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5/22),是一位大音樂家的重要誕辰,不過他的個性,有些一言難盡……
覺得自己近似天之驕子,超有自信又冷酷,不太知道謙虛為何物。在關係中亦如是,通常會選擇跟有權有勢的人交好,如果對方達成心之所想,才會考慮將他納進好友圈子;反過來說,假如沒有順利幫他「達標」的話(例如:給他錢錢!),可能會反過來打壓你的痛處!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個人實在是太不可一世了,誰會想跟他交好啊?(笑)殊不知,這位音樂家大大——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就是有讓人對他的音樂心服口服的超強魅力;不只讓歌劇的「音樂」份量大升級、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樂劇」(Musik drama),更狂的是——還擁有自己的劇院!
🔸😧😧因為「他」立志走上音樂家之路,外加跌破眼鏡的逃亡史🥺🥺🔸
大家都說小孩的個性與童年密不可分,那麼…..華格納出生在什麼樣子的家庭呢?
編輯只能說,十分顛沛流離啊_(:⁍」∠)_
在華格納出生的那一年(1813 年),爸爸不幸去世、母親改嫁,誰知道,後來自己的繼父也去世了(哭)幸好,繼父在世期間,時常帶華格納去到排練現場,華格納就此種下深愛戲劇的種子,還遇見了改變自己一生的作品——貝多芬的歌劇《費黛里歐》(Fidelio),立志走上作曲家之路!
華格納。 圖 / 維基百科
貝多芬。 圖 / 維基百科
幸運的是,華格納第一部作品《C 大調交響曲》(Symphony In C major)隨即成功,也陸續接下不同性質的指揮工作。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殊不知,華格納卻揮霍無度積欠了許多債務,為了躲債,從倫敦逃往巴黎。
這段期間,華格納仍然心繫於創作,完成了鼎鼎大名的《黎恩濟》(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浮士德序曲》(Overtures And Preludes)、《漂泊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等作品,每一部都大受好評,讓華格納徹底從谷底翻身,以指揮和作曲家的身分享譽國際。
《漂泊的荷蘭人》
萬萬沒想到的是……華格納這時又遇上了第二個麻煩!(๑•̀ㅂ•́) ✧
1848 年,革命在歐洲各國爆發,華格納早就對當時的社會、劇院藝文生態忿忿不平,嚥不下這口氣的他,竟然加入了革命團體,還發表演說、大力倡導自己想要做的一系列改變。雖然擁有自己的信念是好事,可是,這些行動不但讓華格納成為了逃犯,還讓他再次被迫「逃」到另一個國度——蘇黎世。
「化悲憤為力量」用在華格納身上,再適合不過。逃亡期間,華格納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包括《尼貝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親自包辦編劇角色的他,斷斷續續寫了這部作品二十六年,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這部作品不但是華格納的最高成就,磅礡的氣勢、震撼人心的故事、精彩絕倫的「主導動機」,深深觸及台下觀眾的心,情不自禁就會想拍手叫好;當時更作為拜魯特歌劇院落成的開幕演出,李斯特、聖桑、柴可夫斯基等人都坐在台下當聽眾!
有趣的是,《尼貝龍根的指環》還與英國作家托爾金(J. R. R. Tolkien)創作的經典作品《魔戒》有幾分相似,好比兩部作品中,「魔戒」雖代表著力量,但都交織著腐化和詛咒;角色一個有「咕嚕」一個有「迷魅」,一個有「哈比人」一個有「尼貝龍族」;兩人的創作都受到了北歐傳說和中世紀德語史詩《Nibelungenlied》的影響。
種種相似程度,就算托爾金只說兩人的作品只有「指環是圓的」是唯一共通點,但懂的人都知道––––世界觀實在是超像的啦!
《尼貝龍根的指環》
《尼貝龍根的指環》由《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飛》以及《諸神的黃昏》組成,因時常長達14~16小時,要花好幾天才能演完!
英國著名作家托爾金,以《哈比人》、《魔戒》等作品享譽國際。圖 / 維基百科
《魔戒》被改編成電影後,在全世界大受歡迎,成為《魔戒電影三部曲》。圖 / 維基百科
🔹😲😲天時地利人和!《尼貝龍根的指環》還有自己的專屬歌劇院🎭🎭🔹
《尼貝龍根的指環》厲害之處可不只劇情和音樂,要知道,它還有專屬的歌劇院!
故事要從 1937 年說起……
早在 1837 年,華格納就在心裡種下了想興建歌劇院的種子,無奈有個大關卡:沒有錢錢¯⌓¯ 好不容易在三十四年後,華格納迎來了興建歌劇院的大好機會!
1871 年,華格納參觀完巴伐利亞北部拜魯特(Bayreuth)後,非常盼望可以在此地興建歌劇院,貴人恰好登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Otto Friedrich Wilhelm)!路德維希二世相當欣賞華格納,當地居民亦相當贊同興建歌劇院的計畫,在各路夥伴的支持之下,歌劇院總算在五年後建成。首演的作品,正是華格納登上顛峰、上述提到的代表作——《尼貝龍根的指環》。
拜魯特歌劇院。圖 / 維基百科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 圖 / 維基百科
有了拜魯特歌劇院後,華格納替它量身訂做了一部歌劇——《帕西法爾》(Parsifal)。
《帕西法爾》是華格納最後一部歌劇,以中世紀傳說中的聖杯騎士故事為題,作品莊嚴、宏偉、充滿靈性,華格納本人將其視為一部神聖的舞台作品,看完之後能讓人思索懺悔、希望與救贖的真諦。
《帕西法爾》
🔸😌😌提到華格納就會提到的代名詞:「樂劇」與「主導動機」🥳🥳🔸
身為德國歌劇之王的他,對於「歌劇」一直以來都有獨到見解,致力於提升「音樂」在「戲劇」的地位,讓管絃樂團份量提升,讓其肩負起引領劇情走向的重責大任;對於「劇本」亦十分要求,有時候還會親自擔任編劇。
這般全新的歌劇表演形式,也在後世常被稱為「樂劇」(Musik drama)。
另外,「主導動機」(Leitmotiv)亦是華格納音樂的一大特色。華格納會替情境和角色設計專屬的音樂,達成「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效果——使得不同領域的藝術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緊緊交織在一塊兒,缺一不可。
此種手法也被現代諸多電影配樂家採用,好比經典系列電影《星際大戰》,配樂家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運用了超過六十次主導動機,推進角色與劇情發展,增加觀眾情感共鳴;《魔戒》三部曲裡頭,配樂家霍華·蕭(Howard Shore)則使用了超過五十次的主導動機,替不同種族、角色、場景創作截然不同的音樂,營造宏大的史詩氛圍,展現華格納音樂的深遠影響。
《星際大戰》電影配樂十分經典,往往聽開頭就可以聯想到這部電影(笑)
《尼貝龍根的指環》
《尼貝龍根的指環》完美體現了「樂劇」、「主導動機」兩個概念,是華格納作品中「整體藝術」的極致代名詞
提到華格納的代表作,除了《尼貝龍根的指環》、《帕西法爾》外,還有《羅恩格林》(Lohengrin)。有趣的是,動畫《海綿寶寶》的配樂,也藏有《羅恩格林》中神曲〈婚禮合唱〉的身影;裡頭的角色、神秘幽默可愛的幽靈海盜,也與華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同名同姓!
忘記幽靈海盜「漂泊的荷蘭人」(德語:Der Fliegende Holländer;英語:The Flying Dutchman)了嗎?來回顧他出現的經典場面!
這部作品也深深影響了上方登場的華格納崇拜者——路德維希二世,成為他創建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 Castle)內部裝飾的主要靈感來源。現在,新天鵝堡不僅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城堡之一,如童話故事般的場景、宛若魔法般的奇幻建築風格與壯麗的阿爾卑斯山景,更啟發了迪士尼帝國的創造者華特·迪士尼(Walter Elias “Walt” Disney)。
1950 年代,華特來了場意義非凡的歐洲之旅,新天鵝堡讓他留下了深切印象,成為「迪士尼樂園」中諸多城堡的靈感來源,迪士尼諸多動畫電影的城堡設計也受其影響,包括《睡美人》(Sleeping Beauty)與《灰姑娘》(Cinderella)。
自此,華格納的影響力不再只體現於音樂作品中,更存在於數百萬的人心目中——無論是難以忘懷的旅遊饗宴,又或是與我們青春和夢想並進的系列電影作品。
新天鵝堡。圖 / 維基百科
🔹👀👀跟作曲家本人經歷一樣狂的愛情史!華格納連好友的妻子也不放過?!💘💘🔹
最後,我們要來分享華格納不為人知的愛情史₍ᐢ⑅•ᴗ•⑅ᐢ₎♡
看到這邊,想必你會覺得華格納的一生十分忙碌:要逃亡、還要作曲、實踐個人獨特見解與理念、歌劇劇本親自創作、還不忘替歌劇院興建的地方做好場勘……
💜但是,這些時間之外,華格納也沒忘記要談戀愛!💜
華格納在開啟一連串逃亡之旅前,先是在擔任指揮的劇院,結識了未來的妻子、女演員明娜·普拉娜(Minna Planer)。
兩人的關係,除了因為華格納不斷逃亡、經濟墜入谷底而備受考驗,壓死兩人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華格納與威森頓克夫人馬蒂德(Mathilde Wesendonk)長達多年的不倫戀。兩人是怎麼認識的呢?其實,逃亡蘇黎世期間,威森頓克夫人和她的夫婿因為贊助華格納的緣故,從此遞下這段情緣……
明娜·普拉娜(Minna Planer)。圖 / 維基百科
威森頓克夫人馬蒂德(Mathilde Wesendonk)。圖 / 維基百科
你以為華格納的愛情史就停在這邊了嗎?可大錯特錯!
華格納與李斯特畢生的關係都十分交好,因此,華格納會認識李斯特的女兒柯西瑪(Cosima)也讓人不太意外;重點是,兩人竟然還談起了戀愛,還是在各自都有婚約的時期,明目張膽同居。
只能說,華格納的一生,真的很狂(笑)
科西瑪·華格納。圖 / 維基百科
科西瑪與華格納。圖 / 維基百科
看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華格納的一生,宛如一部精采絕倫、毫無冷場的傳記電影呢?
那麼,還沒聽過華格納作品現場演出的你,那怎麼行!這一次,衛武營邀請到德國萊茵歌劇院製作,由指揮簡文彬攜手長榮交響樂團、高雄市管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即將在 9 月把全本《羅恩格林》搬到衛武營歌劇院,邀請到文森.沃夫史坦納、布蘭登.岡奈爾、席薇亞.漢瓦希、耿立等國內外頂尖聲樂家擔任要角,帶我們欣賞這個高潮迭起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在經典的婚禮合唱中體驗結婚的磅礴魅力(誤)
💖💖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
🌟演出時間:2025/9/4~9/7
🌟演出地點:衛武營歌劇院
「音音有代誌」專屬優惠ヾ(´〇`)ノ♪
結帳選取【推廣合作夥伴優惠代碼】方案輸入代碼【inin85】,即可享購票85折優惠。
參考資料
-
華格納《羅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 之樂曲分析與指揮詮釋,私立輔仁大學音樂學系。(研究生:黃上晏/指導教授:徐玫玲)
-
Britannica,「music drama」
-
Classical Music,“Parsifal: a guide to Wagner’s most grippingly transcendent experience”
-
山海山唱片,「華格納:歌劇《帕西法爾》全曲」
the imaginative conservative,「Tolkien, Wagner, & the Rings of Power」 -
YX隨筆說,「不好聽」的爭議作曲家華格納,為何在德國地位崇高」
-
古典啟示錄,「【指環系列】瞧!華格納這傢伙(一)」
-
世界台灣學生會聯合總會,「Der Ring des Nibelungen尼貝倫根的指環 (the Ring cycle)」
-
麥書文化,「音樂劇場的魔術師––華格納」
-
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華格納:《尼貝龍根的指環》」
-
「劇樂共舞的神奇之境 《尼貝龍指環》的創作背景與特色」(文字:林芳宜)
-
世界台灣學生會聯合總會,「Der Ring des Nibelungen尼貝倫根的指環 (the Ring cycle)」
-
sunny day real estate,「Lohengrin : The Wagnerian Opera that Inspired the Construction of Neuschwanstein Castle」
-
day trips,「The real Disney Castle」
-
the new yorker,“The Force Is Still Strong with John Williams”
-
wikipedia,「Music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film series」
dhm,「Wagner’s Music and the Hollywood Sound」
撰稿編輯:音音推薦
審稿編輯:熊天賜