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宇航

介紹

溫宇航(1971-2000年),出生於中國北京,京、崑劇表演藝術家。畢業自北京戲曲學校崑劇班,師承馬玉森、滿樂民、朱世藕、沈世華、張毓雯、傅雪漪、劉國慶等。並獲南崑藝術家蔡正仁、岳美緹、汪世瑜、石小梅、張洵澎、王泰祺、樂漪萍等人指導。1988年就職於北京北方崑曲劇院,為北京文化局二十一世紀重點藝術人才,在德國被稱為「中國藝術家的明星」。1999年應美國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之邀演出足本《牡丹亭》(陳士爭導演),享譽全球。[1]2010年正式加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並定居臺灣,現為國光劇團一等演員。。

經歷

1988年就職於北京北方崑曲劇院,受洪雪飛老師器重,主要代表劇碼有《牡丹亭》《白蛇傳》《偶人記》《晴雯》等。

1999年應美國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之邀演出足本《牡丹亭》(陳士爭導演),先後赴法國、義大利、澳洲、丹麥、奧地利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巡演。

2005年,應台灣蘭庭崑劇團邀請演出《獅吼記》,從此結下台灣的藝術表演之路。此後陸續演出《尋找遊園驚夢》《蘭庭六記》《明皇幸蜀圖—長生殿》《玉簪記》《又見百變崑生》《移動的牡丹亭》等劇目,都深獲台灣觀眾喜愛。《蘭庭六記》更獲臺灣金曲獎「最佳傳統音詮釋獎」。

2007年起,與國光劇團合作主演《李慧娘》《新繡襦記》,開啟京劇專業表演。2010年正式加盟國光劇團,參與主演新編京、崑作品有《百年戲樓》《梁山伯與祝英台》《水袖與胭脂》《康熙與鰲拜》《十八羅漢圖》《西施歸越》《孝莊與多爾袞》《孟麗君》《定風波》《天上人間.李後主》《夢紅樓.乾隆與和珅》,與台日跨界創作《繡襦夢》等。

2012年正式拜京劇表演藝術家姜(妙香)派重要傳人林懋榮先生為師,曾獲金曲獎個人「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演出作品

崑劇

  • 《西廂記》
  • 《荊釵記》
  • 《范蠡與西施》[2]
  • 《琵琶記》

新編崑劇

  • 《梁山伯與祝英台》

京劇

  • 《鳳還巢》
  • 《百花公主》
  • 《豆汁記》
  • 《白蛇傳》
  • 《孟麗君》

新編京劇

  • 《水袖與胭脂》
  • 《西施歸越》
  • 《十八羅漢圖》
  • 《康熙與鰲拜》
  • 《孝莊與多爾袞》
  • 《夢紅樓.乾隆與和珅》
  • 《定風波》
  • 《天上人間.李後主》
  • 《豔后和她的小丑們》

京劇舞台劇

  • 《百年戲樓》

溫宇航還曾參與指導「牡丹亭」的製作,將崑劇與他藝術元素結合,「牡丹亭」被世界木偶協會美加分會選為2000年度大獎作品[1]

獲獎

1994年,榮獲崑劇青年演員蘭花優表演獎;1998年,榮獲二十一世紀優秀藝術家獎[1];2013年,榮獲第20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3]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溫宇航. 崑曲藝術研習社. [2019-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1). 
  2. ^ 陳怡蓁. 藝文FUN輕鬆專訪溫宇航. 趨勢教育基金會. [2019-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4). 
  3. ^ 劉裕彬. 第20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今晚在展演中心舉行頒獎典禮. 桃園市政府. [2019-04-29]. 

外部連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溫宇航&oldid=78045503

近期演出

過往演出

劇照

我們覺得或許你也會喜歡

台北新劇團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為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公亮)於1988年所發起。設立宗旨為透過國際(含兩岸)交流活動,推展台灣工商企業之經營管理、醫學研究、藝文及相關活動。現任董事長為曾志朗先生,執行長為辜懷群女士。 1991年成立京劇推廣組,在執行長辜懷群的推動下,邀請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與京劇界精英,多次推出精緻的經典好戲,並組團至歐、美、日等各國演出,於國際間宣揚傳統中華文化;連年多次赴各地偏遠學校巡演,培養戲劇人口並從事紮根工作。期間多次接受相關單位之委託,承辦多項綜合性大型表演藝術活動。 1997年成立台北新劇團,集合海內外專業青年同好,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巡迴大陸,以戲會

慢島劇團

以緩慢的島嶼為名,期許以藝術舒緩眾人生活步調;長期關注並創作在地性、議題性作品,常於非劇場空間演出。2021年起透過#妮妮的小祕密 親子偶戲,致力推廣幼兒身體界線議題。歡迎邀演。     慢島劇團曾將勞工及移工故事創作成大型歌舞劇《鐵工廠》(2013)、描述卡拉ok文化與女性生命故事的《月嬢》(2010)、也搬演過莎士比亞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環境劇場(2016|2019)。《雲裡的女人》(2018)、《高地來的男人》 (2020)讓更多人知道,桃園中壢一帶有許多雲南的移民,有別於大家所熟知到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路徑,他們另有一段曲折的在邊境求生續命的歷程。2021年舉辦慢島慢慢飛小

狂想劇場

「創作是醒著作夢」,狂想劇場以狂想為名,與社會連結,辯證與反思生活,凝聚臺灣劇場界新的創作力量。 2006 年成立,2009 年登記立案,2011年《賊變》曾入圍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劇團成立至今劇作可分為四個系列「當代新劇本」、「跨界實驗」、「文學觸發」、「紀錄劇場」等。 劇團經營以藝術總監導演廖俊凱與製作人曾瑞蘭為核心,邀請編導、設計與藝術行政等人才合作,狂想成立 18年,不斷探索劇場美學與關注社會題材,每年展演穩定,創作力旺盛,近年製作《非常上訴》、《單向封鎖》等劇作,期待提供觀眾深度多元的劇場體驗。 2024年國藝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