: 撰文|Simatnw 攝影| 誠氏攝影 髮妝|洪丌涵
分享

老實說,當看到楊乃璇新作《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的消息時,有種潛水不小心超過深度耳膜破裂的感覺,然後是八點檔/微短劇/肥皂劇的俗爛台詞:「你說什麼?……我不相信!(回音三百次)」。這位靈活多元的創作者,居然——以「中年心境」為主題創作了。然後她用Chat GPT列出了8項「人生中既殘忍又真實的事情」(算你狠,想到這招)。「中年危機不過是眾多危機的一種」節目介紹中這麼寫,於是——我們約了她來當六月份的焦點人物,然後在她擠破頭的時間行程中,硬是殺到了那麼一個時段,捕捉她在進場前的樣貌,最新鮮的(咦?怎麼很像在賣魚?)編舞家楊乃璇。

編舞創作亮眼年度,雲門與小事製作齊發功

今年對於楊乃璇來說,無疑是很特別的一年;接連著推出雲門舞集「春鬥系列」一段小品,以及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楊乃璇《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小事製作的中年反思作品。對於一位編舞家來說,和自家伙伴發展舞作的時間前後,還要和另一團國際級舞者工作,想想都替她感到刺激。而當她朝氣十足地提著衣箱前來受訪,過程中照笑照跳有問有答,精力感染在場所有人,忽然羨慕與她工作的人們(不僅限舞者),有這樣的創意者在旁推動,應該會產生不少有趣的事吧。一如她的作品,從來讓人覺得趣味盎然。

雲門駐地工作的三週,也是楊乃璇創作歷程中一段少有的體驗。身為小事製作總監與長年自由創作者,她首次受邀進入雲門舞集,成為《春鬥》五位編舞家之一,與雲門專業舞者們密集工作,每日排練長達六個小時左右,就算只為完成一段短篇小品,眾人還是付出極大量的身體心靈的勞動。對她而言,這次的經歷,更是帶來了關於「磨」的深刻思考,對於舞者她更是用加重語氣地說著「尊敬」。

舞者好難!編舞家對舞者的敬意

「我今年特別感覺到——舞者真的太難了。」

在雲門,她第一次完整地與職業舞者長時間共處,目睹他們日復一日鍛鍊出的技術與意志。「我在他們身上看見了那個『磨』的痕跡,是意志力大過於體力的狀態。」這是他們的職/志業,願意全心投入、持續打磨的那股毅力,令她深深敬佩。回憶三週在雲門的生活,她笑說:「那是我從來沒體驗過的安靜與專注。」每天步行一分鐘到排練場,周圍只有青蛙叫與警衛的腳步聲,「那段時間我心靈非常富有。」

更特別的是,《春鬥》今年的方式是讓舞者選擇他們想合作的創作者。楊乃璇說:「我太開心了,是他們選我!」雲門的現任總監鄭宗龍曾說過一句讓她深受感動的話——「我沒辦法給他們的自由,就麻煩你了。」這句話成了她創作的驅動力之一。(她好心提醒我們別的採訪裡文章也有提到,但重要的事就是至少要寫三遍呀。)

曾經作為自由接案的表演者,她習慣短時間聚集、快速建構並完成作品。然而這次,當每天要面對一群「超會跳舞」的舞者時,她開始思考:「如果他們已經這麼強了,我編舞是為了什麼?我該怎麼保留他們的自由空間?」

思考延伸到中年主題的創作上

這也開啟了她另一層的思考——不要把舞者當成「舞蹈勞工」,而是如何激發他們成為有靈魂的表演者。對她來說,當舞者站在舞台上,即使沒有台詞,觀眾也應該能感受到他們身心合一的狀態,這才是真正有深度的表達。

這樣的思考,同時也發生在另一個演出《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的排練場上。

「我今年最大的練習,是怎麼提煉出舞者可以表演的狀態。」在排練的過程中,她每天與舞者們討論、摸索、獨立工作,再回來碰撞、修正。她坦言:「這個過程超痛苦,但也極度美妙。」因為這群二十多歲的舞者,擁有強大的技術與超齡的意志,讓她在創作中感到靈感不斷。

然而,作為創作者,她也面臨結構與自由之間的拉鋸。「如果我相信這群舞者的能力,我是不是可以更大膽地忠於我的內心?」即使有KPI、有場館的期待,她仍努力保有未知與自由的空間,試圖讓創作更有機地生成。

最後,回到她對小事製作的核心觀察。與雲門不同,小事沒有明確的身體系統,但擁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團隊能量。「我們可能很難被定義跳什麼,但聚在一起,你就知道這是小事(製作)。」

無論是在劇場、在排練場、或在靜靜地觀察中,楊乃璇一直在追問:「怎樣才不只是完成一支舞,而是建立一個真誠的連結?」在她的眼中,舞者不只是技術的載體,更是靈魂的展演者,而這份對舞蹈工作的敬意,應該也正是使她的作品持續發光的源動力吧?

不論初生還是中年,請依著天性歡快地跳下去

訪問的展開,是很不免俗地從她怎麼接觸舞蹈開始提問,她朗聲笑著說自己說很不好意思,可她還是堅定歡快地表示:關於跳舞我很有天份。(不上引號是因為這是簡化過的字句,原來的字句還是有些害羞的語助詞之類的,簡化就是這個句子啦。)

兩歲,黑膠唱片啟蒙,家裡客廳丶沙發,音樂一來她身體就跟著動了,大人們聽著不同的音樂,她則照單全收,當然青春時光的最愛是流行音樂,曾經下決心要成為美國歌手Janet Jackson的舞者。她手舞足蹈地說著那些音樂或舞蹈怎麼讓她對身體的使用有更寬闊的想像力。在整理這段訪問錄音時我突然懂了她這段話背後的真實意義:她說自己對跳舞有天份,是因為她打心底覺得高興丶慶幸能接觸舞蹈,而沒被困難阻擋在這件事之外。聽著錄音裡,她興奮地說著聽到音樂就起舞丶在別人還在害羞的時舉手說要負責舞蹈節目……腦袋裡跳出「天性」一詞~~所以嚷編認為在她話語之後顯現的是:舞蹈(運用身體找出語彚)是楊乃璇的天性本能。像是吃飯睡覺一樣生活裡就該做的事。

於是在她打開中年之門(驚!還是驚!)的2025年,與伙伴們用創作來一起探索丶深掘心靈的面向,那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只有嚷編這種暫時腦子轉不過來的人,還在「楊乃璇不是年輕編舞家那一輩了」的地震裡。有人跟我一樣嗎?還是你今年才注意到這位多元好動的創作者?這種毛病也很好治,走,來去看《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看完後嚷編們就會平心靜氣地接受事實了吧?……會吧。

 


撰稿編輯:Simatnw 

📣本篇為嚷嚷社「人物Performance People Talk」主題系列文章

看更多 人物PPT 專訪報導→ 點此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